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 自读文本 田单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 自读文本 田单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 自读文本 田单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 自读文本 田单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 自读文本 田单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读文本田单田单列传是田单一个人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击败燕军的经过。在此之前,齐国曾非常强大,齐湣王北败燕国,南挫强楚,西攻暴秦,并帮助赵国灭掉中山,攻占宋国,扩充了国土一千多里。而燕昭王为了报杀父之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以乐毅为将,联合赵、楚、韩、魏四国,统领五国大军把齐湣王打得大败,攻克了齐都临菑,把无数财宝和传国的礼器都运回燕国。整个齐国都被燕军占领,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在即墨守城长官阵亡的情况下,田单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推为首领。面对优势之敌,他采取有效措施,取得即墨军民的支持。接着田单巧施反间计,借敌之手除去最难对付的乐毅,又针对骑劫警惕性不高,燕军士气不振的弱点,以诈降手段造成敌人错觉,使之麻痹松懈。然后用火牛阵实施夜间奇袭,出其不意地击破围攻即墨的燕军主力,打好了反攻初期的关键性一仗,取得战场的主动权。接着不给敌人喘息之机,乘胜追击,在齐国民众的支持下,取得了复国的胜利。一、字音湣王(mn)临菑(z)市掾(yun)莒城(j)(wi)淖齿(no)劓(y)僇先人(l)飨士(xin)绛缯(zn)適人(d)反间(jin)二、通假字齐人走,争塗塗,通“途”,道路距燕军距,通“拒”,抗击东乡坐乡,通“向”,方向僇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羞辱得千溢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镒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畔,通“叛”,反叛适人开户适,通“敌”,敌人乃身操版插插,通“锸”,挖土工具三、一词多义(1)下(2)乘(3)卒(4)而 (5)以(6)于(7)之四、古今异义立以为将军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古义:扬言。今义:宣告。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古义:面朝南。今义:南方。每出约束古义:号令。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尾炬火光明炫耀古义:光彩明亮。今义:夸耀。燕军扰乱奔走古义:纷乱。今义:搅扰,使混乱或不安。而城中鼓噪从之古义:擂鼓呐喊,以壮声势。今义:泛指喧嚷。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名词作动词,称王东保即墨名词作状语,向东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名词作状语,到下面师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因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动词的活用燕既尽降齐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齐人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3)形容词的活用燕人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判断句译文:田单,是齐王田氏家族的远支。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被动句译文:田单是管理临菑市场的从属官员,不被人知晓。淖齿既杀湣王于莒状语后置句译文:淖齿在莒城已杀湣王。即墨大夫出与战省略句译文:即墨的长官出城与(燕军)作战。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省略句译文:实际是想联合齐国的军队,登上天子之位,在齐国称王。其田单之谓邪宾语前置句译文:这说的就是田单啊!1为取得战斗的胜利田单采取了哪些措施?名师指津从提高士气、麻痹敌人的措施方面去组织答案。我的理解田单先利用新即位的燕惠王和乐毅之间的矛盾,巧施反间计,使燕王撤掉了名将乐毅,换上了骑劫;再用计让燕军割下了齐国降卒的鼻子,挖了齐人的祖坟,这些举动都使齐人十分愤怒,从而士气大增。在这种情况下,田单又和士兵同甘共苦,亲自手持工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妾都编入军队之中,进一步使内部团结一心,共击燕军。同时,为了麻痹敌人,田单又让老弱女子上城守卫,派遣使者约期投降,又让富豪以重金贿赂燕将。就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准备,提高了自己的士气,使敌人的戒备松懈,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火牛阵”是本文最精彩的段落,你认为这一策略有哪些过人之处?名师指津从进攻时间的选择、用牛进攻的奇谋、迷惑敌人的手段等方面分析其“过人之处。”我的理解(1)选择在夜间攻击,更具有迷惑性,出其不意,以达到取胜的目的。(2)准备充分,田单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3)巧妙地利用了牛的攻击性,牛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的人非死即伤。(4)大造声势,迷惑敌人,从而以弱胜强。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动地,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整个过程考虑得很全面,没有纰漏,在一些细节的布置上很到位,使敌人仿佛置身于上天的包围之中,使他们认为是上天在帮助对方,从而打击其战斗的信心。3本文有什么艺术特色?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名师指津从场景描写、选材布局等角度来分析。我的理解(1)绘声绘色的场景描写。本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作战的场面,再现了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这一辉煌壮丽的场面,通过司马迁之笔,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选材布局类似小说。文章通篇所选事例使文章不像人物传记,而颇似小说。其场面描绘和人物刻画也一如小说。通篇所写田单的奇谋奇事,不拘于实,歌颂田单用奇谋战胜敌人的军事天才。场面描写即墨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出奇制胜的战例。田单以火牛冲锋陷阵,牛角上都绑有利刃,触人非死即伤,牛身上又披着大红色画着五彩龙文的被服,带有一种神异的色彩。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经过太史公如椽巨笔的描绘, 战争场面恢宏、壮丽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即墨守城长官阵亡的情况下,田单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推为首领。田单施行反间计,挑动燕惠王撤换了燕军名将乐毅,造成了燕军内部的矛盾与军心涣散;接着田单又巧布疑阵,假托鬼神,一方面坚定了内部,增强了自己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又迷惑敌人,造成了敌军阵营的惶恐不安。田单还故意挑动燕军残害齐军俘虏,挖掘即墨人的坟墓,以激起即墨军民同仇敌忾、义无反顾的决心。田单还派人出去假装与敌人约降,骗得敌方愈来愈松懈。这一切活动的宗旨就是极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一方的力量,极大限度地鼓起自己一方的锐气;而同时又极大限度地分化瓦解,麻痹涣散敌军的斗志。在这一切安排齐备的情况下,他突然使用火牛阵,趁黑夜猛烈地突袭燕军,攻破了敌军,并趁机全线反攻,一举收回了全部失地。司马迁说:“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敬慕之情,溢于言表。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僇先人,可为寒心b.齐人走,争塗c燕军大骇,败走d.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解析:选c。