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zip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38352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5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5
积分
关 键 词:
2015 2016 学年 四川省 遂宁市 上学 期末考试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zip,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上学,期末考试
内容简介:
四川省遂宁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禅让是在位执政者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并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体现了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b项正确;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血缘关系,所以不是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c项错误;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而不是血缘,因此也没有将国和家联接在一起,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实行“中朝”制度,“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内先自作出决策。他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于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权力受到削弱。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一制度使“文入学士集团”组成了统治集团形成了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但又“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科举制到明朝时采用八股取士“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文中的应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军机处5遂宁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6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时间是1856年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起的年份,“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表明在治外法权的影响下,英国人为所欲为,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领事裁判权7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主要是因为( )a美国刚刚打败西班牙b帝国主义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c充分利用了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相互矛盾d该政策基本上维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能力。“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利于其在华进一步扩张,因此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故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美国的“门户开放”8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应把鬼子都杀掉”。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三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封建主义矛盾的激化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平和性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的评价,“灭洋”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但带有笼统的排外性,对外来侵略及其客观上带来的近代文明,不加分析,一概排斥,“挑铁道,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即是排斥外来文明的表现,故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成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表明题干要求回答的是解决民族危亡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表现是全民族的抗战,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0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信件内容推测其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正在在全力围剿红军b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会舆论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压制。因此这封信件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1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它体现了洪仁玕学习先进,效仿西方,立志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可贵理想。”文中的“纲领”是指(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八一宣言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由材料“它体现了洪仁玕学习先进,效仿西方,立志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可贵理想”的信息可判断出该纲领是资政新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资政新篇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b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2000余年封建制度的终结c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d它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由此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标志着中国2000余年帝制终结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所以b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a项表明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意义,c项表明的是其性质,d项是其主要内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3“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新国民”“自由帽”“文明装”“进步靴”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应该是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14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人民论坛杂志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在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上,40.2%的受访者最可能选择的是( )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c科学精神d创新精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五四运动”中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这突出反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故选a项。bcd均是五四精神的组成部分,但是,爱国精神贯穿在运动的整个过程。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精神15中共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共二大上确定了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分别是实现共产主义和是实现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胜利,即民主革命纲领,从而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答案选b。ac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特征。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二大16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决议案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的危机,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这反应出当时中共中央( )a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革命模式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d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可以看出共产党领导者此时还是坚持城市武装路线,主张城市暴动,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城市中心革命模式17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d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与理解型的选择题。题干中强调的是“人民”在国家管理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根据新中国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8自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是( )a社会主义过渡阶段b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大跃进阶段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要求“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结合所学可知,文革是我国一次空前的浩劫,它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故c项正确;abd项都不符合“最动荡不安”的要求,故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影响19“不仅要与否定、反对九二共识的各种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而且还要纠正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偏差。”这是因为维护“九二共识“,就是( )a维护大陆主导地位b认同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体现“一国两制”原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以维护“九二共识”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九二共识20香港学者郑宇硕认为:香港回归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民心。中央政府“不干预”的是( )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c国防军事d外交事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一国两制”。依据所学,中国以“一国两制”的形式收回香港的主权,同时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只有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故应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内容21“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它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2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直接选a项。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是二战后新兴力量的崛起如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排除b、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意思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排除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3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对亚非国家在摆脱美国控制方面的帮助,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由于周恩来的表现使共产主义中国在亚非国家乃至世界上的被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此材料的目的不是在强调卓越外交家的贡献,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24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中的内容“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相悖,所以排除a项。b项内容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不是1969年,所以排除b项。d项是无关项,中国不是不结盟组织的成员国,只是它的观察国,所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关系25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新时期外交的重大成果之一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c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新时期外交指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所以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是在1972年,所以排除b项。c项发生在1972年,所以答案选择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从“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看出材料突出了自然环境与古希腊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自然环境与古希腊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27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可知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源头和发展的关系,a项只阐述了其中一方面的表现,b和c说法明显不对。答案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28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下列机构属于梭伦时期创建的有( )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公民大会在梭伦改革之前就已存在,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创建的,梭伦创建的机构是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内容29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c项正确;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30课堂上,两位同学就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展开论述,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b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异同比较,结合教材内容可知a项,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罗马法作用的史实,罗马法有利地维护了帝国的统治而不是致使其衰落,d项表述正确,是二者的共同点,故选d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比较第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二、非选择题31(20分)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材料一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摘编自古罗马法材料二 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孙中山材料四 人们按家庭出身被分为“红五类”或“黑五类”的时代。“黑五类”的子弟被称为“狗崽子”,没有任何权利,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批判,他认为“不管是什么出身的青年放弃思想改造,都是错误的,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他希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这位孤独而勇敢的思想者在1970年因“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献出了自己27岁的年轻生命。材料五 1993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法律。新时期颁布的部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4分)综合材料一、二,比较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4分)(2)材料三中孙中山表达的民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相比有何发展?(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4分)(3)遇罗克的悲剧说明了什么?(2分)文革结束后我国为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在法治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分)【答案】(20分)(1)法律是理性的表现,是维护正义的工具(理性与正义是法律的灵魂);无证据不定罪(或疑罪从无);不得因言获罪(言论自由、思想者无罪);(4分)不同:古罗马强调法,汉强调德(德主刑辅)(4分)(2)发展:增加了监察权和考试权;(2分)原因:借鉴了中国古代考试选举官员的制度和对政府官员实施监察的制度;认识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缺点,结合了中国的国情。(4分)(3)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2分)成就: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精神和汉朝法律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法是理性”“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进行比较。(2)本题考查了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容及成因。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合为五权”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作答。(3)本题考查了“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表现及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归纳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四中的信息“红五类”“黑五类”可知此时应为“文革”时期,再结合材料四中遇罗克悲剧的原因即可得出“文革期间民主法治遭到摧残”的结论;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五中的信息“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法律”“新时期颁布的部分法律”作答。考点:中外法律罗马法的精神和汉朝法律的特点比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的思想民权思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摘自中国近代史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摘自剑桥晚清史材料三: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1)据材料一,概括两则原文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4分)(2)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据材料二,请判断两者分别运用了哪种史观,并任选其一结合材料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3)请简要描述三幅图中中方政府的态度立场。你认为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并说明理由。(8分)(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历史论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分)【答案】(20分)(1)不同:列强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4分)(2)观点:徐中约是民族史观(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费正清是整体史观(或文明融合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答观点2分,论述4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3)信息: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坚持抗战,雪洗耻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学生主体意思答道即可)(3分)场景:中英南京条约:“悲愤”、“悲伤”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zip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383528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