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走进“心困生”.doc_第1页
班主任走进“心困生”.doc_第2页
班主任走进“心困生”.doc_第3页
班主任走进“心困生”.doc_第4页
班主任走进“心困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走进 “心困生” 摘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困生”,特别是父母离异、父母单身和留守儿童。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其闪光点,使之步入正常轨道。我们的转化应从心开始:尊重、信任、爱护等,针对“心困生”的心理障碍提出教育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师 心困生 成因 表现 特性 策略所谓“心困生”,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日常行为上表现有认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心理困难生,简称“心困生”。 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几乎是每个班级里都有,倘若放弃教育或教育不当,势必使他们更加落后,影响整个班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公民素质的提高。教师如何做好教育和转化“心困生”,首先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摸底,找准“病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一、“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心理表现和心理特性1、“心困生”的心理成因(1)家庭原因农村的家长为了谋生活,大部分的家长一方或双方都进城务工,孩子被留守在家中,其中大部分是被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友代为监护。子女都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习好,没人夸;学坏了,没人骂,渐渐是孩子对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很大,这是一个主要影响源。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维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学校原因 由于目前教师工作繁多,只能针对班上学生做总体要求,忽视了心困生的接受能力,加上课业负担偏重和一些教育法失当,使他们对自己失掉了信心,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反而毫无压力,更无动力,再加上学生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处于焦虑当中。 (3)社会原因 受父母务工、社会闲杂人员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学不学一个样,考不考也一个样。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流量剧增,商品经济发达,各种竞争激烈,大众传媒深入到各个角落,这些无一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无一不对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对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而一旦发生严重的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障碍。 (4)学生自身的原因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也会产生异常后病态的行为。2、“心困生”的心理表现 (1)认知混乱 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往往首先表现为认知混乱或认知偏激,缺乏辨别能力。比如,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现实,往往歪曲现实,对现实发生的事情常常有偏激的不合正统的想法,个别学生有悲观厌世情绪和反社会思想;有的学生对人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认知错误,有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情绪异常心困生不健康的情绪表现在对人、对事有不正常的态度和情感,甚至产生过多焦虑、敏感、多疑等。言谈举止易受情绪所左右,行为怪异,不喜欢与人交往,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人不易信任,对其他人及其父母存在强烈的回避意识,内心世界极其封闭。 (3)性格怪异有些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对人粗暴,遇事爱发脾气,或表现出畏怯退缩、抑郁、孤独和过分软弱、怕事等。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他们有逆反心理,认为家长苦口婆心是嫌弃他,老师语重心长是唠叨他。对自己的错误,害怕被老师发现,所以蒙混过关,自欺欺人。3、“心困生”的心理特性 (1)内心的封闭性家庭的苦难和不幸使他们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生怕受到别人耻笑而内心走向封闭和对外排斥。他们不和群,性格内向,对人冷漠、无情乃至仇视。寡言少语,对集体生活漠不关心。(2)心理的脆弱性。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异常脆弱,似乎总是面临什么危险与侵害,容易在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中感到自己受了伤害而变得自卑,自暴自弃。有时甚至把别人诚意的关心看作是有意的挖苦,从而表现出一些怪异的报复行为和攻击行为。 (3)心理的理解与关爱性内心的无助于孤独,使他们对理解与关爱有一种强烈渴望,更深的内心深处有着一股被尊重和同情的奢求。若长期得不到心灵的抚慰就会变得不可收拾甚至走向道德的对立面。在小学阶段容易用恶作剧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不满并引起别人的注意,若长期无度地发展下去,容易对社会造成危害。二、“心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教师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指导者,其基本任务是全面管理、指导学生,积极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学校工作的基石。教师针对“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心理表现和心理特性,采取以下教育转化的做法。1、“心困生”的爱心转化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其闪光点,使之步入正常轨道。2、走进“心困生”作为教师更高兴看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正在慢慢养成。教师和父母平常要多亲近孩子,让孩子能够从教师和父母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从教师和父母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教师和父母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作为教师和父母应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关心孩子的人品、个性、能力与爱好,了解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理解孩子的想法、情感与行为,做好孩子的老师、父母和朋友。在学业上,教师和父母也要随时掌握孩子情况,多鼓励,多引导。 3、强化“心困生”的心理辅导对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造成的心困生,如父母离异、父母单身、留守儿童等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理解自己肩负着将来改变这一现状的责任,使他们增强生活的意义,从而产生奋发图强的决心。1、个别辅导。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做好个案研究、档案记录,注意观察学生行为表现。留意学生学习、生活是否出现突然事件,及时给情绪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纠正不良行为,开设心理信箱“听你说悄悄话”,定期开箱,注明开箱时间;建立心理档案,完善档案管理。2、团体辅导。团体心理咨询重在团体成员的互动,它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使用面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类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和团队活动中都可以应用。使他能将从团体中所获得的洞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连结,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因此,团体心理咨询与活动将会成为协助学生成长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3、通过人际关系辅导。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共同活动,与他们发生实际相互关系“开始把自己作为人来对待”。建立温暖、体谅、关心的师生关系:认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失败,就是由于学校气氛过于冷漠,缺乏温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满足学生的“爱”和“自我价值”的基本需要,人格和行为问题也由此产生。师生关系的本质,不只是知识传授关系,而是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在教育中的相遇,良好师生关系利于授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格,使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心理治疗,其效果明显。4.学科渗透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智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是因为心里健康教育使学校智育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