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教育--陈.doc_第1页
未成年人教育--陈.doc_第2页
未成年人教育--陈.doc_第3页
未成年人教育--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缺陷及原因未成年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从总体上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等等。但是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其道德行为更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道德缺失的例子屡见不鲜。可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未成年人道德缺失表现。1、我们来看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告之: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等等。但是,我们的一些青少年是如何表现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琐碎事情上孩子们的表现:从少年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状况发现,相当多的孩子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仅少数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大多数孩子从没干过洗衣服、洗碗、洗菜等家务劳动。况且在餐桌上我们会时常看到孩子总是坐在上座,一家人围着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时地给他夹菜,他竟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没有,他认为是理所当然,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缺乏责任感。2、我们来看一下未成年人在学校中的表现。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会告诉学生:要遵守文明礼貌、相互尊重、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等道德原则,但是我们的青少年是如何表现的呢?据报载,一项调查中当问及学生“在考试中你的朋友请你帮忙时,你该怎么办?”回答这一问题时,有29.9%的学生选择“设法帮助自己的朋友”,事实上,部分学生不顾学校的三令五申“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在问及学生作弊现象时,32.4%的学生认为很普遍,4. 2%的学生认为“作弊”是取得好成绩的捷径。在调查中有46.1%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学校当中学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行为让我们深思和担忧,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值得我们去深思。3、我们看一下未成年人在社会中的表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到了社会上就应相应地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就意味着对纪律、规章、法律、法规等社会公约的尊重和敬畏。有关法律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一些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而我们的一些未成年人却不顾法律的禁止去这些地方消费。这些场所是暴力、色情等有害文化的重要传播地,未成年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活动,容易接受不良因素刺激,受到引诱而违法犯罪。调查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盗窃、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突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种种行为让我们感到震惊,引发我们的思考。原因何在?我们还是从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逐一探讨。二、未成年人道德缺失原因。1.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家长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方面还有不少的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些父母自身素质差, 行为不检点,对孩子放任自流。未成年人模仿性强,如果父母不给他们作表率,未成年人很有可能模仿父母的不良行为,比如撒谎、违反规章制度、喝酒、赌博等。(2)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3)在许多家庭中对子女过分的溺爱、父母畸形的高消费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2.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地方,而且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学校在道德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道德教育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比如我们讲“热爱祖国”,讲“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可什么是“热爱祖国”,什么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未成年人难以理解,他们无法把这种概念与具体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导致了孩子对老师的说教不感兴趣,对德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降低。(2) 学校道德教育过分偏重书本知识,轻视实践。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实践关心不足,只是强制性地把一些道德理论灌输给学生,学校往往以分数论高低,客观上导致道德教育的缺失。3.当今的社会信息爆炸,生活内容丰富,信仰多元化,观念超前,这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想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未成年人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寻找刺激。(2)游戏厅、台球厅、歌舞厅等场所向未成年人的开放,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着孩子的心灵。因此,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总之,我们知道,外在行为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道德状况时,往往从他的行为开始。因此,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担负起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