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大气专题复习11(补课)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复习11(补课)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复习11(补课)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复习11(补课)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复习11(补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专题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锋面 低压 高压天气系统水循环的过程 环节 意义洋流分布规律 意义 紧紧围绕揭示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掌握基本自然地理过程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过程 提示 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大气的运动 基本过程 热力环流 案例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 环流的形成过程 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常见的天气系统 局地尺度 锋和锋面 低压 气旋 和高压 反气旋 全球气候变化 一般规律 全球尺度 局地尺度 大气受热 热力环流 受热不均 三圈环流 考虑地球自转和摩擦力 季风环流 考虑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对全球水热的影响 各种天气系统 全球气候的变化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种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 其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气象灾害 气候资源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 地面温度越高 地面辐射越弱c 空气温度越低 大气逆辐射越弱d 空气湿度大 云量多 大气逆辐射强 12 关于甲 乙 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真题1 09广东地理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以区域为背景考察地理原理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真题2 09北京文综 图1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1 回答第一题 1 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 区高 主要因为 区 a 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 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 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以区域为背景考察地理原理 命题意图 区域定位 区域特征描述能力 对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 太阳辐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众多 地形 气候 降水 纬度 太阳高度角 图中两区域的辐射总量差异的关键在于地形和降水天数 图6表示27 n某地坡向 坡度为10 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 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完成27 28题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27 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8 若坡度从10 增大到15 则a点的数值将 a 增大b 减小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 析图能力 运用所学规律原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坐标曲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真题3 09安徽文综 我国某边防站 海拔4900米 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 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 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 架上盆栽 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9 10题 9 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b 水分c 土壤d 光照10 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 蔬菜才能生长 解决的问题是 a 蒸发量大b 多虫害c 地温低d 太阳辐射强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真题4 07全国文综 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气象谚语有 霜重见晴天 的说法 就此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 大气保温作用强b 地面辐射强 地表降温慢c 空气中水汽少 地表降温慢d 大气逆辐射弱 地表降温快 高考真题5 09广东地理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典型例题1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图中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 b c d 标准解析 1 题关键抓住热力作用的发生顺序应为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答案 1 c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逆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 直接热源 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离太阳近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云层厚且夜晚长 地势高 空气稀薄 白天太阳辐射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b c d 1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之一 2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 大气 地形等 1 削弱作用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保温作用 2 影响保温作用强弱的因素 水汽含量和云量 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离太阳近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云层厚且夜晚长 地势高 空气稀薄 白天太阳辐射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b c d 标准解析 2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 但地势不同 青藏高原海拔高 空气稀薄 大气层上 水汽 杂质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故日较差大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 水域面积大 大气质上 水汽 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故日较差较小 通过审题应该是青藏高原具有的只有 符合 故选b 答案 2 b 1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 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为什么又说青藏高原上热量不足 解析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晴天较多 日照时间长 所以是太阳辐射强 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1 昼夜长短 2 天气状况 3 地形条件 光照影响因素 归纳 农业生产 1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 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为什么又说青藏高原上热量不足 解析 气温是近地面大气的温度 气温高则热量充足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 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多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 直接的热源 但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相对少些 则对吸收的热量少 同时大气逆辐射弱 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因而气温低 热量不足 从热量角度来讲 衡量大气热状况的是气温 而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 2 下垫面状况 包括海陆 地形地势 植被 水文 洋流 3 大气本身条件 如大气组成 大气运动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和保温作用的大小 热量与农业 农作物在种类 产量 复种制度上有着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归纳 2 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弱 太阳能贫乏的地区 为什么又说其热量充足 可以大面积种植甘蔗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不行 明灯指路 四川盆地由于具有盆地效应 阴雨天多 云层厚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晴天少 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辐射弱 太阳能贫乏的地区 但大气逆辐射强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热量值比同纬度地区要高 因而可以种植甘蔗 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强 冬温较低 甘蔗不能顺利越冬 而四川盆地北方有秦岭 大巴山对冷空气的阻挡 大气受热 热力环流 受热不均 三圈环流 考虑地球自转和摩擦力 季风环流 考虑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对全球水热的影响 各种天气系统 全球气候的变化 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11 图6中与m