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2页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3页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素材教材建议:1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前的衣着,分析其特点,从颜色、质地、样式、价格等方面强调当时的单调。2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的粮票、油票并加以形象说明;让同学们对他们每天的食品品种、营养结构加以介绍。然后教师提问:“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窝头,如今为什么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引导同学们回答出人们现在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3从人均居住面积、装修状况及居住环境等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居住条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4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动车组“和谐号”正在进站,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等图片,让学生体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学方法:1调查访问法。本课共包括“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两个小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完全可以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之前应做好准备,如列好调查的对象、内容等,最后还要从调查访问中得到一定的思想认识。2现实关注法。因为本课内容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学习时要将现实生活中明显变化的内容同本课知识相结合,加强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新课导入方法:材料式导入20世纪70年代,老百姓出行大多数是靠脚走路,而少数拥有自行车的家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80年代,自行车已经非常普及;90年代,随着道路拓宽改造,摩托车“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公交车和出租车也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交通工具的不断升级,折射出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问题式导入教师先提问题: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同学们调查的结果如何呢?由此导入新课。歌谣式导入“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这一歌谣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由此导入新课。补充讲解: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教材P97)1大桥村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大桥村218户人家在改革前,不是东住一户,就是西住一家。现在,这些人家都分住在东西5条、南北2条住宅区河线上。一眼望去,条条住宅区的楼房真是美如画。村中原来都是一些弯弯曲曲的小道,雨天走在上面是一脚高一脚低半腿子泥,晴天走在上面是颠颠簸簸满面灰。现在不同了!村里建成东西4条、南北2条沙石路,中间还有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汽车、卡车通各家。改革开放前,全村只有百十来辆自行车,什么电话、手机、电视机、空调、太阳能、电冰箱、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是一家都没有。现在全村218户人家有电话225部、手机331部、电视机391台、电脑58台、空调95台、太阳能热水器173台、冰箱191台、电瓶车245辆、摩托车151辆,还有轿车20辆!教育发展也很快!改革开放前,全村高中毕业生都没几个,现在不谈高中生,大学生就有67人,还有7名研究生。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现着社会的改变,这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明显升级,“衣、食、住、行”消费位次发生变化:“食”的消费比重开始让位于“衣、住、行”。城市生活日趋“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居民生活从“静态”走向“动态”。生活方式更具个性,“小资”时尚、浪漫生活模式引人注目。在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大部分在全民或集体单位就业,工资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得到承认,不同等级层次的经济收入与文化水平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率先步入“数字化时代”。家电和电脑网络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E化生活”实实在在,不再是少数人的时尚。科技的进步和普及,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手机、电脑、金融卡的普及应用,直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教材P99)1我国高铁和民航的新发展2016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千米,占世界总里程的60%以上。铁路行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自行设计、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高铁、重载铁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日益深化,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铁路工程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中泰、中老等铁路合作交流加快推进,雅万高铁全线启动,中国铁路“走出去”取得新进展。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千米,总里程突破13万千米。2017年3月,中国民航生产发展保持平稳态势,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13.3%、13.8%、4.4%,航班正常率为78.39%。2017年第一季度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253.9亿吨千米,同比增长12.8%;全国219个颁证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2亿人次,同比增长13.7%。2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1月22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方向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3.刷屏刷屏,也叫作洗板(版)、洗屏,广义上指在网上论坛、留言板、BBS以及即时聊天室、网络游戏聊天系统(公频)等短时间内同一人发送大量信息,专指重复相同或无意义的内容。在网络游戏的聊天系统短时间内发表重复或无意义内容又叫洗屏,狭义(炸版)则大约指利用大量发文对服务器进行攻击。图文解读:1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教材P97)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色或蓝色。对外开放后,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追求新款服饰。一时间,蝙蝠衫、棒针衫、滑雪衫纷纷登场,成了服饰的亮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2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教材P99)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29.863千米,是中德合作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2001年3月1日在浦东挖下第一铲,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全程只需8分钟。3.昔日的“自行车王国”(教材P100)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是重要的物资之一,当时是凭票购买,有钱也买不到。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走进千家万户。上下班时间,那壮观的自行车洪流让人惊叹!因此,当时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课外拓展:1生活记忆之20世纪80年代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全国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均棉布消费虽未达到1957年的水平,但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达1.69亿双,比1957年增长8倍。1980年,全国平均每人用于购买日用商品的零售额为42.4元。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1980年底,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为3.9平方米,比1952年的4.5平方米减少了0.6平方米。据1980年统计,农村平均每人有房11.6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始于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基础,但改革开放树立了人们通向未来的信心。20世纪80年代生活关键词:万元户,个体户,潘晓,张海迪,女排,少林寺,金庸下海,红裙子,邓丽君,卡式录音机,迪斯科,“五讲”“四美”,抢购,时间就是金钱,小康。2中国高铁中国高速铁路(CHSR)是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几次铁路大提速新建设计开行250千米/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且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千米/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中国大陆铁路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中国最早的高铁京津城际和武广高铁分别在2008年、2009年开通运营。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千米,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20年不落后。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千米至380千米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千米,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千米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标准却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性价比高,并不是“故意低价换市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力。中国铁路的配套产业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达,这是一般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工人劳动效率高。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要1822个月,我们最多12个月。教材活动探究:1,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教材P98) 答案 改革开放以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