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论文永远的艺术 不朽的语文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文坊中学赵汉林手机:138700196642005年12月2日永远的艺术,不朽的语文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对联是我们华夏民族 “独门”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周汝昌对联历时一千多年,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这在于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颇具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语汉字不灭,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永远熠熠生辉。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为它大放异彩生火加油。一、对联代代有,至今处处存。1、出现时代早,延续时间长。对联俗称“对子”,最早的对联,当属春联。五代后孟昶题的春联“新年纳年庆,嘉节号长春”,相传为最早的春联,至今已逾千年,到了宋朝,“悬桃符”、贴对联的习俗依然沿袭。王安石元旦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最好的佐证。明朝开国皇帝朱之璋号称“对联天子”,可想当时逢年过节贴对联是多么盛行。随着岁月的迁徙,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对联艺术达到炉火纯青,日益完善的地步,从联林佚事、电视剧七岁县太爷、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可见一斑,当时对对子是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时至今朝,对联依然活力四射,广大人民群众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这一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依然是百姓茶余饭后乐于欣赏的。2、涵盖地点广,抒写内容多。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对联无处不有旧时金銮殿,御花园,寻常宅,百姓家,庙宇道观,亭台楼阁,哪里不写满对联。今天对联更是必不可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祝寿题赠,乔迁新居,开业贺典,又怎能少它。常见的俯拾皆是,例如稍举几例:春联:1、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腾2、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地不春风乔迁:1、亲居落成千般喜、家庭和睦万事兴2、燕筑新巢春飞暖,莺迁乔木日月长贺寿:1、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2、长享忠厚无量福,欣承积善有余家婚联:1、喜看红梅多结子,笑见绿竹早生孙2、并蒂红花向阳艳,比翼俊鸟凌云飞题赠:1、修竹气同贤者静,春山情若故人长2、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二、看时形式优美,读来韵味深长1、结构工整,词性相仿。对联,采用对仗的手法,上联与下联字数相同,结构类似,即词性相同,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数量词“一行”对“两个”,名词“白鹭”对“黄鹂”,动词“上”对“鸣”,名词“青天”对“翠柳”。另外“黄”与“白”、“翠”与“青”皆为颜色,可见这属于佳对。正因为上下联字数相同,读来节奏感强。这也许就是语文天然具有内在的对称因素,从古时的诗经到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绝大多数句子前后字数相同,这也许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本性”,我们最能感受它,表现它,赞颂它。2、注意平仄,易于诵咏。好的对子应平仄相对,即平声字对仄声字,高低强弱,错落有致,读来才不会拗口,而是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正因为字数相同,讲究平仄,才让我们读时字正腔圆,如珠玉落盘,琅琅上口。3、修辞巧用,妙趣横生。古今佳联妙对,常常使用一些修辞,使对联锦上添花,下面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1)采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眉;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竹无心,生出许多枝节;红莲有孔,不染半点污泥”。这两联运用拟人手法,把没有生命的绿水、青山、绿竹、红莲写得有生命,把它写成某一类人,使对联顿然生色。而“天作棋盘星作子何人能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还有郭沫若题赠茅盾联“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这些却运用夸张的手法,全联气势凌人,豪情万丈。采用比喻更是举不胜举,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就把动态时的水面比作“跃金”,把静时月影比作沉在水中的璧玉。旧时佳对“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龟蛇浮水面两件玉带荷包”。联中把“白水”比作“棉”,“红霞”比作“锦”;鸡犬的脚印比作“竹叶”、“梅花”,把“龟”比“荷包”,把“蛇”比作“玉带” ,让人读后倍感神清气爽。当然,用顶真、双关等手法,也不枚胜举。以上所述,正是对联被百姓所喜爱的原因,也是它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它是语文的浓缩,是语文的精粹。可见对联教学有其现实的可能性。三、语文课堂不忘本,对联之树开新花。