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 (2)_,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3)_,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4)不见去年人,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6)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 (7)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8)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苏轼定风波一诗中,“_,_,_。这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0)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 (11)“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喜爱描写的对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请你再写出古代诗歌中描写“秋”的诗句(写出连续的两句)。“_,_”。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 (17分)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营列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判论战(1)(初读知文)翻译文中划线句。 (2)(再读知书)根据情景,完成对话。 长勺之战是古代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曹刿论战里写战争场面太少了。春秋里更少,整篇一句:“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军于长勺。”曹刿论战略写战争,详写_ 、_ ,从中也可见左传的史书特点_ 。(3)(联读知人)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材料一: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迈种德,德,乃降。修德以待时乎!”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左传庄公八年材料二: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左传庄公十一年用“/”标出材料二中划线句子的停顿。(限标三处)孤 实 不 敬 天 降 之 灾 又 以 为 君 忧 拜 命 之 辱。选出与加下划线字用法相同的项。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C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宋其兴乎( )A故人不独亲其亲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曹别有“远谋”,鲁庄公是否真的“鄙”呢?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观点。3. (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解释文中划线字。 七十而从心所欲(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吾日三省吾身”是从“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的修养。 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1分)4. (3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经典和我们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文章围绕“经典和我们”从哪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将其写作思路写在下面。(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阅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联系你所读过的作品,谈谈你对“经典”的理解。(80-100字)材料一: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材料二: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B . 格列佛游记中,“我”在“语言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位教授曾计划取消本国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但遭到了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D .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赤须”是梁山好汉杨志。(2)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_。(出自草房子)(3)红岩中江姐的丈夫是如何牺牲的?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6.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在茫茫的夜里,看月光下的姑苏城,千家灯火汇成古城的安xing温馨,苏州小巷就是镶qin其中的一颗明珠。比起其它城市,苏州显然少了一份浮燥之气,多了几份清幽之气。这清幽之气就来自家y户晓的苏州小巷,来自小巷里散发清韵的青石板,来自小巷里简洁的石库门,来自小巷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民宅。这让人静的苏州小巷的清幽之气由来已久,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飘y而出的,或从明清青花磁里盘旋而至的,或从古城庭院深深的园林里散发出来的。那伴着昆曲票友们咿咿呀呀的笛声里回环往复的,是穷极楼格廊台之变化的苏州园林里修练而来的。(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xingqinyy安_镶_家_户晓飘_(2)这段话里,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初春时节,时代公园里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有人想来园中探访春天,看到这棵光秃秃的树,便开始抱怨这树实在有些“不解风情”。又过了一段时间,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有的甚至绽开了花蕾,而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这树,一开始就比别的树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它却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抬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