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中考1年模拟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2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2020021633.doc
2年中考1年模拟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含解析)(打包22套).zip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7页)
编号:5370118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0.5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4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年中
模拟
备战
2020
物理
解析
打包
22
- 资源描述:
-
2年中考1年模拟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含解析)(打包22套).zip,年中,模拟,备战,2020,物理,解析,打包,22
- 内容简介:
-
专题01 机械运动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与评价水平考点及要求 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规律总结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四会。一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和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选择。二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三会读: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会记:测量结果有数字和单位组成。注意: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但在实际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规律总结2:估测长度、时间、速度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1.记住长度换算关系及其一些常见物体长度值(1)中学生身高为1.50m1.80m;(2)一张纸厚为610-5m;(3)课桌高度为0.8m;(4)日光灯管长为1.2m;(5)教室长、宽、高分别为10m、6m、3m;(6)篮球架的篮筐的高度为3.05m。2. 记住时间单位换算关系及其一些常见时间值(1)百米赛的时间约为20秒;(2)一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5min(4.74.9s);(3)橡皮从课桌落下的时间约为0.4秒;(4)脉搏跳动70次时间大约1分钟。3.记住速度单位换算关系及其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1)人步行的速度为1.11.3m/s;(2)自行车的速度为5m/s;(3)公共汽车的速度为1012.5m/s;(4)普通列车的速度为40m/s;(5)声速(15的空气中)为340m/s;(6)光和无线电波(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规律总结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如果物体相对所选择的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所选择的参照物位置在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注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的。(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2)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定不动物体体为参照物;(3)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就假定他为静止的,速度为0 。规律总结4:计算与速度有关的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可由公式v=s/t求解速度,s=vt求解路程,t=s/v求解时间。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用米/秒(m/s)、s用米(m)、时间用秒(s)。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v=s/t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1,s1,t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1=s1/t1;v2,s2,t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2=s2/t2。决不能相互混淆。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1+s2=a,或者s1-s2=b,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规律总结5:测量平均速度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测量小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s2所用时间t2;根据v=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有关数据填入表中。【例题1】(2018德州)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 cm【答案】1.20【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20cm2.00cm=1.20cm【例题2】(2019湖南岳阳)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答案】7.50【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铅笔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例题3】(2018海南)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答案】a 【解析】a.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7cm0.17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例题4】(2019云南)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 米/秒 b24 米/秒 c36 千米/秒 d48 分米/秒【答案】a【解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人的步幅大小和迈步的频率可进行针对性的估算。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1m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1s,所以成年人速度大约为1m/s, 因此选项中1.2m/s与此最接近。1.2m/s=4.32km/h=0.0012km/s=43.2dm/s,故a正确,bcd错误。【例题5】(2018江西)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长征七号” 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 d地球【答案】b【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例题6】(2019山东枣庄)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机器人 c餐桌 d墙壁【答案】b【解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托盘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例题7】(2018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24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答案】c【解析】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b正确;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例题8】(2019江西)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解析】(1)由v=s/t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由可得,v1(t0+t)=v2t,5(51/60+t)=10t,解得:t=1/12h=5min(2)由v=s/t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设为t ,则v2t+ v1t= v1t010 t+ 5t= 55/60t=1/36h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1/36h=5/18km0.28km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例题9】(2018海南)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45cm14:35:0514:35:00a10cm/s b9cm/s c8cm/s d7cm/s【答案】b【解析】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我们要找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5cm 时间t=14h35min05s-14h35min=5s根据v=s/t得到v=s/t=45cm/5s=9cm/s【例题10】(2019贵州铜仁)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解析】(1)根据公式v=s/t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s1=0.9m,s2=0.4m,则s1=0.9m-0.4m=0.5m,由图知,t3=1s,所以小车在s3=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s3/t3=0.5m/1s=0.5m/s.【2019年题组】一、填空题1.(2019贵州黔东南)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_,铅笔的长度为 cm。【答案】1mm ,7.50。