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7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a更迭功于心计山阿()既往不咎(ji)b厄运如雷灌耳辟邪(p)强颜欢笑(qing)c含盖 画地为牢症候(zhng)斗转参横(cn)d泻密以德抱怨刁难(nn)要买人心(y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 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b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c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动辄败给“玫瑰”等。d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近日来的气候异常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b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d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强调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转留,服从组织分配。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 。 。 。 。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最终也要落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这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然而,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离开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 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应当追求经济效益a. b. c. d. 6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是: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贾谊 苏轼 范仲淹 陆游 b屈原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c屈原 杜甫 辛弃疾 陆游 d贾谊 杜甫 范仲淹 李清照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节选自元史彻里) 注: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他栅:其他营寨。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a b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其返汝耕桑c d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项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第二部分 (共123分)10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译文: 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译文: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共8分)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 (范仲淹苏幕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后面题:(共10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不归。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3分):a.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d.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9分。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鸿隽先生就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样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求知的本能,是人类对意义的探求。只有保持这种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专注研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人们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效益,从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屏蔽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为技术的附庸,带来行政对科学的过度干预,造成学术自主的丧失。这是我们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复杂,唯有理性才能帮助我们拨云见日,走入自由王国。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科学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还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社会的正常发展。如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常常出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事实根据的报道,发生着太多缺乏理性的“口水仗”;网络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理性观点常常遭受“大字报”式的攻讦和扼杀;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富有实证和逻辑的讨论还是没有变成大家乐于参与的习惯和风气。凡此种种,都是与科学理性相悖的。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命,要像赫胥黎所言:“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书本上记述的前人的科学成果,但更要相信自己亲自实践中的发现;我们要尊重专家,但没有必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完全正确和高明,要敢于和权威开展平权的学术争论;我们要广泛汲取信息,但对没有事实根据的谣传,要敢于质疑,善于识别,更不做谣言的传播者。(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14、对段中“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追求真理,不计较个人利害”。b这句话正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体现。c这句话彰显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值得我们去追求。d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又体现在科学知识之中。b科学精神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保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又能逐渐影响大众的意识。c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所以,一旦追求到真理,科学研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d“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是理性质疑和批判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的精髓。16请你根据本文阐述的科学精神,评析下面这一则曾经引起轰动的新闻事件。(5分)2007年,陕西农民周正龙称自己在一处山崖旁拍到了野生华南虎。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这些老虎照片,宣布已经灭绝二十年的华南虎再现。随后的调查发现:当事人周正龙对拍照事件的描述漏洞百出;林业局负责调查的人没有做过任何核查;而该调查者的上司也没有问他要过任何华南虎真实存在的证据;虎照发生之前,对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进行评审的专家并没有去当地调查,就认定“镇坪县仍有华南虎生存,只需要影像资料为证,就能申报建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周正龙被警方证实用老虎年画拍摄假虎照。