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 原子核 科学史上最强阵容 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 汤姆生的 枣糕 模型 1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 揭开了研究原子的序幕 2 枣糕 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里 2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1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粒子通过金箔时 绝大多数不发生偏转 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发生较大的偏转 极少数偏转角超过900 有的甚至被弹回 偏转角几乎达到1800 粒子 电子 粒子散射实验 2 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电子绕着核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引力 3 从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为10 15一10 14m 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 10m 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比较相差十万倍 例1 在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中 有少数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其原因是 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解析 粒子散射实验中 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 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0 有的甚至被反弹回去 偏转角达到l800 这说明了这些 粒子受到很大的库仑力 施力体应是体积甚小的带电实体 根据碰撞知识 我们知道只有质量非常小的轻球与质量非常大的物体发生碰撞时 较小的球才被弹回去 这说明被反弹回去的 粒子碰上了质量比它大得多的物质实体 即集中了全部质量和正电荷的原子核 a 3 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 实线表示一个 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 粒子从a运动到b 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能先增大 后减小 b 电势能先减小 后增大 c 电场力先做负功 后做正功 总功等于零 d 加速度先变小 后变大 例2 2005年江苏卷3 c 二 天然放射性现象 1 放射性现象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u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 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像底片感光 像这样物质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天然放射性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叫放射性元素 人们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 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 它们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三种 射线 射线 射线 2 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 1 射线 速度约为光速1 10的氦核流 贯穿作用很弱 电离作用很强 2 射线 速度约为光速十分之几的电子流 贯穿作用很强 电离作用较弱 3 射线 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贯穿作用最强 电离作用最弱 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 匀强电场 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 例3 如图所示 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 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 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打在图中a b c点的依次是 射线 射线和 射线b 射线和 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 射线和 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 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场强适当的匀强电场 可能使屏上的亮斑只剩下b 解 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 在匀强磁场中 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 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 轨迹都是圆弧 由于 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1 10 而 粒子速度接近光速 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 如果一个打在b 则另一个必然打在b点下方 ac 例4 2004年江苏卷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与 射线都是电磁波b 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用加温 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 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 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 c 3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1 衰变的一般方程为 每发生一次 衰变 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 核电荷数减小2 质量数减少4 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 即氦核 核内 2 衰变的一般方程为 每发生一次 衰变 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 核电荷数增加1 质量数不变 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 核内 3 射线是伴随 衰变或 衰变同时产生的 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行数和质量数 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 衰变或 衰变时 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 核处于激发态 而辐射出光子 4 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 是不稳定的 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 这些衰变是 a 1次 衰变 6次 衰变b 4次 衰变c 2次 衰变d 2次 衰变 2次 衰变 b 例5 2003年江苏卷4 例6 07四川卷关于天然放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 粒子动能很大 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 将发生 哀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 辐射出 射线 d 例7 铀 经过 衰变形成稳定的铅 问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共有多少中子转变为质子 a 6 b 14 c 22 d 32 解析 衰变为 需经过8次 衰变和6次 衰变 每经过一次 衰变就会有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 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所以共有6个中子转化为质子 a 例8 重元素的放射性衰变共有四个系列 分别是u238系列 从开始到稳定的为止 th232系列 u235系列及np237系列 从开始到稳定的为止 其中 前三个系列都已在自然界找到 而第四个系列在自然界一直没有被发现 只是在人工制造出np237后才发现的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p237系列中所有放射性元素的质量数都等于4n 1 n等于正整数 b 从到 共发生7次 衰变和4次 衰变 c 可能np237系列中的所有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相对于地球年龄都比较短 d 天然的np237系列中的放射性元素在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abc 例9 如图所示 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原子核发生某种核变化后 产生的两种运动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可能的是 a 原子核发生了 衰变 b 原子核发生了 衰变c 原子核放出了一个正电子 d 原子核放出了一个中子 解析 两个相切的圆表示在相切点处是静止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由于无外力作用 动量守恒 说明原子核发生衰变后 新核与放出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 若是它们带相同性质的电荷 则它们所受的洛仑兹力方向相反 则轨道应是外切圆 若它们所带电荷的性质不同 则它们的轨道应是内切圆 图示的轨迹说明是放出了正电荷 所以可能是 衰变或放出了一个正电子 故a