【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铅笔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2.(2019山东威海)如图所示,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m/s,则大约需要小时。【答案】马(或自己);20。【解析】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根据v可得所用的时间:t20h。二、选择题3(2019四川内江)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 青山b竹排 青山c竹排 竹排d青山 竹排【答案】c【解析】“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在运动,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青山为参照物;“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竹排为参照物;由此可知,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是竹排,后一句的参照物是竹排,故c符合题意。4.(2019上海)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答案】b【解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1)由图象可得:甲的速度v甲0.4m/s;乙的速度v乙0.6m/s,故v乙v甲;(2)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据此根据路程相等,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求解。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故可得:v甲t+v乙t10m或v甲t+v乙t10m+20m30m,代入数值可得:0.4m/st+0.6m/st10m或0.4m/st+0.6m/st20m+10m,解得t10s或t30s,即t可能为10s,也可能为30s。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三、实验题5.(2019云南)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2345678910dmcba153520153522153523(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_dm;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_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_m/s;(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答案】(1)vs/t (2)不是 (3)4.00 0.5 0.3 (4)大【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vs/t;(2)小车从a到b这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小于从b到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说小车在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sab=4.00dm=0.400m sbc=0.500m tab=2s tbc=1svbc=sbc/tbc=0.5m/1s=0.5m/svac=s/t=0.9m/3s=0.3m/s(4)根据vac=s/t可知,路程一定,时间小了,得到结果大了。四、计算题6. (2019江西)一辆小汽车在南昌到九江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王发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11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11h48min。求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答案】48; 100km/h。【解析】(1)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小车经过a、b两点的时刻之差,t=tb-ta=11h48min-11h=48min(2)a、b之间的路程s=120km-40km=80km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s/t得小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为v=s/t=80km/48min=80km/(48/60h)=100km/h【2018年题组】一、填空题1. (2018江西)如图所示,测得圆筒的外径是_ cm,若圆筒的内径是11.1mm,则筒壁的厚度为_cm,这个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答案】2.91, 1.80, 1mm。 【解析】圆筒的外径就是外圆的直径,圆筒的内径就是内部圆的直径。筒壁的厚度就等于外圆的直径减去内部圆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刻度尺上 两个最小刻度之间的长度。2. (2018西藏)蒙内铁路是我国用中国技术,按中国标准帮肯尼亚修建的标轨铁路,今年5月31日正式通车运行。列车从蒙巴萨出发,以120km/h的速度运行4h后到达内罗毕,铁路全程约480km,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运动。【解析】列车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建筑物与列车位置在变化,所以路旁建筑物是运动的。3(2018四川成都)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若测试时,在2.8s时间140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m/s;若列车模型以360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s。【答案】50;1.4。【解析】(1)加速过程的时间t=2.8s,路程s=140m;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v=50m/s;(2)当列车模型以v=360km/h=100m/s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时,通过的时间:t=1.4s。二、选择题4. (2018吉林)下列给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四幅场景图。其中给出四项表述错误的是 ( )甲 乙丙 丁a.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用它测得物体的长度为3.40cm。b.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用它测得铅笔的长度为52.5mm。c.如图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1.45cm。d.如图丁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用它测得金属球的直径为3.29cm。【答案】d【解析】四个刻度尺分度值都是1mm,测量结果肯定记录到毫米的下一位,然后写清单位。甲丙物体一端都在与0刻度对齐,另一端读数就是物体长度;乙丁物体一端不在0刻度处,记录结果应该是物体两端读书之差。5. (2018四川广元)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答案】a 【解析】a.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符合题意;b.中学生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7cm0.17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6(2018青岛)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a1080m b108m c18km d0.3km【答案】a【解析】已知:速度v=1.2m/s,时间t=15min=900s求:他上学要走的路程s=?解:由v=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s=vt=1.2m/s900s=1080m。7. (2018湖北武汉)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10m/s;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三、实验题8(2018安徽)王红阳同学到实验室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请你从“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温度计、薄木块、金属片、秒表、细线”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要求:(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2)画出实验装置图,并简要说明测量方法。【答案】见解析。【解析】(1)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薄木块、刻度尺、停表、金属片。(2)测量方法: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机金属片的时间t1,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s2所用时间t2,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根据公式v=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路程名称通过的距离/m所用时间/s平均速度(m/s)全程 上半段 四、计算题9(2018广西南宁)“五一”期间,小强一家开小车到来宾市旅游,接近来宾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标志牌说明此处到来宾市还有2km,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此后小车用1min匀速通过一段长为600m的路段。求:(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小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3)请写出一句相关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要按交通法规安全驾驶。【答案】(1)10m/s(2)小车在该路段没有超速(3)“驶上高速路,莫要抢速度”(遵守交通法规 关爱生命旅程)【解析】(1)v=s/t=600m/60s=10m/s(2)车辆最大速度60km/h=601000m/3600s=16.67m/s小车在该路段没有超速.(3)遵守交通法规 关爱生命旅程.【2020年模拟压轴题组】一、填空题1.