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RNC IU_PS域应急方案优化专题.doc_第1页
华为RNC IU_PS域应急方案优化专题.doc_第2页
华为RNC IU_PS域应急方案优化专题.doc_第3页
华为RNC IU_PS域应急方案优化专题.doc_第4页
华为RNC IU_PS域应急方案优化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为RNC IU_PS域应急方案优化专题拟制潘欣云,张璐日期2010-6-27评审人日期批准日期签发日期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江苏公司无锡分公司交换班目 录一背景3二组网模式32.1、WXHRNC08现网PS域示意图42.2、WXHRNC08 PS域割接后示意图52.3、对接协商数据获取5三应急脚本优化53.1、IU_PS接口协议栈53.2、常规PS应急脚本63.3、优化PS应急脚本8四割接后状态检查及业务测试94.1、状态检查94.2、业务测试10五进一步优化方法及实现需求10一 背景2010年,随着TD网络的建成使用,TD用户数量特别是TD数据业务量不断增长。目前TD数量业务量已经达到GPRS业务量的25%。TD业务特别是数据业务的应急保障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华为已经提供了RNC的IU_PS域应急方案,由于脚本较复杂,不便于维护人员理解消化,并进行现网RNC应急脚本制作。而且,对于应急故障处理,需要命令操作越简单越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应急割接的成功率,便于割接故障时的问题定位。因此我们需要对PS应急脚本进行优化。二 组网模式为了比较清晰的说明问题,我把网络图简化如下。为实现RNC的PS域容灾,根据目前TD设备PS的特性,特制定本容灾演练方案:以WUXHRNC08,WUXSGSN04、BKSGSN01为演练网元,临时将WUXHRNC08进行PS域割接,由WUXSGSN04割接至备用的BKSGSN01,割接成功后再从备用的BKSGSN01割回至WUXSGSN04。2.1、WXHRNC08现网PS域示意图说明:1、配置两对GOU单板;每对单板主备用,端口双主(负荷分担);2、每个单板出一对光纤同CE相连;3、每个单板的端口配置两个端口IP,分别用于信令面和用户面的子接口IP,实现信令面和用户面的子接口隔离;如IP1,IP3,IP5,IP7(对应4个单板接口)用于信令面接口IP,对应CE1,CE2的物理接口IP地址为:IP11,IP31,IP51,IP71; 同理,用户面子接口地址IP2,IP4,IP6,IP8(对应4个单板接口)对应CE1,CE2的物理接口IP地址为:IP21,IP41,IP61,IP81。 4、每对单板配置三个设备IP,两个用于信令面双归属,一个用于用户面。DEV1,DEV2用于信令面做双归属,DEV3用作用户面。DEV4,DEV5用于信令面做双归属,DEV6用作用户面。5、每个接口IP不能在同一网段;设备IP也不能在同一网段;6、SGSN 信令面提供两对IP地址做信令面双归属,两个IP地址做用户面,RNC每对单板对应SGSN一对信令面地址和一个用户面地址。7、用不用的VLANID划分信令面和用户面,IP11,IP12,IP31,IP32,VIP1,VIP2,CPIP1,CPIP2,CPIP3,CPIP4加到信令面VLAN中,其余IP21,IP22,IP41,IP42,VIP3,VIP4,UPIP1,UPIP2加到用户面VLAN;两个VLANID由CE提供。8、每个单板至少启一个BFD保护。9、SGSN中也可以针对每个RNC提供四个信令面IP地址,分成2组SCTP多归属。2.2、WXHRNC08 PS域割接后示意图由下图我们可以发现,PS域割接,整个网络的物理结构没有任何调整,只是目的的SGSN不同,与之对应的就是SGSN的信令面和用户面IP地址改变,其他均未改变。2.3、对接协商数据获取三应急脚本优化3.1、IU_PS接口协议栈由协议栈可以看到,IU_PS接口需要分别对信令控制面以及业务面进行数据配置。而这两个平面都是共同建立在IP层之上的。华为RNC在数据配置方面也是基于标准协议栈的。3.2、常规PS应急脚本常规的PS域割接顺序如下图:左边的操作是删除IUPS接口的脚本执行顺序,右边是添加新IUPS域的脚本执行顺序。删除VLANID删除IPRT删除IPPATH删除邻节点删除M3LNK和删除M3对端本端实体删除SCTPLNK删除DSP增加DSP增加SCTPLNK增加M3对端本端实体增加M3LNK和增加邻节点增加IPPATH增加IPRT增加VLANID42条*236条*225条*2附件为传统RNC PS域割接脚本割接至BKSGSN01脚本倒回脚本由上图可知,RNC IU_PS域进行割接需要删除和添加命令各103条(共206条),数据较复杂。