c选项正确 由于一般新核带电量和质量均大于放出的粒子电量和质量 则由圆周运动规律可知大圆为粒子轨迹 小圆为新核轨迹 a c 4 半衰期 是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每一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 半衰期不同 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的 它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 物态 化学结构等 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 衰变公式 如果用n0 m0 表示原来的原子核数 nt表示t时刻还未衰变的原子核数 质量数 t表示半衰期 那么 例10 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 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 则相同质量的a和b 经过20天后 剩下的质量之比 即ma mb是 a 30 31b 31 30c 1 2d 2 1 解 因为ta 4天 tb 5天 t 20天 原来a和b的质量相等 则 c 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人工核实验 发现了质子 三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查德威克 射线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实验 发现了中子 氮气 粒子 带单位正电荷 质量为1 672623 10 27kg 不带电 质量非常接近质子质量 为1 674929 10 27kg 1 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原子核 核子 原子核的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的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 同位素 居里夫妇用 粒子轰击铝核 发生的核反应生成物是磷的一种同位素它具有放射性 衰变时放出正电子 例11 2006年上海卷14 14 5分 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并由此发现 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粒子 b为气 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 质子 氮 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12 2004年海南综合卷31 31 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 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z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则对的原子来说 a x 90y 90z 234b x 90y 90z 144c x 144y 144z 90d x 234y 234z 324 b 粒子物理学 到19世纪末 人们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 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0世纪30年代以来 人们认识了正电子 子 k介子 介子等粒子 后来又发现了各种粒子的反粒子 质量相同而电荷及其它一些物理量相反 现在已经发现的粒子达400多种 形成了粒子物理学 按照粒子物理理论 可以将粒子分成三大类 媒介子 轻子和强子 其中强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 夸克组成 从目前的观点看 媒介子 轻子和夸克是没有内部结构的 点状 粒子 用粒子物理学可以较好地解释宇宙的演化 例13 现在 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 反物质 所谓的 反物质 是由 反粒子 构成的 反粒子 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 但电荷的符号相反 据此 若反 的粒子 它的质量数为 电荷数为 解析 粒子是氦核 它是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 故质量数为4 电荷数为2 而它的 反粒子 的质量数也是 4 但电荷数为 2 例14 目前普遍认为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夸克带电量为2e 3 d夸克带电量 e 3 e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 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 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解 质子 带电量为 中子 带电量为 b 2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 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 其核反应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是靶核的符号 x为入射粒子的符号 是新生核符号 y是放射出的粒子的符号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约里奥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其中 是放射性同位素 为正电子 3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利用它的射线 射线电离性强 用于使空气电离 将静电泄出 从而消除有害静电 射线贯穿性强 可用于金属探伤 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各种射线均可使dna发生突变 可用于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 做为示踪原子 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搀到其它物质中去 让它们一起运动 迁移 再利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 就可以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 运动到哪里了 怎样分布的 从而可以了解某些不容易察明的情况或规律 我们把这种用途的放射性同位素叫示踪原子 进行考古研究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 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 一般都使用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 种类齐全 半衰期短 可制成各种形状 强度容易控制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 但质量数相等b 两个质子间 不管距离如何 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c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 但中子数可以不同d 除万有引力外 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它相互作用力 a 例15 2003年江苏卷1 四 核力与核能 1 结合能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 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 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 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2 核能 1 核力 原子核内的核子间有一种很强的力把它们结合在一起 这种力称为核力 核力是强作用力 它与电荷无关 质子与质子 质子与中子 中子与中子间都存在核力作用 它是短程力 只在2 0 10 15米距离内起作用 即使在半径很小的原子核内 每个核子也只跟与它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的作用 2 质量亏损 核子结合生成原子核 所生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生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要小些 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也可以认为 在核反应中 参加核反应的总质量m和核反应后生成的核总质量m 之差 m m一m 3 平均结合能 用核子数去除核的结合能 就得到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平均结合能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 也是把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每个核子平均吸收的能量 平均结合能越大 原子核就越难拆开 可见平均结合能的大小能够反映核的稳定程度 4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 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的关系是 e mc2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质能方程的另一个表达形式是 e mc2 5 核能计算 应用公式 e mc2时应选用国际单位 即 e的单位为焦耳 m的单位为千克 c的单位为米 秒 1u相当于931 5mev 其中u为原子质量单位 1u 1 660566 10 27kg lmev l06ev lev 1 6 10 19j 应用公式 e 931 5 m时 e的单位为兆电子伏 mev m的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 解 根据在核反应中 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可知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中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知 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氘核与氚核的质量和减去氦核与中子的质量和 再乘以c2 