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提问导入。(设计意图:激发兴趣,照应课文,亲身体验,情景再现)(1)、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吗?(2)、他们是怎么给你们祝贺生日的?(煮鸡蛋、吃面条、买生日蛋糕,女生:买洋娃娃、新衣服,男生:买玩具汽车、枪.)(3)、谁知道父母的生日?(4)、谁给父母祝贺过生日?(看到学生回答不出来,师说:“你们现在的状态,一言不发,也就是在保持沉默)(5)、今天我们学习可贵的沉默,板书课题。(6)、解释课题:这是个短语,“沉默”是主语,“可贵的”是修饰语。可贵即宝贵,值得珍视的东西。问:“你还能说可贵的什么?”(生命、时间、友谊、品质)二:深入挖掘“沉默”(设计意图:打乱课文顺序,先抓主干。)(1)、哪几段具体描写了“沉默”?1,学生找出12、13段,分男女生读,边读边找体现“沉默”的关 键词语。2、生找到:“霎时”“安静”“依然很安静”“沉静”“寂然无声”“没有.没有”“沉默.沉默”3、师解释:第一个“沉默”是学生在思考,第二个“沉默”是老师在等待,意思不同。4、问:这些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当时什么样的神态、表情?(难为情,不好意思)5、问:用什么语气读这种“难为情”?(轻柔的语气,缓慢的语速。)6、当时他们会想些什么?(我怎么能这样粗心?怎么没想过问问父母什么时候过生日?今天回家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7、师点拨:可以看出孩子们从内心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此时的沉默代表着知错和反思,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是金。”(2)反过头探究“沉默的原因”。1、问:孩子们“沉默”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在第11段找到答案:老师的问题难住了大家-谁知道和祝贺过父母的生日?(揭开谜团)。三:返回学习1-10段,并与11-13段进行对比。(设计意图:前面的“热闹”与后面的“沉默”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中突出主题)1、 师:默读2段和第11段,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2段与11段对比)2、同学们听到两个问题后的反应有什么不同?(3-9段与12、13段对比),对比观察两幅插图,得出第一幅插图的场景是“热烈”“兴奋”,而第二幅却是“沉默”。3、默读38段,圈出表达孩子们“兴奋”的词语:异口同声、当然、肯定、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再重点研读第9段的细节描写,找到关键词语:三个“越越”连用,“多”“兴奋”“响”,动词的连用“回头”“看”“站”:体会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回答问题场面的热烈。阅读时语气应该热烈,语速应该稍快。男女生分段读。4、这里的热闹是因为谁?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日。5、 再对比读9、12、13段,进一步体会同学们听到两个问题后的反应的不同。6、老师提出“2-10段与标题沉默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极力描写了热闹的场面,如果把2-10段删掉,从1段直接跳到第11段,文章也很完整,行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2-10段虽然找不到一个有关“沉默”的字眼,实际上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沉默”,在强烈的对比中更好地突出主题“沉默”)7、联系、找相似、拓展。问: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也曾用大量的文字描写了看似与标题无关的文字?师点拨:这种写法的运用,在14课检阅中也同样用到了。文章题目是检阅,一共16段,却一直到第10段才开始真正写到”检阅“,前9段却写了看似与标题挨不着边的“博莱克怎么办?”同样也是用前9段反衬主题“待人要友善“,用前面的困难反衬后面的成功的 “检阅”,使主题得到升华。(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发现相似,为作文积累写作技巧。)拓展:我们以后写作文可以用丑反衬美,用恶反衬善。比如写美丽的校园可以先描写“我们学校以前并不美丽,操场是土地的,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教室墙壁因为多年没有粉刷过,满是灰尘.可是今年,操场铺上了美观的彩砖,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操场上还新安装了体育器材,有乒乓球台,篮球桩。而且在北操场上,正在建造一所公立幼儿园,以后,我们的弟弟妹妹就再也不用去远处上幼儿园了。教室也粉刷一新.”这样一对比,就更突出了现在学校的“美丽”。四:深挖“可贵”1:“沉默”为什么“可贵”?读第10段,弄懂这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写了”孩子们会感受爱了“后面将要写老师认为孩子们最最应该得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2:细读第14段,“沉默”终于被老师打破,重点理解“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为什么回答不出问题的孩子,在老师眼中却变得“可爱”?因为老师从他们的沉默中读出了他们已经知道错了。3:老师是怎样打破沉默的?抓关键词语和句子:缓和、轻轻(体现老师的和蔼),“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老师善解人意,给孩子们改正的机会,懂得教育的艺术。)4:孩子们的反应如何?齐读“像获得赦免一样不一样了。”此时气氛由“沉默”又变回了“热闹”(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写作文时要借鉴)。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解释“赦免”的意思:动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重点理解“教室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沉默前的热闹是因为自己的生日话题,现在的热闹却因为如何能知道父母的生日而热闹地想办法。已经由之前的“感受爱”升华为现在的“回报爱”,升华为“极为珍贵的东西”,切入到了主题。5:老师又给他们什么建议?学习第15段,找同学回答,老师的建议:用不被察觉的方式,给他们一份特别的惊喜。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因为父母之爱是无私的,对孩子他们不求回报。只要孩子表达了心意,父母在精神上会获得无比的欣慰。解释“稚拙”即“稚嫩拙劣”。6、孩子们听从老师的建议了吗?家长们的反应如何?重点研读16段,齐读,体会家长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家长的每句话末尾都用了感叹号,表现了他们的心情是意外、欣喜和自豪。语气应该热烈,语速应该稍快。老师引导找出”极为珍贵的东西“,即孩子们”懂事了“”会体贴人了“,揭示主题”回报父母之爱“7、读最后一段,问:老师为什么说“我真快活!”为什么很“享受沉默?”引导学生体会三方面原因:第一:学生成长了,懂得了回报爱。第二:家长体会到了欣慰。第三:作为老师,自己的启发和引导没有白费,自己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老师体会到了教育成功的快乐,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与欢欣。因为以上原因,所以“沉默”才有了意义和价值,才能叫“可贵的沉默”。最后一段点题,是本文的中心,总结全文。8: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引导:主要讲了在(课堂上),老师询问(父母给孩子过生日情况)的时候,孩子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