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1).doc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1).doc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1).doc_第3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同学们在对中国区域差异复习的基础上,已对中国区域差异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而中国实在是地大物博,区域内又有相对的地区差异。认识跨省区域一章就为我们分别选取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一些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巩固重难点。一、以图为本,熟记要点。始终记住地图是地理学习与复习的根本工具,它是地理事物与地理规律的重要载体。离开地图这个载体,复习起来都会盲目低效。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都要依借地图,在地图中去落实基本地理事物,积累主要知识点。例1:黄土高原地区主要范围、省级行政区域、主要河流图示认知:(1)黄土高原范围:西起c乌鞘岭,东至a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至b秦岭。(2)黄河主要支流:d汾河,e渭河。(3)黄土高原主要行政中心:f兰州,g太原,h西安, i银川,j西宁。例2:长江沿江地带图示认知:(1)沿江地带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天然气、磷矿等矿产,还有水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2)图中城市a上海,b武汉,c重庆,d攀枝花。(3)长江干流穿过的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4)长江流域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二、简化地图,一目了然。本章内容较多,前后知识系统性较强,识记量多,难度较大。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会利用简化地图,不失为一种学地理、用地理的好方法。例如长江沿岸地带图很详略却也很复杂,同学们往往不知怎么解读与识记,我们用如下这个简化示意图,可以很方便我们判读与识记大量地理事物。图示归纳:(1)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在上海注入东海。(2)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等。(3)与长江航线相交汇的主要铁路干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等。(4)主要城市:攀枝花、宜宾、重庆、宜昌、武汉、湖口、南京、上海等。三、表格对比,理解识记。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列表格,进行对比分析与记忆。表格通常能将繁而杂的内容简化,呈现出来后一目了然,条理清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例1:长江各段开发利用河段利用方式理由上游发展水电业河流落差大,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水能丰富中下游发展淡水养殖中下游地区河湖密布,利于水产养殖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利于水运例2:长江沿岸地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河段生态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上游水土流失毁要开荒,陡坡开垦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中下游洪涝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上游植树造林; 中下游退田还湖中下游沿岸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 水污染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四、纲领归纳,线索清晰。五、框架梳理,因果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图是掌握知识结构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有了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各内容在结构框架图中的位置明确,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就比较清晰,尤其是在解答、归纳、分析具有因果联系与逻辑推理方面的题目时,用框架结构图来理解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之间的联系中就会比较顺利。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之间的关系。框架梳理与分析要点:(1)黄河中游含沙量大的原因。(2)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地上河”的危害。(4)治理“地上河”、防治洪灾的措施(治标与治本)。六、难点突破,记忆深刻。我们要对自己的复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本章的重难点是些什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透彻的理解后,我们便能更进一步的提升与拓展。例1:图示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图示解析:(1)黄土高原地区处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接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西临青藏高原。(2)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离海洋近,年降水大于400mm,植被多森林,地形平坦,适合种植业(农业)。而以西地区位于内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