p 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 b c d 高考真题107年宁夏 考点二 大气的运动 等值线为命题切口 考察热力环流影响下等压面分布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 m n为等压线 其气压值分别为pm pn m 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 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6 8题 6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 pn 则o点风向为a 或 b 或 c 或 d 或 7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 pm pn 则o点风向为a 或 b 或 c 或 d 或 考点二 大气的运动 高考真题 07海南 19 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甲 m 20 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高考真题3 09广东高考 考点二 大气的运动 以等压线为命题切口 考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 上述 某月 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11 该月份甲地盛行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12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 高温多雨b 低温少雨c 温和多雨d 炎热干燥 考点二 大气的运动 以坐标图为命题切口 考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高考真题4 08江苏高考 一点结论 大气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压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 冷高压 热低压 1 过程 一点补充 同一地点 海拔越高 气压值越低同一水平面上 理想情况下气压值相等 一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受热不均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垂直运动 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 热力环流的过程并不难 难点往往是等压面的弯曲反映的热力环流的过程 近地面高空气压高低的比较等 典型例题 读右图判断正确的叙述 a 图中四点的气压 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命题意图 1 比较 点气压高低 同一地点 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基本原理 2 地面甲 乙两地的天气状况 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成云致雨 1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2 m n p q四地中 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b n地c p地d q地 典型例题1 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3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考点二 大气的运动 1 等压线 1 气压系统高压 低压 高压脊 低压槽 鞍型气压场 2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小 风力大小 风向 3 对天气的影响低压 气旋 低压槽 多云雨天气高压 反气旋 高压脊 多晴朗天气锋面气旋 方法 等压线应用 1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典型例题1 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考点二 大气的运动 2 m n p q四地中 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b n地c p地d q地 考察方式 依据等压线考察风向判定 方法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等压线 高压向低压地面风 斜穿等压线 考察方式 依据等压线考察天气状况 方法 识别图中高低气压中心 高压脊 低压槽 进而推知天气状况 3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考察方式 依据等压线考察季节变更 方法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空间定位 考点三 主要的天气系统 图2中 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 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7 8题 7 上午10时 h地气温为12 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 15 b 18 c 21 d 24 8 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 晴天转阴雨b 大风有浮尘 c 晴暖有微风d 阵风间暴雨 高考真题1 09全国文综 该题考查考生的分析 计算能力 推理能力 以及对气温垂直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08年江苏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 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 8个纬度距离处 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图9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9 20题 19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a 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b 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 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d 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0 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 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a 清明时节雨纷纷b 黄梅时节家家雨c 雨滴梧桐秋夜长d 清风细雨湿梅花 08年山东 26 1 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 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6分 39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典型例题 高频考点 地理等值线 主干考点 气压场 命题角度 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结合 考点三 主要的天气系统 39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9 1 解题思路 由图示等压场信息看出 甲区域为冬半年形成的亚洲高压 而其同纬度的东部则为一低压槽 据图中给出的等压线数值可知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等值距为2 5百帕 按等值线的递减规律可推出 a等压线数值为1012 5百帕 材料一 39 1 解题思路 根据 地气压值大小可判断气压梯度力方向 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 可判断 地风向为西北风或偏北风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 此时 完全在冷气团控制下 所以在此期间气压和天气变化是气压升高 气温降低 天气转晴 甲天气系统此时为亚洲高压 其消失时 南半球进入冬季 澳大利亚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区 此时应为西风带控制 考察风力天气状况和季节状况 39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典型例题 评卷尺度 1012 5 2分 西北风 偏北风 2分 凡答到北风或用n nwn nw字母正确表示也可以给2分 气压升高 1分 气温降低 天气转晴 1分 答 气温降低 或 天气转晴 或 天气转好 不会下雨 均给1分 但答 天气转暖 涉及到 气候 变化的均不给分 西风带 2分 答题规范 注意描述天气状况的术语和气候特征的术语的差异 锋面系统 39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典型例题 2 图12中a b 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 由a至b逐渐减少 由c至b逐渐减少 的变化特点 试分析其成因 8分 高频考点 气候要素 降水量分布 命题角度 以区域地图的形式呈现 考查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39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典型例题 2 图12中a b 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 由a至b逐渐减少 由c至b逐渐减少 的变化特点 试分析其成因 8分 解题思路 a b 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減少 由c至b逐渐减少 主要是冬半年a b一线受西风及地形影响 降水自西向东递减 即受源自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渐弱 夏半年c b一线受海陆位置及夏季风影响 自东向西渐弱 39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典型例题 2 图12中a b 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 由a至b逐渐减少 由c至b逐渐减少 的变化特点 试分析其成因 8分 学生答卷 评卷尺度 由a至b 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 2分 答 受大西洋水汽影响 或 北冰洋水汽影响 处于西风带迎风区 受西风影响 只给1分 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 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 地形雨 1分 答 迎风坡 地形雨 给1分 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1分 由c至b 主要受东南季风 夏季风 影响 2分 答东南风 季风 东亚季风 西太平洋暖湿气流给1分 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 距海远近不同 1分 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 由东向西 逐步减少 1分 教学分析 注重区域地图与系统地理的结合 理解 地 和 理 的内在联系 1 主导气团及其移动方向 2 冷暖气团运动方向 3 雨区位置和雨区范围 4 降雨的强度和时间 5 图例标志是齿状还是半圆 6 锋面坡度 与运动速度有关 和云系形状 7 过境前后的天气 气温 气压 湿度 风和阴晴 