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实词学案.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实词学案.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实词学案.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实词学案.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实词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 实词题5大命题点和6大推断技法考纲解读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形式虽然简单,考查的内容却非常广泛。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质量,所以对文言实词的学习,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做到重积累,多训练;导之以法,练之以据,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文言实词学习的最佳效果。知识要点(一)、明确文言实词5大命题点命题点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命题点二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命题点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如:名词用作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命题点四通假字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命题点五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而没有“楫”的意义。再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却没有“来”的意义。(二)、掌握文言实词推断6法1、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2、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3、联想印证法(1)课本联想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 (3)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4、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5、语法推断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6、通假代入法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高考真题1. (2013重庆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员亡,荆急求之亡:逃亡b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 知:巧诈c去郑而之许 去:前往d因如吴 如:到,进发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节选自明史顾佐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校:比较b以佐文士,难之 难:刁难c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 赴:前往d权贵人多不便之 便:方便拓展训练班级 姓名 得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7分)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1与“自幼嗜学,好属文”中的“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屈平属草稿未定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属予作文以记之2与“载智性敏悟,善奏对”中的“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素善留侯张良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与“载与幸臣李辅国善”中的“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则吾斯役之不幸b故幸来告良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4与“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乃令张良留谢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与“诣辅国恳辞京尹”中的“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我从去年辞帝京c大礼不辞小让d其辞微,其志洁6与“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中的“修”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b修禊事也c况修短随化d孙子膑脚,兵法修列7与“以是上有所属”中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唯命是从b是又在六国下矣c觉今是而昨非d自言本是京城女8与“载必先知之”中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其真不知马也9与“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中的“微”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b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c微斯人,吾谁与归d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4分)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10与“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中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b君有疾在腠理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11与“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中的“被”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将军身被坚执锐d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12与“疑许诺,延就坐”中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轲自知事不就b连辟公府不就c金就砺则利d辞不就职13与“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中的“患”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14与“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中的“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儿已薄禄相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伯乐学相马15与“何以报为”中的“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王来何操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豫州今欲何至d何辞为16与“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中的“举”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戍卒叫,函谷举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7与“二子以米馈,却弗受”中的“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却看妻子愁何在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c却之为不恭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7分)王温舒,阳陵人也。少时椎埋为奸。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18与“少时椎埋为奸”中的“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c险以远,则至者少d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19与“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中的“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不效,则治臣之罪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d不治将恐深20与“皆把其阴重罪”中的“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1与“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中的“即”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b项伯即入见沛公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22与“迁为河内太守”的“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及其所知既倦,情随事迁b稍迁至栘中厩监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23与“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中的“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私见张良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24与“相连坐千余家”中的“坐”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击沛公于坐b以手抚膺坐长叹c齐人也,坐盗d停车坐爱枫林晚25与“上书请,大者至族”中的“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族庖月更刀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士大夫之族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26与“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中的“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d使六国各爱其人第二课时 文言虚词题7大推断技法考纲解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虚词的掌握在于积累和熟练地运用,在18个文言虚词详见口袋书背出来的17分的积累和运用过程中,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重点地记忆教材中常出现的意义和用法。知识要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考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一、代入检验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三、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五、语法切入法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其大概含义。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六、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七、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高考真题1. (2013湖南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2. (2012天津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扩展训练班级 姓名 得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1与“私自臂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蚓无爪牙之利d.使之然也2与“乃藏于怀”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家祭无忘告乃翁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与“因语古帝王逸豫”中的“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或因寄所托b因击沛公于坐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蒙故业,因遗策4与“微以讽谏”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作师说以贻之b樊哙侧其盾以撞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去以六月息者也5与“帝惜鹞且死”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犹且从师而问焉6与“欲尽其言”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b其皆出于此乎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大命清唐甄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子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7与“如之何”中的“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王来何操?b徐公何能及君也?c其间旦暮闻何物?d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8与“然则七糠而三粞”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d吾尝终日而思矣9与“何其贫若此也”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彼与彼年相若也b若入前为寿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天涯若比邻10与“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中的“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1与“今吾与子在涸泽之中”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未得与项羽相见b则与一生彘肩c失其所与,不知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2与“无所资以为生也”中的“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若属皆且为所虏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13与“何谓也”中的“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何为其然也14与“熏之则恐烧其木”中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5与“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中的“者”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亚父者,范增也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c不复挺者,使之然也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16与“夫国亦有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犹且从师而问焉c或师焉,或不焉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7与“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不拘于时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8与“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皆为龙虎,成五采c如今人方为刀俎d吾属今为之虏矣第三课时 文言句式8大类型和词类活用6大类型考纲解读高考对文言句式和不同用法的考查,不进行单独命制考题,往往隐含在实词、虚词和翻译题目的考查中。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和不同用法,迅速准确解答题目。本课我们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表现形式,各种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要点一、文言句式 8大类型(一)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三)省略句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四)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五)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六)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七)状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八)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二、词类活用 6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二)名词作动词(三)形容词作动词(四)形容词作名词(五)使动用法(六)意动用法高考真题一、(2014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3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深于经术训诂之学”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b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c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d祠其主于乡贤扩展训练班级 姓名 得分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将军身被坚执锐3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d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d申之以孝悌之义5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翻译句子。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2吾得兄事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8沛公军霸上。(鸿门宴)9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1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1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15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16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1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18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19击空明兮溯流光。(赤壁赋)20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2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2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2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24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2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26而耻学于师。(师说)第四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的3大着眼点和翻译6字诀考纲解读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知识要点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一、从3处着眼,明确得分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着眼点1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着眼点2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着眼点3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考生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根据前面“学案3”中“一、文言句式8大类型”的学习,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二、运用6字诀,确保译文字字落实、文通句顺通过从3处着眼,找到了命题点后,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注意运用“6字诀”,防范“6失误”。6字诀之(一)留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6字诀之(二)换 “换”:将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6字诀之(三)调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6字诀之(四)删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6字诀之(五)补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6字诀之(六)变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高考真题1.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4辽宁高考,改编)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宋史赵立传)扩展训练班级 姓名 得分一、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1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3分)译文: 2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4分)译文: 3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3分)译文: 二、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元褒,字孝整,河南洛阳人也。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4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4分)译文: 5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3分)译文: 6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3分)译文: 三、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7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4分)译文: 8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3分)译文: 9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3分)译文: 四、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武侯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武侯逡巡而谢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10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