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代国学大师 王国维 2016级教师教育学院张乐 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 1927年6月2日 初名国桢 字静安 亦字伯隅 初号礼堂 晚号观堂 又号永观 谥忠悫 qu 汉族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 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 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把西方哲学 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 美学相融合 研究哲学与美学 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继而攻词曲戏剧 后又治史学 古文字学 考古学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不止如此 他平生学无专师 自辟户牖 成就卓越 贡献突出 在教育 哲学 文学 戏曲 美学 史学 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遗产 人物简介 主要的教育思想 一 解放思想王国维认为当时的教育阻碍人们的思想发展 不能够给人们精神上的寄托 他意识到中国原有的伦理纲常已经不足以维系中国人民的精神 不能再用教育学生 他认为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新的东西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获得精神的慰藉 使之有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 王国维强调教育在思想上的作用 重视精神文明 王国维反对因循守旧 以极大的热忱了解和引进西方文化 他以其独具的眼光看到了中西学之间的沟通问题 他认识到一味拒斥西方的学术思想 将会阻碍中国传统学术 思想的近代化 但如果完全无视传统文化 西学也将因缺乏必要的结合点和移植的土壤而难以立足生根 二 确立教育宗旨1 德育王国维与古今中外教育家一样 也视德育为整个教育的核心 他说 然有知识而无道德 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 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 2 智育智育即文化知识的教育 他主张学校应教授中外古今的一切知识 特别是最新的思想文化科技方面的知识 对外国政治学术思想 只要是 世界最进步之学问 均应拿来为我所用 这种认识与当时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而视西方人文为洪水猛兽的观念完全不同 王国维认为精神文明可以影响千百世 对拯救世风 振奋民族精神作用巨大 所以教育的改革 就不仅在于学习西方的科技 而学习 研究西方的精神文明也应该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3 美育从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历程来看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主张学校进行美育的第一人 他认为 一切只重德育 智育的教育 皆非完全之教育也 学校教育必须在德育 智育等之外 再加上美育 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这是一种十分深刻 精辟 清醒的教育观 三 培养大批合格的教师学校办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 一个称职的教员 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教员应该是学术知识丰富且掌握先进有效教学方法的人 所以 要普及教育不但要求教员的数量多 更要求教员的质量 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专门人才 从全国中学生中选拔智力优胜且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外语水平者 经过一两年严格训练 授以专门知识 在时间短 质量好的情况下解决初 中等教育严重缺乏教员而 国家待用之亟 的矛盾 其次是在大学教师也缺乏的情况下先聘用一些外国人做高等教育的教师 然后 选取专门人才中优异者 使之留学外国 以备他日大学教授之选 那么十年以后 聘请的外国人就可以辞退了 六 提倡学无新旧 无中西 无有用无用之别王国维认为我们要客观地 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貌 不能盲目 盲信古人 所以为了尽事物之真 求道理之是 判断事物真伪 是非时是不能以圣贤的言行为标准的 王国维认为虽然科学和史学有差异 但 治科学者 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 而治史学者 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 科学和史学是可以相通的 所以学无新旧 何以言学无中西也 王国维说 世界学问 不出科学 史学 文学 故中国之学 西国类皆有之 西国之学 我国亦类皆有之 所异者 广狭疏密耳 他认为虽然有中学 西学之称 但担心西学会妨碍中学以及中学会妨碍西学都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当时中国 实无学之患 而非中学 西学偏重之患 他指出 今即不论西洋哲学自身之价值 而欲完全知此土之哲学 势不可不研究彼土之哲学 异日发明光大我国之学术者 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 而不在一孔之陋儒 中国的学术研究要打破中学 西学之间的界线 把中国学术纳入世界学术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王国维对西学的积极态度 以及世界学问相通的思想 是同时代人中最有远见的见解 对中国学术研究起了积极 进步的推动作用 至于学无有用 无用之说 王国维认为 凡学皆无用也 皆有用也 有的东西在这个方面有用 在另一个方面未必有用 反之亦然 所以要从曲和全 即从个别与一般 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来把握事物 王国维逝世之谜 1927年6月1日 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 中午 参加研究院师生叙别会 午后访陈寅恪先生 6月2日上午 告别清华园 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 自沉于昆明湖 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 背面书 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 云 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 我死后 当草草棺敛 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 汝等不能南归 亦可暂于城内居住 汝兄亦不必奔丧 因道路不通 渠又不曾出门故也 书籍可托陈 寅恪 吴 宓 二先生处理 家人自有人料理 必不至不能南归 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 然苟谨慎勤俭 亦必不至饿死 王国维为何自溺 至今仍争论不论 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 殉清说 逼债说 性格悲剧说 文化衰落说 陈寅恪 王观堂先生挽词 的序言中写道 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 应之曰 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 其区域分划之当否 固不必论 即所谓异同优劣 亦姑不具言 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 其义曰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 为此文化所化之人 必感苦痛 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 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迨既达极深之度 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人物评价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 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 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 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 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 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 起到了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作用 被誉为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 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 那好像一座崔嵬 cu w n 的楼阁 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 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 惟王国维及陈垣 yu n 先生两人 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 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 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 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 流沙坠简 印了将有十年了 要谈国学 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 开首有一篇长序 是王国维先生做的 要谈国学 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