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作业)【课后作业】a层1.“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 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 取消自由贸易c 全盘农业集体化 d 按劳分配【答案】b【解析】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最早的“实验”,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a项属于新经济政策,c项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2.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是()a 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b 实行余粮收集制c 实行义务劳动制 d 实行粮食税制【答案】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爆发后,面临严峻的危机,特别是经济困难采取的政策。“一切为了前线”,如何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支援前线,扭转战争局势,赢得战争,其中最关键的是粮食问题。3.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a 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 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c 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 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不愿意要卢布”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影响的一个折射。4.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b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c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d 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考查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它是一种临时办法”,由此判断a、b、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后,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施的。c项不符合史实。5.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 “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故排除;d项为经济计划,故排除。6.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解题的难点就在于对材料语意环境的把握要准确到位,材料中的三个“却”的使用,再明白不过地表现了苏俄农民的怨愤不满的情绪。a、c、d项都不能符合题意的要求,只有b项最恰当。7.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的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答案】d【解析】苏俄在1920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因此“阴云密布”,而1922年时如d项所说,所以“阳光灿烂”。c项农民的赋税没有免除;b项权利归国家;a项说法错误。8.“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和所学史实,最早是指1921年苏俄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历史时期,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生产力,以便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 b 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 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 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c【解析】选c。材料表明是不同文明成果的交汇,a、b、d均是符合题意的,c只是对苏俄本国的影响,故选c项。10.192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 政府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政府无力开发的油田b 出现了私人开办的中小型企业c 卢布作为货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d 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将其余全部粮食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时间限制:1922年,这时新经济政策已经实施,而a、b、c三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体现。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的内容,故选d项。11.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的特点是()a 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 d 实行必需品配给制【答案】c【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超前行为;只有“退却”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商品买卖,才能调动积极性促使经济恢复发展,因此c项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列宁的话相符。a明显不符合题意;b不属于新经济政策;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悲壮凯歌)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 恢复私人小企业b 实行余粮征集制 c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d 实行单一公有制【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明确了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有制的存在,而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d是斯大林体制下的产物,故a符合题意。13.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2)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历史上称为什么?这些措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现实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作用。【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结果: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府得到巩固。(2)措施:罗斯福新政。影响:整个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时代。(3)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作用:推动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层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首先应先看它是否有利于()a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 把革命理想变成现实c 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 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答案】a【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内外局势危急的情况下,苏俄政府采取的非常政策,其直接和首要目的是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如果战争失利,b、c、d三项将无从谈起。2.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 真的,新经济政策 b 假的,余粮收集制c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 真的,余粮收集制【答案】c【解析】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种政策下商品买卖是被取消了的。故选c。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余粮收集制,反映的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它实行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4.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苏俄并没有立即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观原因是( )a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b 严重的经济困难c 余粮收集制减轻了经济困难 d 苏俄一些领导人曾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d【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而苏俄领导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d正确。c明显错误;a、b是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故排除。5.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答案】b【解析】由“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以判定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在1921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6.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等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三项无法说明中国的改革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新版。7.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 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 与美国冷战 d 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不正确;c项发生在二次大战后,时间不对;d明显错误;b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b。8.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余粮收集制的推行导致了1920年至1922年高的平均税款,并不能说明1922年以后平均税款低的原因,故a项错误;1921年以后,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了原来的余粮收集制,从而导致了1922年至1924年低的平均税款,故b项正确;实物配给制的废除是属于产品分配领域,不是造成农业税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模式”后出现的,在1930年开始推行,不在本题的时间阶段内,故d项错误。9.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 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 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 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答案】b【解析】苏俄(联)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故选b。【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10.1921年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从恢复和发展农业入手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发展工业化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题。新经济政策的目标不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不正确;不符合两个改革,可排除;因此d正确。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