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共25分)看 麦 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作者借此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地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e. 关中婆娘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18、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答: 19、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5分)答: 20、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10分)五、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有时间的积累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班级 姓名 学号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语文答题纸10共6分译文: 译文: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8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共10分)13、( ) (2分) ( ) (3分)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9分)14、( )(2分) 15、( )(2分)16、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共25分)17.( )( ) (4分)18.答:(6分) 19. 答:(5分) 20020、10分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语文试卷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7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d(a工 ji b贯b c 涵 zhng shn d泄 报 nn yo)2、b3、d(a 谋财后应为?) b c d4、a5、c 6、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共9分。7、b劳:慰劳8、c(a用;连词,来 b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c都是结构助词“的 ”d副词,还是;副词,反问“难道”)9、d第二部分 共123分10、翻译句子: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我和桑哥没有仇恨,奋力陈数他的罪状而不顾惜自身性命的原因,正是为国家考虑啊。译文: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他的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分封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州安家州。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给他读书。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召见了他,留在身边,常向他询问民间的事。随大军征东北边境,回朝后,向世祖陈述大军所过,民不堪烦扰,饥寒交迫致死,请朝廷赈济。世祖听从,赐边民粮食、布帛、牛马,使饥寒之民免于死亡。二十三年,彻里奉使江南,考察风俗,访求宋朝遗民。当时行省为上交钱粮,把学田都出卖了。彻里说:“学田是用来供祭礼、育人材的,岂可出售。”令立即停止。回朝将此事奏报世祖,世祖称赞并肯定了他的意见和决定。二十四年,朝廷分中书为尚书省,桑哥为相,引用其党羽,搜括天下钱粮,凡过去权臣阿合马专政时所积存下来的逋欠,都认为是因中书失职不征,奏请诛杀二参政。各行省乘机对百姓进行苛征,若户主不能交纳,就牵连到亲戚邻里,敲诈勒索,民不胜其苦,自杀及在狱中死的,数以百计,全国骚动。廷臣都有顾虑,不敢直言。只有彻里于帝前详细陈述了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的罪状,辞语激烈。世祖大怒,认为他在诋毁大臣,命左右掌嘴。彻里更加极力辩解说“:臣与桑哥无仇,之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自身安危,正是为了国家。如果怕圣上发怒而不敢言,则奸臣何以能除,民害何以能息!且恐怕陛下会蒙拒谏之名。”世祖这才明白,即命他率羽林军三百人去抄桑哥的家,所抄出的珍宝多至朝廷府库所藏的半数。桑哥伏诛后,原被冤枉囚禁的人才得到释放。又奉旨到江南清查桑哥的姻党,计有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将他们斩首示众,大快人心。彻里到江南往返四次经过徐州,都过家门而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不久,升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赐黄金五十两、白金五千两。汀、漳人民以欧狗为首反叛元朝,久未平息。彻里引兵征讨,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来投降者,则以酒食,对他们说“:我想你们不是蓄意反对朝廷,而是由官吏的贪婪暴行迫使你们走上反叛道路。今既归来,也就是平民,我不忍加罪于你们。你们回去从事农业,安于家乡,不要恐惧。”其他山寨闻知,都来归顺。不久,欧狗被同党逮捕送于彻里军前,斩首示众,胁从者不杀一人,汀、漳之乱至此平息。大德九年,病逝,年四十七岁。直到他寿终之时,其家产不满二百缗,人人敬服他一生廉洁奉公。11、断句: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评分标准:错两处扣1分,画错倒扣分。)(5分)译文:有人疑惑说陶渊明的诗每篇都有酒。在我看来他的真实意图并不在酒,而在于表明心迹,他的文章不随大流,言辞精彩俊秀。他的文章像斜出与水面的旁流,又像直冲云霄而上的风。谈论时事则具体而发人省醒,谈论心胸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如果不是有坚定志向的大贤者,淡看人生起伏(污隆:升与降),怎么能做到呢?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共8分)略13、共12分b(3分) c e (4分)内容不同:时令不同: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是秋夜; 地点不同: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馆。 情境不同: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诗人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3分) 情感不同:赵诗-诗人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1分);本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1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14d(“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是作者的观点,这是表明“追求科学真理应是一种自然自发行为”;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则是阐释“科学精神”的含义的,两者没有内在关系)(3分) 15c(“一旦追求到真理,科学研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的观点,文中无据;且观点本身也欠科学。)(3分) 16(5分)答案示例:这次新闻事件,充分暴露了部分国民甚至专家“科学精神”的缺乏。(1分)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1分)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对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进行评审的专家,还是负责对周正龙进行调查的相关人员,都没有做过科学意义上的核查,可见“理性地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多么缺乏!(1分)何以如此呢?追根究底,还是“功利主义”在作怪。(1分)“申报建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论对地方还是对个人都是颇具诱惑力的,难怪牵涉其中的人员会如此一致地“不管不问”,都认可华南虎的存在了。(1分)评分参考:首先作一种定性的判断(1分);然后,阐释科学精神的要素并指出本次当事人做法缺乏科学精神(2分);最后,指出本次事件的症结所在(2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共19分)17、(4分)bd18、(6分)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19、(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分)。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