(2020哈尔滨萧红中学)图中a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2.13【解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线对齐,右侧与2.1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3cm。2.(2020广西南宁)在如图所示机械停表中,根据指针指示的位置,读出该表的示数为_。【答案】1分10.8秒【解析】机械秒表读数问题是难点。要知道在读大表盘的读数时,一般没有估读,读数只读到大表盘的最小分度值,因为机械秒表是靠齿轮转动,指针不是连续的转动,而是在跳动,它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间.多训练这方面知识是解决问题突破口。首先要观察小刻度盘的分度值和量程,再观察大刻度盘分度值和量程。分针刚过1分钟(没过半分钟),秒针按前半分钟读数为10.8秒,所以该表记录的时间为1分10.8秒。二、选择题3. (2020齐齐哈尔三中)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 米/秒 b24 米/秒 c36 千米/秒 d48 分米/秒【答案】a【解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人的步幅大小和迈步的频率可进行针对性的估算。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1m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1s,所以成年人速度大约为1m/s, 因此选项中1.2m/s与此最接近。1.2m/s=4.32km/h=0.0012km/s=43.2dm/s,故a正确,bcd错误。4. (2020河北承德四中)小明同学学过长度的测量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测量的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针对这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尺没有与课本的宽边平行b.尺的刻度线没有贴近课本c.视线没和尺面垂直d.这个刻度尺不适合测量物理书的宽度【答案】d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要警醒“三看”:一看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二看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三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少,也就是相邻两刻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2)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录数据由数字和测量单位组成。在了解以上知识后,看清题意,让大家针对这个测量的情景来研究选项的说法哪个正确。根据测量情景,我们结合刻度尺的使用不难发现,这个测量过程存在的错误挺多,如果把错误都能指出来,对于解决本题就十分容易了。a.观察如图的情形看出,尺没有与课本的宽边平行,这个说法非常正确;b. 观察如图的情形看出,尺的刻度线没有贴近课本,这个说法非常正确;c. 观察如图的情形看出,视线没和尺面垂直,确实是这样的,所以这个说法非常正确;d.这个刻度尺就是学生日常学习用的直尺,量程远远大于书的宽度,适合测量物理书的宽度。所以这个刻度尺不适合测量物理书的宽度说法错误的。正确答案是d 5(2020北京清华附中)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河岸 b山 c船 d岸边的树木【答案】c【解析】a.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c.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c符合题意;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6(2020日照四中)2017年4月,中国自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顺利发射升空(如图)。经过一天多的飞行,“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送去6t重的补给。对接后的“天舟一号”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地球b月球c“天宫二号”d太阳【答案】c【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7(2020潍坊三中)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第4s时两者相距16m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c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d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答案】d【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时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4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所以第4s时两者相距12m4m=8m。故a错误;b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重力与拉力大小相等,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甲受到的拉力等于乙受到的拉力。故b错误;cd、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3m/s,乙的速度v乙=1m/s;v甲v乙,所以甲做速度为3m/s的匀速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故c错误、d正确。三、实验题8(2020潍坊三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0的位置在上方,并将该位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1)视频显示,小车从0刻度处运动到0.20m刻度处,用时1s,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2m/s。(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5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s和对应时间t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据作为对应时间的平方。s/m00.050.200.450.80t/s00.501.001.502.00t2/s200.251.002.254.00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st2图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式是s=t2。【答案】(1)0.2;(2)如解析图;s=t2。【解析】(1)用公式v=算出平均速度;(2)利用描点法做出图象;由数学知识,s=kt2代入数据求得k值。由题可知,小车从0刻度处运动到0.20m刻度处,用时1s,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v=0.2m/s;(2)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st2图象,如下图所示:由上面的st2图象可知,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的平方t2成正比,设s与t2的关系式为s=kt2;将第二次的数据代入s=kt2,即0.05=k0.25,解得k=,故小车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的平方t2的关系式应为s=t2;四、计算题9.(2020南昌三中)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答案】(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2)180km/h【解析】(1)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s/t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s/v=30km/60km/h=0.5h=30min,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0:319:11=1h20min=80min,总路程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s/t=240km/(80/60h)=180km/h21专题02 声现象1. 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 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规律总结1: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注意: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3.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注意: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规律总结2:了解声音的三特性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影响音调的因素有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 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注意:超声波与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影响响度的因素有:(1)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越小。“震耳欲聋”、“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都是描述响度的。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影响银色的因素有: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相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规律总结3:能举例说明声音有哪些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回声测距,b超,听音乐。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了解并记住):(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除结石,超声波清洁牙齿。