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3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3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3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3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湘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3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湘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光照、热量、地形、土地和水分等。2技术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提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对自然因素可以适度改造,但有个“度”的问题。如陡坡不宜修梯田;在现代农业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反思归纳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良种使单位产量提高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方法技巧农业区位选择分析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农业类型或作物农业区位的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题组一农业的区位因素1(2015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据图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_、_。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两条。答案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解析依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可直接看出古都分布在山麓,再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得出古都分布在河流中上游。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可依据冲积扇的形成、特征作答。题组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读“深圳农业总产值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统计图”,完成23题。21979年1993年,深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进城务工,土地不断遭到弃耕b工业污染加剧,大批耕地遭受污染c城市化速度快,建设用地侵占耕地d考虑环境保护,实施生态退耕政策31979年2003年,深圳农业总产值与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趋势相反的主要原因有()a农业科技进步使农作物单产提高b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投入劳动力c市场需求变化引导农业结构调整d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了作物产量答案2.c3.c解析第2题,1979年1993年深圳改革开放,城市化发展速度快,耕地变成了城市建设用地,所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快速减少。而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工业污染不会快速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目前深圳没有提出生态退耕政策。第3题,深圳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规模变大,农村耕地面积减少,但由于农民种植符合城市需要的农副产品,即蔬菜、水果、鲜花等,它们的价格比粮食作物高,单位面积的产值更高,所以总产值可能更高,这说明市场需求变化引导农业结构调整。题组三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对比分析(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45题。4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5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 b热量足c技术高 d品种全答案4.c5.a解析第4题,由图知,美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2月为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鲜花生长。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利于鲜花生长,c项正确。第5题,墨西哥与哥伦比亚相比,距美国近,运费低,a项正确;墨西哥纬度较哥伦比亚高,热量无优势,b项错误;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墨西哥鲜花生产发展晚,技术水平不具优势,c项错误;水热方面和技术上的劣势决定了墨西哥在品种方面无优势,d项错误。1命题角度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2答题模板(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区位因素关键词答题思路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纬度,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社会因素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关键词答题思路观点有利/不利;效益/影响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3.答题要领(1)辨析概念,详略得当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的内涵大体相似,但在答题要求上有明显的思维差异:指出区位因素,一般说出影响因素即可,不必展开阐述与分析;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则要从人地关系入手,从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发展变化的视角进行具体描述与阐释,强调过程分析。(2)抓住关键,重点分析从影响某种或某地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包括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3)纵看变化,动态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抓住倾向性因素作预测性分析。(4)利弊均衡,全面分析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与限制因素,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5)求同存异,对比分析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中河流沿岸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也是北方著名的水稻生产区,所出产的稻米品质优良。近年来该地“深水淹灌”的稻田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分析该平原稻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2)有专家对该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表示担忧,请阐释其理由。(3)请为该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答案(1)该地区纬度较高,水稻生长期较长;夏季热量较充足;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2)该区域降水少,气候干旱,缺少水源;(因水稻耗水量大,)过度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水量减少,引发水荒和土地荒漠化;与小麦争夺水源,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3)依据水资源的承载力,控制水稻的种植面积;改进灌溉技术和种植方式,节约水资源;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等。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理位置、气候、水源和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当地降水少、水源不足的现实与水稻需水量大的矛盾,从大面积种植水稻对河流、生态环境及其他农作物生产带来的影响说明理由。第(3)题,从控制水稻种植面积、改进灌溉用水方式、增加科技投入、改良水稻品种等方面提出建议。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名茶“铁观音”发源地福建m县,地处闽南金三角,紧邻厦门经济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m县成为全国最大名优茶叶生产基地之一,号称中国茶都。材料二下图示意福建m县区域和茶叶生长的适宜条件。(1)评价m县成为中国茶都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2)据调查m县的茶叶品质西北部优于东南部,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1)茶叶产量高,品质优;产茶制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政府重视,政策大力支持;茶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2)与东南部相比,西北部茶区海拔较高,多地形雨,降水量较多,雨天、雾天多,遮荫条件好;远离主城区,污染较少。解析第(1)题,从茶叶品质、发展历史、技术、政策、交通和市场等方面评价社会经济条件。第(2)题,结合地形、降水和天气、环境等方面说明西北部的有利条件。考点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2几种常见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3水稻种植业(1)生长习性: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2)特点: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3)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反思归纳几种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与特点(以亚洲水稻种植业为例)(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2)水稻种植业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单产高精耕细作商品率低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加大科技的宣传与投入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2.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评价(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区位因素分析形成条件评价交通便利(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的水运、铁路、公路交织)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3混合农业的区位与特点(以墨累达令盆地为例)(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4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和乳畜业(西欧)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畜牧业,但因区位条件的差别,具体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等也存在明显差别,具体比较如下:西欧乳畜业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产品相同点畜牧业,生产乳畜产品不同点牛奶及其制品牛肉市场相同点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点满足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经营方式相同点集约型的专业化商品经营不同点规模较小生产规模大交通条件相同点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同点依赖于城市与郊区联系的铁路与公路运输需要依赖国际间联系的铁路与海洋运输等方式原料供应相同点牧草、饲料不同点种植牧草、饲料以天然牧草为主区位指向不同点城市郊区优良的天然草场科学技术相同点机械化、培育良种、冷藏和保鲜技术等题组一水稻种植业的判断与分析1(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理由是_。