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策略研究-教研组课堂教学研究纪实 摘要: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如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策略,使学生能渐渐地靠近文本,进而走进文本,成为文本的知音,作者的知音,减少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感受文章真正的美,最终提高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关键词:文本 距离 策略 研究一、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类文章:它们或是回忆革命先烈,或是讲述英雄人物的传奇。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这些人物身上所闪烁的人性的光芒都是相当打动人的,如钱学森黄河的主任在大海中永生等。但是,这样的课文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受到他们的阅历和语言经验积累的限制,不可能对语言感受特别准确,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那么,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如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策略,使学生能渐渐地靠近文本,进而走进文本,成为文本的知音,作者的知音,减少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感受文章真正的美,最终提高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着重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究,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有效的策略。二、我们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产生的问题1董双惠老师教学的云雀的心愿,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借此帮助学生认识森林的重要性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育学生环保意识。问题: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过沙漠,对其危害只是一种间接经验的复述,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2杨火冰老师教学的黄河的主人,该文从黄河的凶险,艄公的冷静、沉着的对比,诠释了艄公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原因所在。问题:但学生没有见过黄河,对黄河的凶险和艄公的表现,没有直接的经验可运用。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3马兰老师教学的三顾茅庐,文章主要写了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从他的言行中反映了他尊重人才的品质。问题:由于故事发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而且很多学生并没有完整读过三国演义,如何通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对人物产生深刻的认识。三每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效果分析董双惠老师教学的云雀的心愿(教学策略)1注重感悟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借助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图片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2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是水库和空调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叙顺序,我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3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学生透过这些的回答,自然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效果分析) 1董老师的朗读指导较有层次性。教学一至三自然段(飞过沙漠)这个环节时,引导孩子读好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对话时,董老师采取三读。一读要求读通,初步感知;二读了解森林的作用;三读读出妈妈的心疼。整个设计较有针对性,也取得了较好发效果。2抓住重点的词句,让孩子感同身受。透过“贫瘠的沙漠”“漫天飞舞”“泛滥成灾”及一系列的图片,让孩子真正意识到破坏森林的危害,意识到保护森林刻不容缓。3.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董老师引导学生多遍多形式地用心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在心中渐渐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进而提高学生对保护森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这篇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董老师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感悟、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如在教学描写洪水泛滥这一环节时,蒋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洪水泛滥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水声,把学生带人凶猛的洪水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5.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是个水库和空调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董老师让学生读后试着说说“为什么森林被称作森林水库?”并出示填空:树冠(挡住)雨水 苔藓、枯枝败叶(吸收)雨水 土壤(储存)雨水。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回答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感悟了文本,又让学生积累了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改进的策略)1.文章的一个重点是课文的第十自然段,有一个“可以也可以”的造句,不妨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森林还有哪些用处,用“可以也可以”练说(这里可结合补充习题拓展)。2.分角色朗读 读好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是这篇课文朗读的重点。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直接读它们的对话,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更容易体会它们的心情,朗读指导更明显。3.课件中的知识链接出示的位置可改变一下。杨火冰老师教学的黄河的主人(教学策略)1黄河的主人这节课我的教学定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和激发学生情感。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由这个重点挈领全文,让学生去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性。2 在上课开始时,我就“多管齐下”,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黄河。先由课题入手,让学生谈谈对黄河的了解,接着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读。然后,理解“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后,再指导感情朗读,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气势,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想象如果此刻你就站在黄河的岸边,会有什么感受?指住课题,趁势反问,黄河是如此的桀骜不驯,究竟谁是黄河的主人?引出“艄公”,出示“艄公”图片,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表面上看,“前者”如狼似虎,“后者”血肉之躯;“前者”凶险异常,险象环生,“后者”一篙在手,别无他物。一强一弱,明显不过。可是最终“弱者”却成了“强者”的主人。这是说明了什么呢?课堂上学生们几乎没有人一下子说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只答出了说明艄公很“大胆”、很“勇敢”。我觉得这就可以了,因为此时,学生对文章还没有深入地研读,所以这里的对比,应该也只是一个铺垫,不能过早拔高了学生对艄公的情感。完全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去读文,自由谈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一层层深入读书体会的过程中,逐步渲染、积累,最后让学生自然生成心中的“敬仰之情”。这样,学生的情感才是发自内心的,也才能让文本真正深入学生内心,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学习才是更加有深度,有效果的。 (效果分析)1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黄河和艄公两者的对比、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其载物之多的对比、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这三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的就是增加黄河和艄公两者在力量上的悬殊,将自然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2略有遗憾的是,由于对学生估计过高,在引导学生理解黄河水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大、险情重之时,花费时间太长,以至于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导致后面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有虎头蛇尾之感。马兰老师教学的三顾茅庐(教学策略)1备三顾茅庐时,我就想如何将课文更好的整合起来,这篇文章的核心很明显的是刘备的诚心诚意,该如何将这份诚意更好地让学生明白,应该带领学生去读去品味,课文的细节处很明显地体现出了诚意,那么我们在读在品味的过程中,该到怎样的程度,是我们教者必须考虑的。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并给予学生提示,带领学生一遍遍地读刘备到诸葛亮家后种种行为,一次次地深入:虽然已是二三月间,可山里的天气依然寒冷,刘备还是决定自己台阶下等候。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请到诸葛亮,刘备依然自己台阶下等候。三国烽火连绵,百姓民不聊生,为了天下苍生,刘备毅然自己台阶下等候。一次次地诵读,一次次地体会,一次次地升华,将刘备的求贤若渴跃然纸上,刻在心中,一切的语言描述在这样一次次的深情朗读中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无声胜有声! 3刘备的诚心换来了诸葛亮的感激,反之用诸葛亮的感激更能衬托出刘备的诚心,在课上,我出示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让学生找出文中写三顾茅庐的句子,虽然是文言文,学生不易理解,但写三顾的句子一眼就能看出,加上出示的时候,我借助名家的朗读,帮学生解决了读不通的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于是没有一味的拔高,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出师表,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效果分析)1、在学生品读刘备斥责张飞的话时,通过朗读,学生基本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这时马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刘备、张飞、关羽三人的关系,引出“桃园结义”的典故。从而使学生既从张飞和刘备的关系上理解到刘备为了诸葛亮而斥责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真可谓是诚心诚意;又对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我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必定会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快速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受用。2、在品读文章借助环境描写来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时,学生抓住了“雪花纷飞”、“数九寒天”等词语,了解了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刘备能这样做确实体现了他当时的决心之大,心意之诚。但文章中对环境的描写只是这么几个词语,要深入体会出这种诚意,是比较模糊的。于是,在这个地方,我又加入了另一个片段的欣赏三国演义中后人写刘备风雪访孔明的一首小诗: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鞍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通过这首小诗的欣赏,学生对当时的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刘备的决心和心意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学生在阅读欣赏这个片段的时候,又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摆脱了枯燥的文本的学习,在阅读体会的过程中,增强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口头叙述和表达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灿烂的文化,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语文,丰富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今后的写作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3、在了解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体会了其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赏,我又不失时机地插入了第三个课外阅读欣赏片段。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你知道有哪些胜仗吗?(学生纷纷讲了自己了解的一些故事)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学生通过阅读,既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又从中受到了道德情感的教育,增加了语言的积累。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虽然比较流畅,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我以刘备哪一点感动了诸葛亮为主线,4。让学生在自渎自悟中去发现刘备的“诚心诚意”。当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时,我只是一味地问“你从哪里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而且一步步深入分析的过程都是我牵引着学生在思考,只扶不放,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内语句分析多且烦琐,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内,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不够到位,如在比较刘备的“斥责”和“大声斥责”时,学生的朗读没有体现出大的差异,我并没有及时点拨指正,使这一朗读环节在形式上走了过场。在最后出示前出师表表中的段落时,有句“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相差甚远,这一点我没有在教学中作渗透,容易引起学生误解。四、通过研究我们的收获1教师与文本的潜心对话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前提。首先是教师必须把握文本的人文价值,教师与文本这一完整的语言活体进行“零距离”接触,通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思想 情感,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内在人文精神,准确体悟作者的思想,就能被文本所感动而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时才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真情。2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不仅要重视文本言语本身的特点和表达方法,而且还要发现文本言语对学生现有语言的同化与建构点。学生语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满分必刷】附答案详解
- 个性化保健食品定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功能性乳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试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难、易错点100题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练习题(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艾滋病科普宣传课件
- 水泵房巡检流程培训课件
- 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无人机培训招生宣讲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通信专业实务·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市政工程新技术
- 2025年国企财务招聘笔试题和答案(基础知识测试题)
- 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
- 人工智能 - 趋势Tren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Mary Meeker 中文版
- 2025发展对象考试测试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