实例(了解并记住):(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的应用。(1)由于超声波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声呐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由于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由于超声波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超声波测速器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规律总结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0db是指刚刚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响度不能超过90db。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2.噪声的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控制噪声的途径有:a.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控制.b.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接收处控制.【例题1】(2018菏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2)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从环保角度,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4)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a错误;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例题2】(2019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a【解析】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例题3】(2018福建)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甲701100乙110700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答案】d 【解析】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故ab错误;c.响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小,故c错误;d.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说明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故d正确。【例题4】(2019湖南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bc【解析】(1)唢呐属于管乐,对于管乐依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影响音调,吹力大小影响响度。(2)喇叭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的。(3)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bc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例题5】(2018牡丹江)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有的反映出了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其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甲 乙 丙 丁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纳.b.家用声波清洗机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c.把脉(切脉)利用声音音色诊病的最早的例子.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答案】b 【解析】a.蝙蝠发出超声波后,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者昆虫 ,就被障碍物或者昆虫反射回来被蝙蝠接收。蝙蝠就能判断障碍物或者昆虫和它的距离,这就是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声纳就是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研制的;b.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加湿器都是声能传递能量的典型实例。所以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c.把脉主要是医生根据脉搏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来判断人们心脏等功能是否正常。与音色无关。所以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就是通过听人体的各个不同位置振动情况与正常振动的情况的差别来判断,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例题6】(2019湖南省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答案】b【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例题7】(2018山东枣庄)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答案】a【解析】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例题8】(2019四川南充)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故b错误;c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2019年题组】一、填空题1.(2019四川自贡)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答案】(1)空气柱;(2)大于;(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析】(1)悠扬的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2)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2.(2019湖南株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答案】振动;会。【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振动状态;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3.(2019四川泸州)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答案】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解析】(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2)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3)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二、选择题4(2019内蒙古通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3)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工作;(4)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故a错误;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c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测试车后物体与车的距离。故c错误;d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5.(2019四川自贡)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答案】c【解析】“引吭高歌”指声音很大,高指的是响度大。“低声细语”指声音很小,低指的响度6(2019山东枣庄)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答案】b【解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根据音色来辨别物体。(4)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都可以控制噪声。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是什么乐器在振动发声。故c错误。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三、实验题7.(2019云南)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答案】(1)振动;(2)振幅;(3)频率.【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8.(2019湖北荆州)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cm.(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能/不能); 理由:.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判断方法:.【答案】20.50 3 不能。 研究一个变量的影响时没有保持另一个变量不变。(4)用秒表测量金属管摆动的频率. 将测出的频率与发出声音频率比较,看是否相等.【解析】(1)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记录到毫米的下一位。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20.50cm.(2)由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号管子频率最低,所以音调最低。(3)研究某一个物理量与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物理量的其中一个保持不变,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4)用秒表测量金属管摆动的频率. 将测出的频率与发出声音频率比较,看是否相等.