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5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第5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第5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第5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第5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重点: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重点: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掌握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3.难点:探究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教材整理1报刊业走向繁荣阶段时期表现出现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发展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繁荣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图解示意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教材整理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走向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74“学思之窗”,思考: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提示】除技术因素外,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高质量的名牌栏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材整理3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探究点一近代社会报刊业的发展史 料解 读史料一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据大公报(1905年)史料中的数据是关键信息。史料二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如时务学堂创办了时务报)。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句号将史料分为三层,逐层分析即可。【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归纳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提示】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化;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办下去。(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提示】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史论拓展】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和发动。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探究点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史 料解 读史料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抓住“追赶飞行的子弹”“不断地变化”等关键词。史料二进入21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进入21世纪以来,网购渐成时尚,年轻人较之中老年人更喜欢网购。多元文化展现了多种生活方式,文娱活动的丰富多彩,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网络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不再轻易相信某种宣传;网络改变了社会政治生活,促进了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社会进步。抓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展现了多种生活方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的社会进步”等关键信息。【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现象:互联网发展迅速。原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结合史料思考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提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史论拓展】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影响及应对之策(1)原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影响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3)应对之策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题模板】抓关键关键信息是“是非曲直报中分,万般提创总由君”排易误报刊言论不可能不受限制,故a项错误;清末民众的文化水平并未普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生活,故c项错误验结论“是非曲直报中分,万般提创总由君”,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报纸的社会功能,故d项正确【答案】d1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解析】题干材料形象地说明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答案】c2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其中“m”为“movie”的简写。“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movie”翻译为电影,1905年中国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答案】a3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有()互联网在中国应用广泛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已成为最普遍的购物方式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和思想观念abc d【解析】目前网上购物只是人们购物的方式之一,还不是最普遍的购物方式,排除。【答案】a4中国互联网获得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自身原因是()a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b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c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中国政府在财力上的积极支持【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定条件“自身原因”,互联网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从而发展非常迅速。【答案】c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