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业.doc_第1页
《出塞》、《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业.doc_第2页
《出塞》、《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业.doc_第3页
《出塞》、《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业.doc_第4页
《出塞》、《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试题: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诗,完成以下练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边塞将士们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不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在古诗中还有,请默写出来: _ 诗句:_,_。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忽”字好在哪里? 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我设计这道题的测试点有:诗句欣赏、揣摩词语、理解情感、拓展延伸。具体的讲,第一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理解情况,包括对名句的欣赏;第二题主要是看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的强弱,这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学生若能答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足见积累得不错了;第三道题设计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锤炼词语的欣赏能力;第四道题考查学生对整首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这是学习诗歌必不可少的检测。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黄云:乌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回答问题: (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2)首句和第二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3)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愿望?扫描二维码下载下载知道APP建议:可使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下载分享到: 2006-03-22 17:19 提问者采纳 (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2)首句以“秦时明月汉时关”起兴,描写了边塞的壮阔,历史的古老,含有深深的历史感喟,属借景抒情(又称间接抒情);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则直陈边塞事,表达出对边塞战事还没有结束的焦急和急于建功立业的焦急,属直抒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