a项,“僇”通“戮”,羞辱。b项,“塗”通“途”,道路。d项,“畔”通“叛”,反叛。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田单走安平 走:逃跑b城中相与推田单 推:推荐,推举c坚守,唯恐见得 见:看见d与士卒分功 功:工作,事情解析:选c。见:被,表被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折车败为燕所虏以伐齐为名b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c因坚守不如因而厚遇之d顷之,燕昭王卒燕人闻之,如其言解析:选b。副词,于是、就;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凭借。c项,副词,于是;介词,趁机。d项,助词,不译;代词,这件事。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乃纵反间于燕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而城中鼓噪从之d.燕军扰乱奔走解析:选a。b项,古义为“面朝南”,今指“南方”。c项,古义是“擂鼓呐喊”,今泛指“喧嚷”。d项,古义是“纷乱”,今指“搅扰,使混乱或不安”。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解析:选c。乘:登上。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解析:选b。a项,均为连词,表目的。b项,介词,向、对于;介词,表被动。c项,副词,于是。d项,连词,于是,就。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使乐毅离职,为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之士气;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做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和百姓的助威,一举诛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收复了先前被燕国侵占的七十余城。解析:选c。“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做内应”错。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 译文:(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译文:答案:(1)于是田单命令城里百姓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祭祀他们的祖先。(2)燕军混乱逃跑,齐人追杀逃跑败北的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归附田单。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菑。(选自史记乐毅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复:归附b湣王自矜,百姓弗堪矜:骄横c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徇:带兵巡行d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诳:迷惑解析:选a。复:恢复王的称号。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其后子孙因家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c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与秦昭王争重为帝d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与强赵攻弱燕解析:选a。a.都为兼词,意为“在这里”;b.分别为“在,介词”和“和,介词”;c.分别为“作为,动词”和“成为,动词”;d.分别为“和,介词”和“帮助,动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但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b乐毅作为魏昭王的使者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c齐湣王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d当复仇时机到来时,乐毅向燕昭王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时局,提出了正确的战略主张:联合楚、赵、韩、魏四国,利用秦国,共同伐齐。但燕昭王死后乐毅因与新君不和所以想留在齐国称王。解析:选d。“想留在齐国称王”是田单的反间语。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译文:(2)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译文:答案:(1)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2)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曾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赵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有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作为魏昭王使者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挫折了三晋的势力,随即又联合三晋攻打秦国,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争夺(谁)威重而称帝,不久他又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在这个时候,燕昭王(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如果)大王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是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用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攻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这在时候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仇怨,乐毅想要联合齐国的军队,留在齐国,准备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迷惑燕军,于是在即墨城下大败骑劫的军队,接着扭转战势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四、语言表达13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使用否定句,字数不超过45字)(4分)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答: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概括时要明确题干要求“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同时不能使用否定句。答案:以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观点为支点,主张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借鉴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14请为高考考生写一幅鼓舞士气的标语。答:答案:(示例1)壮志凌云决战高考霄汉,豪情胜海踊跃人生龙门(示例2)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图,不可沽名学霸王(示例3)惜光阴百日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安排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示例4)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不诚不信不为过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人诚实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在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