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doc_第1页
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doc_第2页
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一、对一般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时比较容易,按一下几步即可,首先调好液面,使调节器旋紧并置于输液器距针头30-40厘米处,便于穿刺成功后的回血。使头皮针不再滴水,如旋不紧滴水影响穿刺后的回血,右手持针,左手绷紧血管处的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但不要按压过紧,以免静脉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0.3厘米处将针头与头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少并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 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要想穿刺成功就要有自信心,对看不清的静脉就要靠 感觉了,主要是手的感觉,以右手母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母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此时立即穿 刺,成功率最高。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做为选择对象,你看上去比针头还要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三、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这时你可以用酒精棉签在患儿前额上轻轻擦几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时头部浅静脉扩张冲血。这时随即穿刺。成功率很高。四、对脱水严重的患儿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溶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切血管弹性又差,这样给穿刺带来了不少麻烦,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对此在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行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很少量的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现象则证实以穿刺成功。也可以将连接针头的细管轻轻捏一下如有回血也能证实已穿刺成功。五、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顺行血管不易找到时,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选择的。肥胖小儿头皮静脉常显示不清,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给临床穿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类患儿头皮静脉特点,本人在工作中总结出三种穿刺方法,现介绍如下:一、选择表浅细小静脉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应选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非氏滴壶下端,以距针头60cm效果最佳。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回抽头皮针管,若仍无回血,又感觉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人通畅,即可固定二,掘静脉解剖位置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了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方,即耳后静脉。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015度角进针,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方可固定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若不见回血,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检查有无回血。三、选择颅骨缝间静脉小儿头颅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操作时,摸清骨缝走向,右手持针,沿着骨缝呈4560度角刺入皮内0.51mm后,平行向前刺入,见有回血,即告成功。留置针的穿刺方法1.穿刺时固定小儿的头部对穿刺成功与否起很大作用,我一般采取让小儿横卧,垫高小儿的头部,穿刺者坐在椅子上,另一护士协助,站在对侧床旁,半蹲着,用两只手分别固定住小儿的头部两侧,注意让家属帮忙按住小儿的膝关节避免小儿的蹬踢动作,因为很容易影响进针。2.血管选择,一般首选头部正中的血管,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觉时侧卧不会受影响。3.进针时看见回血后固定住针栓,(这与平时见回血后再送针少许不一样)用左手拇指食指送入套管或右手的食指轻轻推送套管,退出针栓,套上肝素帽,先用一透明胶布固定在肝素帽与套管连接处,再上泰格特(留置针专用的敷料贴)首先要分清静脉与动脉:从外观看静脉隐约可见,动脉饱满。用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针头如刺入动脉中,回血迅速,血色鲜红,推药后局部出现苍白区。而刺中静脉则回血缓慢,血色暗红,推药后局部无苍白区。此外,简便鉴别方法为注射前用食指或中指触摸血管无搏动即为静脉血管。根据年龄选择部位: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但我喜欢扎手背浅静脉,有的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针头进入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血管显露不理想,此时 多选择额正中及颅骨缝间静脉;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头部皮下脂肪及头发增多头皮静脉逐渐隐退,3岁以上的患儿用四肢静脉相对多。但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采用额正中和颞浅静脉为主。注射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操作方法:操作时放患儿仰卧位,垫高患儿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蹬踢,操作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1015刺入表皮后即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固定方法:选择1cm宽,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