答案为d 例17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 6736 10 27kg 一个锂原子的质量为11 6505 10 27kg 一个氦原子的质量为6 6467 10 27kg 一个锂核受到一个质子轰击变为2个 粒子 写出核反应方程 并计算该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 1mg锂原子发生这样的反应共释放多少核能 解 反应前一个氢原子和一个锂原子共有8个核外电子 反应后两个氦原子也是共有8个核外电子 因此只要将一个氢原子和一个锂原子的总质量减去两个氦原子的质量 得到的恰好是反应前后核的质量亏损 电子质量自然消掉 由质能方程 e mc2得释放核能 e 2 76 10 12j 1mg锂原子含锂原子个数为10 6 11 6505 10 27 每个锂原子对应的释放能量是2 76 10 12j 所以共释放2 37 108j核能 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少 m 0 2153u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五 重核的裂变与轻核的聚变 重核的核子平均结合能比中等质量的核的核子平均结合能小 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为两个或几个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时 有一部分结合能释放出来 这种反应叫做裂变 所谓重核即为质量数很大的原子核 铀核的裂变方程 1 重核的裂变 铀235裂变可以有多种生成物 裂变时 同时放出2 3个中子 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他铀235核裂变 就可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 这种反应叫链式反应 铀235核能够发生接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 核反应堆的构造 c 控制棒 用镉做成 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 d 冷却剂 用水或液态钠 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递出去 例18 1 核反应方程式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 x为待求粒子 a为x的个数 则x为 a 以mu mba mkr分别表示 核的质量 mn mp分别表示中子 质子的质量 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 e 2 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 1 0 106kw的核电站 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40 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 1 中的核反应 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 e 2 78 10 11j 核的质量mu 390 10 27kg 求每年 1年 3 15 107s 消耗的 的质量 解 1 根据题意x为中子 a 3 质量亏损为mu mba mkr 2mn 释放的核能为 e mu mba mkr 2mn c2 2 反应堆每年提供的核能为 其中t表示一年的时间 以m表示每年消耗的 的质量 则 解上述式子可得 代入数据可以得到m 1 10 103 kg 2 轻核聚变 所谓轻核是指质量数很小的原子核 如氢核 氘核等 轻核的结合能更小 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时 能释放出更多的结合能 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重核叫聚变 轻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 使核发生聚变 必须使它们接近10 15米 也就是接近到核力能够发生做用的范围 由于原子核都带正电 要使它们接近到这种程度 必须克服电荷之间的很大斥力作用 这就要使核具有很大的动能 只有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以上 原子核才有足够的动能克服相互间的库仑斥力 在碰撞中接近到可以发生聚变的程度 所以这种轻核聚变的反应又叫做热核反应 和平利用核能则要求实现可控热核反应 即用人工的方法 有控制地使氘核发生聚变反应 缓慢而稳定地释放能量 例19 2006年广东卷5 5 据新华社报道 由我国自行设计 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 又称 人造太阳 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 下列关于 人造太阳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造太阳 的核反应方程是b 人造太阳 的核反应方程是c 人造太阳 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d 人造太阳 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 ac 六 典型的核反应方程 衰变 衰变 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 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人工转变 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例20 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 并指出其中哪个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哪个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2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4 例21 2005年广东卷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例22 用 粒子轰击铝核 产生磷核 和x粒子 磷核 具有放射性 它衰变后变成硅核 和y粒子 则x粒子和y粒子分别是 a 质子电子b 质子正电子c 中子电子d 中子正电子 d 例23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并由吴健雄用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 次年 李 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其中的衰变方程是 是反中微子 它的电荷为零 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 1 的核外电子数为 在上述衰变方程中 衰变产物的质量数a是 核电荷数z是 2 在衰变前核静止 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 衰变产物ni和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 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 守恒定律 27 60 28 动量 例24 静止的氡核 放出 粒子后变成钋核 粒子动能为e 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 粒子的动能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b 0 解 由于动量守恒 反冲核和 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由 它们的动能之比为4 218 因此衰变释放 的总能量是 由质能方程得质量亏损是 c正确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金箔 发现了 粒子的散射现象 下图中 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 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 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bd 2006年上海卷7 7 卢瑟福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 提出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原子核内有中了存在 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a 关于 粒子散射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绝大多数 粒子经过重金属箔后 发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转b 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 动能减少 电势能减少c 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 动能增大 电势能增大d 对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解析 由于原子核很小 粒子十分接近它的机会很少 所以绝大多数 粒子基本上仍按直线方向前进 只有极少数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故a错误 用极端法 设 粒子在向重金属核射去 所知 粒子接近核时 克服电场力做功 其动能减小 势能增加 当 粒子远离原子核时 电场力做功 其动能增加 势能减小 故b c错误 d 2005年辽宁综合卷31 31 如图 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 铅块上方有匀强磁场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已知放射源放出的射线有 三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 射线 乙是 射线 丙是 射线b 甲是 射线 乙是 射线 丙是 射线c 甲是 射线 乙是 射线 丙是 射线d 甲是 射线 乙是 射线 丙是 射线 b 朝核危机 引起全球瞩目 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 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 这种钚239可由铀239 经过n次 衰变而产生 则n为 a 2b 239c 145d 92 a 上海卷衰变为要经过m次 衰变和n次 衰变 则m n分别为 a 2 4 b 4 2 c 4 6 d 16 