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姓名: 蔡冬青工作单位: 攸县渌田小学学科年级: 小学四年级教材版本: 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学着关心、帮助他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自己,到扬州去了。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 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并没有直接抒发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读了,却能体会到李白当时的依依惜别的心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字义。能结合注释或查字典、查资料,理解古诗内容。2、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3、能抓住关键词句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4、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及课后注释,自主学习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理解古诗内容。2、在看画面,想画面,角色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念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有些学生也并不陌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诵,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四、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根据学生实际,协助学生搜集诗人及相关背景资料。一、读诗导入、解读课题 1、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读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准备,通过读诗导入,同时激起学生曾经学诗的成功体念,既激发想学诗的兴趣,又进一步巩固积累古诗词) 二、简介诗人,了解背景 1、简介李白及孟浩然。 2、了解写诗背景:读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 。 3、了解地理背景,简图显示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这一环节教学为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做好铺垫。) 三、朗读古诗,感知诗韵 1、指名拼读生字,再齐读。 2、指导读古诗,注意读正确,及诗的韵律。(通过听诗朗诵,齐读诗歌,个性展示朗读等形式,感受诗的韵律。) 四、注释解字,理解诗意 1、说说下列词的意思:故人、辞、烟花、下、尽、唯见、天际 2、鼓励学生根据预习说出每句诗的意思,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 3、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 李白 )送别( 孟浩然 )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 阳春三月 ),送别的地点是( 黄鹤楼 )。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五、进入诗境、感悟诗情 1、抓住关键词进入诗境:为什么“西辞”?为什么说“三月”为“烟花三月”?一个“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说“孤帆”?“远影”、“碧空”、“天际流”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课件展示图片,用一词形容你所看到的景色:山河壮丽) 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送了多长时间?为什么? 3、你能体会到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吗?(依依不舍、失落、忧伤) 4、后两句我们通过诗句中景物的描写,却能体会到诗人感情,这就是借景抒情。 5、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6、背诵课文。(结合画面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悟,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不止有韵律,会更充满感情。背诵下来,会记得更牢固。) 六、拓展延伸,体会写法 1、什么是“借景抒情”?将自己要抒发的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叫做“借景抒情”。 2、在语境中体会“借景抒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 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感情。“花儿在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小鸟在空中向我们歌唱、祝福。”表达了作者(愉快)的感情。“中午的太阳烤着大地,小草和花儿都耷拉着脑袋,树上的知了有气无力地叫着。”表达了作者(沮丧、伤心 )的感情。“妈妈终于坐上了去广东的大客车。车子越走越远,变得越来越小,慢慢地消失在长长的公路尽头。”表达了作者(对妈妈恋恋不舍)的感情。“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表达了作者( 赞美 )的感情。(中国许多的古诗词中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表达方法,通过学习了解这个写作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古诗词,还可以运用到写作当中。)作业设计: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及诗意。 2、默写古诗。(注重积累)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布置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根据学生实际,协助学生搜集诗人及相关背景资料。学生通过工具书或网上查找了解诗人李白及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准备,激起学生曾经学诗的成功体念,既激发想学诗的兴趣,又进一步巩固积累古诗词课件显示诗人简介及李白与孟浩然交往的故事,课件简图显示黄鹤楼与广陵的地理位置学生通过课件信息结合课前预习掌握的信息,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及地理背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也为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做好铺垫。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的景物图片,例如黄鹤楼图,烟花三月图,长江碧空图,孤帆远影图。把抽象文字变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入诗中画面,结合课件展示的图境,真切体验到山河壮丽。结合画面引导学生入诗境,让学生获得真切具体的体验,如身临其境。课件展示诗人久贮江边,目送友人孤帆远影画面,画面上出示问题:李白送好朋友送了多久时间?为什么?体会诗人此时此刻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