答案(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解析(1)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生产习惯、食物偏好等方面作答。(2)种植水稻,水热条件都要充足,但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当然,只要青藏高原上能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问题,就可以种植水稻。题组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分析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不列颠岛南部地区的地形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2a地区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山地迎风坡 b距离海洋遥远c地处西风雨影区 d陆地轮廓完整3图示东部地区商品农业发达,影响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 b交通和政策c水源和土壤 d市场和饲料答案2.c3.d解析第2题,读图甲可知,图乙中的a地区位于该岛图示区中部,正好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即西风带的雨影区,所以降水较少。第3题,根据轮廓和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是英国。影响农民种植作物类型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根据图乙分析,该岛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满足乳畜业对饲料的需求,在东部发展商业谷物农业,以小麦种植为主,而秸秆可以作饲料。题组三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4(2012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答案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解析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带因为草场丰富,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在此要与混合农业区分开,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大牧场放牧业是商品农业,因此需要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等条件,放牧业要求有丰富广阔的草场资源,而草场的形成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气候条件。方法技巧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评价方法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特点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农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混合农业牛奶及其制品面向市场集约化程度高乳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2.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与措施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2不利影响: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 c d答案a解析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透水,降解慢,会阻挡根系的伸展生长和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养分的搬运,正确;土壤中的地膜较破碎,对土壤温度的传导影响不大,错误;废弃地膜与表土流失速度关系不大,错误。2(2011浙江文综)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 c d答案a解析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有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关系不大。练出高分模拟题组下图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图”。读图完成12题。1修筑梯田种水稻,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 d水条件2有关该农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 b生产规模大c水利工程量大 d商品率高答案1.b2.c解析第1题,云南红河谷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第2题,梯田农业种植面积小,农田分散,规模小,难以机械种植,机械化水平低,精耕细作,但产量低,商品率低,故a、b、d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梯田保水性差,需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故c正确。下图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读图回答35题。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水量(mm)45.645.556.9646668.976.684.274.26370.365.5月均温()6.76.10.8612.317.420.519.515.28.93.23.5降雨日数(天)1412131211111011101213153.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4该农场生产的特点是()商品率高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高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a bc d5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答案3.d4.c5.a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第4题,“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表明该地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也较高。第5题,从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判断为混合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提高经济效益。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n18n,100e105e),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温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67题。6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a5月6月 b7月8月c9月10月 d12月次年1月7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广阔的耕地面积 b先进的耕作技术c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答案6.d7.c解析第6题,泰国东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期间为该地旱季,温度相对较低,气候凉爽,且降水稀少,阳光明媚,是香稻扬花期。第7题,泰国香米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得益于发达的信息和交通。读“四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完成89题。8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a b c d9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农业容易受春旱威胁b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地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d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高答案8.b9.a解析第8题,从气温和降水特征可以看出,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年降水量约700 mm,7月降水较多,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地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总量约800 mm,7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十分之一,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区光热不足,种植业发展条件较差,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最发达;地全年高温,降水总量在1 800 mm以上,且7月降水比重大,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7月份降水比重大,可能为地中海气候。第9题,从上述分析可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蒸发大,易形成春旱;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不适宜种植谷物;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地为地中海气候,水热组合状况差,农业生产复种指数低。10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2)比较图甲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3)甲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4)水资源缺乏。它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网和其他地理事物进行区域定位,进而确定农业地域类型。第(2)题,主要是区分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差异。第(3)(4)题,通过经纬网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甲图中的a、c农业带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水源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高考题组(2015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114题。1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12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上图中的()a b c d13图中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14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答案11.c12.b13.a14.b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人口稠密,众多的城市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12题,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地区既有畜牧业、又有玉米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第13题,由于区域位于休伦湖与伊利湖之间,湖泊使得区域降水增多,冬季气温增高,夏季气温降低。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本地区地处中纬度,冬季农作物停止生长,据此排除c、d两项。夏季气温降低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排除b项,夏季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