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新人教版考试时间 l50分钟,满分(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23分)1、 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谀( )词 一抔( ) 黄土 勾( )当2、请选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按步就班 殒落 锐不可当 遐想 孜孜不倦 急燥3、选出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a、他说的那一番话实在是感人肺腑。b、小明整天沉湎于网络游戏中,真是不可救药。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d、虽然天各一方,可是情感相通,倒又近在咫尺4.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夏天的乌梁素海,芦苇丛生,绿柳拂岸,鸟语花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季节。b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因此,每个中学生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c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d.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陈涉世家散文司马迁b商山早行诗歌温庭筠c藤野先生小说鲁迅d杨修之死小说罗贯中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1)请根据地名 :泰安、长春、乐山、通辽、安庆、朝阳等,对出下联。上联:绿阴锁黄沙,包头不再包头;下联:(2)一年岁末,一秀才看到几枝白色梅花,在漫天飞雪中,傲然绽放,触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吟毕,秀才怎么也对不出下联,第二年暮春的一天,秀才到村边散步,看到几株柳树在春风吹拂下翩然舞动,一时灵感飞动,马上对出了下联:7默写。(8分)(1) 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3)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4)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何处望神州?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亲小人,远贤臣,_诸葛亮出师表(7)江山如此多娇,_毛泽东沁园春 雪(8)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二、 阅读(47分)(一)习惯说(14分)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刘蓉(18161873),字孟蓉,号霞仙,清代文学家,湖南湘乡人。养晦堂:刘蓉居室名。中(zhng)人:击中、深入于人。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b坐语久之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c顾而笑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命童子取土平之 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9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环顾,看见)10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_11指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2分)_12文章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小中见大,即事寓理,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具体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说习惯养成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4分)(二)无根的兰花(11分)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0,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13. 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 时期。(1分)14. 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4分)答:“这些”指代_“这里”指代_15. 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2分)16. 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比喻什么?(2分)17. 请联系历史人物,谈一谈你对“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的理解。(2分)(三)地震是怎样发生的(9分)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18、依据本文的介绍,请用原文说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2分)19、作者在写了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后,为什么又写了“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这样一段话?(2分)20、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2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四)做人要“知足知不足”(13分)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不安分守纪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但是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除了场合之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叫度?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适当的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做人还要“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过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一枝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有什么出息呢?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22、本文的总论点是:(1分)。分论点是:和(1分)。23、请综合文章内容说说“知足”和“知不足”的含义。(4分)24、文章第段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2分)25、文章第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26、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知不足”的看法。(2分) 三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一个有各种各样的水活到植物和鱼类,叫加利利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没有出口,无法把水分出去,导致水中积存了大量的盐分,因而没有生物能成活。而加利利海承接 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形成了活水,充满了活力。 海水如此,更何况人呢!因为我们懂得:分享,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分享,是一种胸襟的袒露;分享,是一种心灵的交融;请以“懂得分享”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题卷一、1、(3分)( ) ( ) ( )2、(3分)( )-( )( )-( )( )-( )3、(2分)a b c d 4、(2分)a b c d 5、(2分)a b c d6、(3分)(任选一题)(1)_(2)_7、(8分)(1)、_(2)、_(3)、_(4)、_(5)、_(6)、_(7)、_(8)、_二、(一)、8、(2分)abcd 9、(2分)abcd10、(4分)(1)_(2)_11、(2分)_12、(4分)_(二)13、(1分)_14、(4分)“这些”指代_ “这里”指代_ 15、(2分)_16、(2分)_17、(2分)_(三)、18、(2分)_19、(2分)_20、(3分)_21、(2分)_(四)、22、(1)(1分)_(2)(1分)_和_23、(4分)_24(2分)_25、(3分)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