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龙凤镇中心小学 董世宪【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姓 名 董世宪所在学校 龙凤镇中心小学申报课题类 别班主任工作课题性 别男 职 称 小高学 科语文文化程度本科 职 务教师 电 话【课题简介】农村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温暖、管理,他们大多数成绩下降,出入游戏厅、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成长。支撑性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地把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来关爱他们。【现实背景及意义】(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几来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目标内容】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研究过程与方法】一、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1)探究提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2)探究怎样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应联络留守儿童的父母、家庭、监护人给他们关爱,让他们不感到孤独、寂寞,让他们心里都充满温暖,洒满阳光。(3)研究怎样养成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在校和老师沟通,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再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络,共同监督他们学习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孩子。二、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级:1预备阶段(2009年8月)做好课题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5月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总结归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3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 总结研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三、研究方法设计观察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5文献法。【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班10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表一: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电话备注宋朝阳女汉族20020814龙凤镇响水桥化工厂内巷16号宋宗富北京父亲外出母亲照顾孩子属于“单亲教育”型夏侯照女汉族20020209龙凤镇响水桥19号杨建平福建秦可男汉族20020122龙凤镇建设路339号秦代权北京肖婷婷女汉族20020322龙凤镇小龙潭村大龙潭组肖刚芝广东陆明星女汉族20020403龙凤镇三龙坝村大坪组8号陆仁礼浙江段覃浩男土家20020201龙凤镇小龙塘村大龙塘组段远尚浙江父母外出奶奶照顾孙子属于“隔代教育”型肖文男汉族20020427龙凤镇三龙坝村大坪组肖 奎李林芳女土家20011208龙凤镇三龙坝村老煤厂组田 琼汕头赵彬男汉族20020623龙凤镇新民街2号赵卫平山东父母外出舅舅姑姑照顾侄儿属于“寄养教育”型胡永杨男土家20011014龙凤镇化肥厂胡翠玲广东【初步成效】一、据调查,我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表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单亲教育”型)50%与爷爷奶奶在一起(“隔代教育”型)30%与其他亲戚在一起(“寄养教育”型)20%1、“单亲教育”型。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隔代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3、“寄养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表三:亲情联络情况所占比例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20%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80%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10%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100%非常想念父母的90%“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在与 “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1)监管人监管不力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我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分析。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 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调查表明,有50%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儿童”甚至沉溺网吧、有赌博等不良行为。 【三条对策】对策之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校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1、让电话传情。我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2、让鸿雁传情。我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肖*今年7岁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奶奶照顾三个孙子的生活,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小,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根据肖*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针对肖*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肖*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对策之二: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2、家校联系,进一步教育孩子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家校联系卡,在使用家校联系卡的时候,我时刻遵循着如下的原则:(1)、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有事就联系,没事就休息”。(2)、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3)、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这一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和其任课教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4)、家访制。在一学年内我对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例如:段*,男,8岁,父母在深圳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我通过观察、家访、与其奶奶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段*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段覃浩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段覃浩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一方面,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奶奶交谈,同时我对段*的奶奶提出建议: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另一方面,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经过我和孩子的奶奶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虽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他已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对策之三: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我经常和老师讨论留守儿童思想、人格、行为和学习等方面情况。完善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管理办法:一是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二是实行三个优先,即:学习上辅导优先,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建立进步档案。生活上照顾优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活动上安排优先。三是多渠道沟通。即:开展谈心活动和家访工作,增进我和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教育孩子水平。四是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例如:为了当好“爱心妈妈”,我把胡*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从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入手,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引导他自立自强,从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关心他、爱护他,以母爱的胸怀呵护他、帮助他健康成长。开学初,我就发现班级里有一位神态异常,表现特殊的小男生,他就是胡*,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一个星期过后,发现他经常迟到,上课目光呆滞,心不在焉,作业书写马虎且不能及时完成。通过家访得知,他生活在“寄养家庭”中 ,由他姑姑照顾。姑姑做生意太忙,没时间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对孩子人格教育、道德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难以尽到责任,她更多的是纵容、溺爱孩子。该生在家不完成作业,姑姑不但不追问,反而还到学校给孩子撒谎,编造不完成作业的理由应付老师。 他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 由于经济原因,回家次数很少,每年只有春节回来一次,他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只是在电话上。长期的分离,使他期盼与父母在一起,可相处时,与父母又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为此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当他看到别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心理感到特别难受;在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感到无助。由于他长期失去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