特别其中IP层有关数据VLANID(42条),IPRT(36条)一共占命令总数的75%多。由于命令繁多,而且都是IP地址,实际操作中很容易产生错误,而影响正常的应急割接。并且对于RNC至原SGSN的相关IP数据没有必要删除,等倒回后再添加回来。这样的删创操作不但使应急命令条数大大增加,而且可能会引起原数据的错误或丢失。通过前面的组网分析我们也发现,PS域割接,改变的只有目的SGSN的IP地址和信令点参数。而CE相关数据,以及相邻RNC的数据都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必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重新删创。综上,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优化来简化应急割接脚本,使命令数量精简,提高效率,降低错误概率。3.3、优化PS应急脚本图中虚线部分对于VLANID和IPRT的操作,和其他操作并不关联,所以可以在现网中同时加入到主用SGSN04和备用BKSGSN01的相关IPRT和VLANID,确保从RNC能同时ping通到两个SGSN信令面和用户面的IP。当容灾割接的时候,就可以减少虚线中的步骤,大大简化了割接脚本,由此也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预添加BKSGSN相关VLANID预添加BKSGSN相关IPRT删除IPPATH删除邻节点删除M3LNK和删除M3对端本端实体删除SCTPLNK删除DSP增加DSP增加SCTPLNK增加M3对端本端实体增加M3LNK和增加邻节点增加IPPATH28条20条25条*2一、 前期导入脚本(IP层数据)及该数据删除脚本二、RNC08由SGSN04割接至BKSGSN01的应急脚本三、倒回脚本通过脚本优化,如果提前配置备份BKSGSN的IP数据脚本,应急倒换时删创命令总数为50条,较之优化前的206条。脚本命令条数精简了75%。当然,为了简化现网数据,备份BKSGSN的IP数据脚本也可以与应急割接当晚再导入,此时脚本数量共98条,也比原来精简52%。四 割接后状态检查及业务测试4.1、状态检查 IUCS验证,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检查:1、使用DSP SAALLNK:;命令检查SAAL链路“操作状态”为“可用”。2、使用DSP MTP3BLINK命令检查MTP3b链路“操作状态”为“可用”。3、使用DSP N7DPC命令检查“SCCP目的信令点状态”为“可用”。4、使用DSP AAL2ADJNODE命令检查Iu-CS接口对应的“QAAL2状态”为“可用”。5、使用DSP AAL2PATH:;命令检查“操作状态”为“可用”。 IUPS验证,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检查:1、使用DSP N7DPC命令检查“SCCP目的信令点状态”为“可用”。2、使用DSP SCTPLNK命令检查“操作状态”为“可用”。3、使用DSP M3LKS命令检查“操作状态”为“可用”。4、使用DSP IPPATH命令检查“操作状态”为“可用”。5、使用PING IP命令检查到对端IP地址是否PING通;IP地址包括媒体面和控制面。4.2、业务测试进行业务验证测试,由网优和产品人员共同完成,每个框随机抽取一些站点验证业务,测试方案如下 :五 进一步优化方法及实现需求通过上述的优化分析,我们已经将IU_PS域应急脚本实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精简。通过对脚本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于信令及用户平面的数据,虽然层层关联,但需要修改协商数据很简单,只涉及SGSN的目的信令点及信令面IP地址。为此,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割接脚本。预添加BKSGSN相关VLANID预添加BKSGSN相关IPRT修改SCTPLNK修改DSP28条20条预添加BKSGSN相关IPPATH2条5条预添加脚本及删除脚本再完成备份BKSGSN的IP数据脚本的添加后,割接及倒回脚本如下:整个应急割接脚本只需要5条命令,比原脚本精简97%多。即使算上备份BKSGSN的IP数据准备脚本,应急割接总命令数为55条,也可以比原脚本精简73%。但是华为RNC为了避免误操作,保护重要数据。对于其中MOD N7DPC命令,只能离线操作,生效需要复位RNC。因此显然不能在应急时使用。MOD N7DPC: DPX=60, DPC=H002A11, NAME=to BKSGSN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