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 语文版必修3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教学重点 1、怀古诗多为怀古伤今,体味本诗积极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典故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他的思潮也不禁翻滚。历史上古都金陵几度废兴的往事如在眼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二、作者简介高启(13361374)明代文学家。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高启诗中十之八九是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这类诗歌,有时也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如五古寓感其七云:“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险巇(xi),杯酒出肺肝,须臾起相疑。田蚡排窦婴,赵高诬李斯。倾挤不少假,权宠实灾基。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进行了揭露。又如他去官后的太白三章之三:“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实际上是讥讽明朝新贵的。但高启思想比较复杂,他也写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极的诗,未能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高启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所以诗歌风格多种多样。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他在学习前人的同时,又能别出新意。高启诗在艺术上有一定特色。首先,他的某些诗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如“江黄连渚雾,野白满田冰”;“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等句,均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其次,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谣:“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君不见,贾尚书。”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些只有数句的小诗,更具有民歌风味。如子夜四时歌之二:“红妆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明白如话,亲切动人。这些诗的创作,与他乡居时多与下层人民接近有关。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高启也写词,大多内容平泛,情调低沉,逊于他的诗作。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但书博鸡者事一文很有光彩,它塑造了一个敢同豪绅斗争的义勇少年形象,语言凝炼,情节动人,有唐人传奇之风。历来人们对高启的评价都很高,认为他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他的诗歌创作对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是有明显功劳的。三、诗歌赏析(一)主要内容:此诗作于明代开国之初,是高启登览怀古诗中的代表作,也是他七言歌行体的名篇。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钟山龙盘、大江奔涌的山川壮景,并在感慨历代成败兴亡、发抒怀古幽情的同时,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由衷喜悦。(二)课文串讲1、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钟山似盘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金陵:丹阳记载,“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2、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黄旗入洛: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江表传曰:“初,丹阳刁玄使蜀,得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以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得中国降人,言寿春下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皓闻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黄旗紫盖,都是御用之物,比喻皇帝。竟何祥:究竟是什么好征兆呢?祥:吉凶的征兆。这句同下句,都用有关东吴灭亡的故事。公元280年,晋举兵伐吴,孙皓投降。他自以为黄旗入洛是吴灭晋的征兆,结果却为晋所灭,举家被迫西迁入洛,故曰“竟何祥”。 铁锁横江:晋书王濬传:“王濬攻吴丹阳,吴人于江险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船无所碍。” 3、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四海永为家:史记高祖本纪:“天子以四海为家。”意指帝王事业,规模宏大,天下一统。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三)艺术特点 全诗特点:笔力雄健 感慨深沉1、诗歌开头八句写景、中间十二句怀古、最后四句抒怀,写景抒情浑融一体,缅古思今自然交织;既层次分明又气势连贯,既波澜起伏又浑浩流转。2、此诗虽是怀古之作却无感伤之意,写景开阔雄浑,抒情豪放激宕,用典切合时地,想象丰富,感慨深沉,全篇神完气足,可称“盛世之声”。3、此诗间用长短句,每四句一转韵,平仄交错,抑扬有致,造成流荡变幻的节奏,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读来情韵相生,音调铿锵。(四)古今点评 1、高太史诸集,格调体裁不甚逾胜国,而才具澜翻,风骨颖利,则远过元人。 (胡应麟诗薮) 2、赵翼曰:“青丘适得诗境中恰好地步,盖其用力全在使事典切,琢句浑成,而神韵又极高秀。看是平易,实则洗练功深,此正是细腻风光,固不必石破天惊以奇才取胜也。”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高启诗选)附:高启腰斩 历代皇帝对付那些不肯合作的知识分子,向来不会手软。骂娘的有之,羞辱的有之,流放的有之,砍头的有之,诛十族的有之,腰斩的也有之。但把一个柔弱的文人“截为八段”的腰斩方式,却只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能想得出并做得出来。