6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一个核俘获了一个速度为向v 7 3 104m 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 生成 粒子与一个新核 测得 粒子的速度为2 104m s 方向与反应前中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且与磁感线方向垂直 求 写出核反应方程 画出核反应生成的两个粒子的运动轨迹及旋转方向的示意图 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求 粒子与新核轨道半径之比 求 粒子与新核旋转周期之比 解 核反应方程为 由于 粒子和反冲核都带正电 由左手定则知 它们旋转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 由动量守恒可以求出反冲核的速度大小是103m s方向和 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r mv qb可求得它们的半径之比是120 7 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t 2 m qb可求得它们的周期之比是6 7 2006年重庆卷17 17 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 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1 4 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 a 22920年b 11460c 5730年d 2865年 b 2005年上海卷7 7 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核反应方程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 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 射线 c 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 射线 d 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 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ac 江苏卷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 通过 钙48 轰击 锎249 发生核反应 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 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实验表明 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 衰变后 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 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粒子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 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 利用 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 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 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 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 用 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 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解 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 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 将静电泄出 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 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 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 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 用 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 因此要科学地严格控制剂量 d 2005年全国卷i15 ad 最近几年 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 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 衰变后的产物是由此 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 124 259b 124 265c 112 265d 112 277 解 写出核反应方程为 从而可知 d 2004年广东卷5 中子n 质子p 氘核d的质量分别为现用光子能量为e的 射线照射静止氘核使之分解 反应的方程为 d p n若分解后中子 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 则中子的动能是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b 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 其半衰期减小c 某原子核经过一次 衰变和两次 衰变后 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d 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 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 c 2006年四川理综卷16 16 某核反应方程为 已知的质量为2 0136u 的质量为3 018u 的质量为4 0026u x的质量为1 0087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是质子 该反应释放能量b x是中子 该反应释放能量c x是质子 该反应吸收能量d x是中子 该反应吸收能量 b 2005年北京卷16 16 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 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 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 mc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e 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 根据 e mc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 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 e 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d 2006年天津理综卷18 18 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 其裂变方程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b 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c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 根据e mc2 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d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 出现质量亏损 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a 2006年北京卷13 13 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 a 裂变 核燃料为铀b 聚变 核燃烧为铀c 裂变 核燃烧为氘d 聚变 核燃料为氘 a 太阳里的热核反应方程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核b 和是氢的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c 这个反应过程中有质量亏损d 这个反应既是核反应 也是化学反应 bc 2005年北京春季理综卷16 16 一个氘核 与一个氚核 发生聚变 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 并出现质量亏损 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运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工程高压电施工与安全防护方案
-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交通管控方案
- 三年级下册英语试题Unit 3过关检测卷二(含答案)
- 建筑工程中的环保措施
- 人防项目资金预算与管理方案
- 拆除工程中的作业人员安全装备配置方案
- 二、声音的特性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考点练习
- 水电解质医学课件
- 水电砌墙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慢性疾病管理与健康指导手册
- 2025年高中音乐教师招聘考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主持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储能运维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医疗卫生系统)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
- 车间现场6S管理课件
-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新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融媒体中心媒资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