四、综合计算题9.(2019苏州)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45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5200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深度。【答案】1531m【解析】根据表格观察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v=1531m/s t=1s根据s=vt得s=vt=1531m/s1s=1531m【2018年题组】一、填空题1.(2018海南)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 。【答案】声源;响度【解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2(2018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答案】(1)错误;(2)错误。【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二、选择题3.(2018江西)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 ( ) 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答案】ad【解析】a.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罩内空气越来越少,传播介质逐渐减少,声音传播速度越来越小,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干,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时,声音就不能传播了。所以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a正确,b错误,c错误,d正确。4.(2018湖北武汉)如图,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即: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c错误;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5(2018天津)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答案】c【解析】声音可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a错误;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6(2018济宁)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答案】d【解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不符合题意;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符合题意。7.(2018南宁)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两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对上述二种方案中,给出的观点正确的是( )a.第一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第二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第一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第二种是在人耳处减弱。【答案】ab 【解析】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2018长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答案】b【解析】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处减弱噪声,错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正确。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错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错误,真空不能传声。三、实验题9.(2018江苏镇江)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甲 乙【答案】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递声音。【解析】如图甲所示,音叉发声,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即音叉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产生声音,通过空气介质把声音传递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引起这个音叉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递声音(或者填声音能传递能量)。10.(2018吉林)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二氧化碳03311261891337269103371284908343273203431306924349279303491328939355283(1)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答案】(1)1306;(2)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3)较低。【解析】(1)观察表格看出,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m/s。(2)观察表格,对于同一种物质空气而言,温度为0、10、20、30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31m/s 、337m/s 、343m/s 、349m/s,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还发现声音在同一种物质氢气中、氦气中、氮气中、二氧化碳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也不同。也有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这个现象。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3)一般来讲,在25,音速为340m/s。那么超音速飞行就是飞机速度要大于340m/s,由于温度越高音速越大,所以温度较低些,飞机最大速度是容易做到的。11.(2018四川宜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答案】(1)振动;(2)振幅;(3)频率.【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四、综合应用题12. (2018江苏无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测速仪如图甲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为f0(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变化的频率f=|f0-f|与车辆速度v关系如图乙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内部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p、q是压电超声换能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压,形变消失后,电压随之消失;反之,当在其上加一定电压就会发生形变,电压消失后,形变随之消失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比较电路将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的两种频率的交流电压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差值f=|f0-f|,由f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1)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 (大于/等于/小于)f0;(2)超声小测速仪工作时,压电超声换能器 a均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bp将形变转换成电压,q将电压转换成形变c均将电压转换成电流 d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3)为使超声波测速仪正常工作,振荡电路中产生交流电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则v1 (大于/等于/小于)v2(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答案】(1)大于(2)d(3)d (4)小于(5)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靠近测速仪【解析】(1)由短文可知,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所以f 大于f0;(2)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所以压电超声换能器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故应选d(3)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f20000hz,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也大于20000hz,其周期t1/f1/f=1/120000hz=510-5s,故只有d图象符合;(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则f1f2,由图乙可知,变化的频率f与车速v成正比,所以,v1v2;(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因为变化的频率f与车速v成正比,所以可知汽车做变速运动,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靠近测速仪【2020年模拟压轴题组】一、填空题1(2020哈尔滨萧红中学)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答案】振动;超声波。【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2.(2020山东东营市二模)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解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