和过境时的天气 降水 气温 气压 阴晴 冷锋和暖锋的区别 1 高 低气压和半球位置判断 据锋面图例 锋面气流运动 海陆轮廓等2 方向确定3 气温的确定和冷暖气团的确定4 锋面类型的确定5 雨区位置和范围的确定6 天气确定 锋前 锋后 锋间和过境时 7 风力的确定 锋面气旋图的阅读和分析 归纳 低压 1 此时 a城镇风向是 a与d相比 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4分 27 图14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2 长江中游的支流南北对称 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的锋面雨带 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 使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 6月份 锋面雨带向北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北岸支流和干流才开始进入汛期 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推移的规律 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时间错开 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 鄱阳湖等众多的湖泊对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 但在1998年夏季 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 并且 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 南北支流普遍涨水 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长江 使干流水量大增 引发了特大洪水 考点四 主要的气象灾害 注意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完整提取材料信息 解决措施要根据具体问题来思考 长江洪涝灾害成因及其解决措施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大气 气候异常 流域普降暴雨 地形 平原地形 地势地平 泄洪能力不足 水文 水文特征 流量大 水系特征 河道弯曲 上游 植被破坏 泄洪能力弱 水土流失严重 中下游 围湖造田 湖泊泄洪能力不足泥沙淤积 河床抬升 兴修水利工程 裁弯取直 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疏浚河道 考点五 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成因分析 4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 正确的是a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考真题1 09浙江文综 柱状图的方式考察气候类型 高考真题2 09重庆文综 考点五 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成因分析 3 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a 德干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伊朗高原 柱状图和线状图的方式考察气候类型 a 海拔低 太阳高度大 日照时间长 4 该月平均气温 图中2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考点五 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成因分析 高考真题3 09四川文综 b 副热带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晴天多 c 受沿岸暖流影响 增温增湿显著 大气逆辐射强 d 位于山间盆地 海洋影响小 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 地比 地小 b 气温年较差 地比 地大 c 该月等温线图上 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 该月等温线图上 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区域背景下气候要素特征的分析 备考策略 1 架设学习框架 因子 太阳辐射 定带 大气环流 定型 下垫面 定形 人类活动 定局部 空间分布 文字描述 定性法 数量描述 定量法 方法 2 从气候的形成因子入手 深入剖析气候要素 气温和降水的形成 进而突破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气候分布 气候影响等难点 备考策略 方法 考点五 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成因分析 典型例题1 1 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2 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3 等温线都呈闭合状 主要影响因素是 太阳辐射 纬度因素 气温 热量带 1 气温要素 方法 大气环流 气温 1 气温要素 方法 下垫面 气温 1 气温要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因素 而下垫面则是影响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 也是影响气候形成最复杂的因素 方法 人类活动 气温 1 气温要素 方法 例题描述图中10 等温线的走向 并说明其原因 10 c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 与纬线平行 西半段呈东北 西南走向 6分 东半段主要受纬度 太阳辐射 的影响 西半段受太行山地势高 温度低的影响 等值线向南弯曲 10分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例题描述图中0 等温线的走向 1 线 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注意 2 答案组织应迎合题目的角度要求 并且要做到表述的完整性 答题规范 典型例题3 阅读分析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d湖泊 图6a 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 降水资料如图6b 所示 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 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 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 人工水渠 图6c 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i 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 日变化特征 并简述原因 12分 2 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4分 3 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8分 4 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2分 i 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 日变化特征 并简述原因 12分 年变化较小 海拔高 地处热带 纬度因素 日变化较大 海拔高 空气稀薄 白天增温快 夜晚散热快 地形影响 思考 降水的形成条件 方法 10 9 20 17 30 0 30 克 米 单位体积水汽含量 温度 3 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示 1 过饱和 未饱和 c 2 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4分 答案 年降水量约600 580 620之间皆可 毫米 2分 集中于夏季 1 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2分 注意 降水特征 1 点 降水量 降水季节分配 2 面 地区分布 季节分配 年际变化 答题规范 以 温 定带 以 水 定型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 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 先根据气温 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 简便易行 注意 高山气候除外 八字方针 1 以最热月气温定南北半球 最热月在七月份属北半球 反之是南半球 甲在半球 乙在半球 北 南 a 温度带的划分 15 c 0 15 c 0 c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 2 气候的划分 10 c 寒带 0 c 最热月 热带 全年多雨 季节性降雨 全年少雨 亚热带 雨热同期 雨热不同期 温带 雨热同期 全年湿润 降水渐少 b 降水的划分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典型例题 气候成因分析 因子 位置 大气环流 下垫面 人类活动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注意海陆热力性质和海岸线弯曲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地形 洋流 方法 根据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典型例题1 考点六 气候资源 3 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 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8分 36 3 高频考点 农业特征的区域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命题角度 用对比性区域地图的形式呈现 考查农业特征的区域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甲区位于欧洲西部平原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乙区位于长江三角洲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3 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 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8分 36 3 评卷尺度 甲区以畜牧业 1分 园艺业为主 1分 乙区以种植业为主 2分 凡答畜业 牧业 种草 种花均得1分 种水稻或小麦1分 种水稻和小麦2分 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多雨 温凉湿润 2分 只答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不给分 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凡只答温和多雨给2分 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 同季 2分 只答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给分 适宜谷物生长 凡答雨热同期 同季 给2分 08年江苏 1 填表比较甲 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6分 考点六 气候资源 气候特征 时间 温度 降水 全年 夏季 冬季 高温 温和 寒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