明代大诗人高启就是这样死的。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王行等十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人称“北郭十才子”。同时,他还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也称作“明初四杰”。虽然同为“十才子”,虽然并列“四杰”,但高启的文学成就要远远超过其他人。在文学方面,高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而且学什么是什么,用纪晓岚的话说就是“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不过,高启的这种模仿,绝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删减,而是“兼采众家之长”,取其精髓,自成一体,丝毫没有“偏执之病”。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 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近代诗人毛泽东干脆把高启称作“明朝最伟大的诗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思俊逸,风格多样,为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诗人,却被朱元璋一声令下施行腰斩酷刑,而且还要残忍的截成八段,这在中国历代被屠杀的诗人中,可以称得上是最惨无人道的一幕。 把高启送上刑场的是一篇郡治上梁文。古代平常人家盖房子上大梁时,都要摆上猪头祭神,点上炮竹驱鬼,作为苏州治所的官方办公大楼建造,更要有一篇像样的上梁文才是那么一回事。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便把高启这位隐居在此地的资深文人请出来挥墨献宝。这本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却让朱元璋抓住了把柄。其一,魏观修建的知府治所选在了张士诚宫殿遗址,而张士诚正是朱元璋当年的死对头;其二,高启写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龙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大忌。 按照朱元璋的逻辑,“龙蟠虎踞”之地当为帝王所居,你高启把张士诚住过的地方也称“龙蟠虎踞”,岂非大逆不道?岂不是另“有异图”?用现在话说,就是“有不可告人的企图”。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抓住高启的“小辫子”,迫不及待、冠冕堂皇的非要置其于死地呢?据明史高启本传透露:“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也。”就是说,上梁文中的敏感字眼,只是高启被杀的导火线,而真正的祸根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朱元璋以此为由磨刀杀人,很明显的是在“秋后算帐”。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高启,这除了高启不肯接受户部右侍郎一职,不给皇帝面子,不愿顺从,不肯合作外,还在于他写得诗多次有意无意的触动和冒犯了朱元璋。高启曾写过一首题宫女图的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这本是一首针对元顺帝宫闱隐私的闲散之作,与明初宫掖毫不相干,可朱元璋偏偏要对号入座,认为高启是在借古讽今挖苦自己,所以记恨在心。再者,高启在青丘子歌有“不闻龙虎苦战斗”的诗句,又遭到了朱元璋的强烈厌恶。因为高启写这首诗之时,正是朱元璋率军与元军、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强敌在“苦战、苦斗”之际,在朱元璋看来,你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喊助威倒也罢了,竟然表示不闻不问,你的政治、思想、行动与明政府是怎么保持高度一致的?另外,高启在诗中还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官毫无兴趣,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朱元璋嗜杀成瘾,这除了对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下狠手以外,他也特别热衷于消灭文人。远的不说,单说“明初四杰”,就都无一幸免的逃过他的黑手。杨基被莫名其妙的罚作苦工,最后死在工所;张羽被糊里糊涂的绑起来扔到长江喂了鱼,尸骨无存;徐贲因犒劳军队不及时,被下狱迫害致死;高启则被活活的腰斩成八段,死得最惨。一个被皇帝忌恨和惦记了好久的诗人,迟早是会走上生命绝路的。尤其是像高启这样一个性格高昂自傲的诗人,生不逢时的遇到了像朱元璋这样一位号称“中国第一屠夫”的残忍皇帝,那也只有挨刀的份了。 据有关史料记载,高启被行刑时,是朱元璋亲自去监斩的,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朱元璋大概是要亲眼看着这位不合作、不给面子,多次用诗文来讽刺自己的文人是怎样一点一点死去的。历代“屠夫皇帝”的凶残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医疗器械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工业自动化设备维护与性能提升合同
- 2025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保证金协议书
- 2025版土地权属纠纷居间调解合同21-附带仲裁条款
- 2025年店面使用权租赁与转租合同范本
- 贵州省遵义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山皮石石材工程结算与付款合同
- 贵州省正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房屋典当借款资产保全合同样本
- 2025年大连屋顶施工安全措施执行合同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书分享
- 2022年贵州省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合集(含各科真题和典型题)
- 康复科讲课课件
- 《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研究》
-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措施手册
- 2024年新版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信息处理技术员(初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卷及解答参考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 DZT 0447-2023 岩溶塌陷调查规范(1:5000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