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书中还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古往今来,奇联佳对无数。一副副对联就是一段段故事;一副副对联就是一番番哲理;一副副对联就是一种种情趣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对联知识,讲授对联故事,挖掘本乡本土对联轶事,结合校园活对拟联体味佳联诸般妙处,可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轻松自由学好语文。1、书中不乏对偶,诵读可练语感旧时读书,“对对子”是一门必修课,老师除教读书作文之外,就要学生背“对子歌”,蒙学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样的目的无非是要求学生们体味这种节奏美,结构美,音乐美。今天小学课本中的归类识字中也有“大对小,多对少,细对粗,坏对好”这样编排既让学生易读易记,也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初中课本不少经典名篇更是“名句皆用对仗”。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与朱之思书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务者,窥谷忘反”;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安石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从小学到中学,合理有序安排如此名言佳句,难道就没有对学生渗透“对联”知识的意图吗?2、讲授对联故事,调动学生兴趣。记得上王安石一篇文章时,因为王安石是抚州人,当时我顺势讲到“抚州出才子”,连放牛娃都能吟诗作对。故事讲外地一个书生来到临川后有意刁难当地一学童,恰巧看见一个少女提篮进入寺庙求签,该寺又叫“妙阁寺”,于是他出上联:“少女要入妙阁寺”,该上联既写实景,又暗含“少”、“女”二字合成“妙”字,语带双关,一联既出,沾沾自喜,心想这下可难住对方了。不料那学童看了看他,便道“无才莫进抚州门”,此下联既对上联,暗含“无”、“才”合成“抚”字且讽刺了书生。书生一听,自讨没趣,羞愧难当。说完故事,再引导学生,这属“合字联”,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增。于是事后大多同学特别留意,从课外书或电视中去寻找故事,不久有同学告诉老师一些合字联:“因火为烟夕夕多,此木为柴山山出”、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一人最大大帮大国大明君”,把讲对联故事的机会都让给学生。学生讲得有头有尾,有板有眼。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这一段段历史渊源,一点点人文情怀,便融入学生心田。在这种愉悦氛围中同学们便能潜移默化地学好语文。3、挖掘对联轶事,弘扬乡土文化新课程标准中讲到:“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晚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常言道:热爱祖国当从热爱家乡开始。我们文坊历来是贵南重镇,山水清秀,文化底蕴深厚。记得一次讲苏小妹巧难新郎的故事。话说苏小妹在洞房花烛夜时出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一时把新郎难住了,正急得团团转时,苏东坡向湖心扔一石头,新郎受到启发,对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该对联故事同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就讲到我镇吊桥村从前有一人娶塘湾徐源一女为妻,女方在婚宴时出一上联“一口饮尽徐源水”。此上联既点女方家乡地址,又暗含其有能耐。按习俗,男方一陪酒的宾客要当场对出,不然失了男方的面子,可情急慌神,一时未得下联。就在这时,宴席上一老秀才用脚在地上一震,该陪酒的宾客顿受启发,对出“双脚震动江浒山”。下联“双脚”对“一口”,“江浒山”对“徐源水”,结构相仿,也点男方也不是省油的灯,实属佳对(注:江浒山,斗楼以里的文坊地区)。一点小小的提醒,就能让人思维活跃,文思泉涌。老师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如此对联轶事,家乡定然不少,如我镇东风桥旧时称横板桥,曾经就有人以此为题出上联:“横板桥,三根直木”,此上联运用双关,既写实,桥由三根木头架起,又道出这三个字都是“木”字旁。上联一出,同学同学们七嘴八舌,绞尽脑汁想得下联其实前人留下的下联也只能算宽对“清河洞,九点浪花”。“清河洞”、“横板桥”都是本地地名,再者“清”、“河”、“洞”三字都有“三点水”。这样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地倡导了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教师“轻结论、而重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四、中考新题有对联,平时教学多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谈到“现代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事实如此,语文融入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一味只教“字、词、句、段、篇、章”,只是注意到其工具性一面。近年来中考语文适应新要求,常常出现新题型。在中考里渗透对联的知识,也是眼下的一种趋势。曾经有过这样中考题:“苏东坡词句中有迎素月,送夕阳,当春夏之交,草木阴天。以此为上联,请在欧阳修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集相关句子,对出下联。、”。本题出得好,虽是默写题,但又不是简单的默写,既要对两篇课文的佳句烂熟于心,又要吻合上联的格式,且语句要连贯、流畅。这种题目,如果平时不加以训练,要对出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要引导学生熟悉一些常用对联,如题中的“春夏”,学生很容易想到“春、夏、秋、冬”,便自然想起一联“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季节对方位,所以“春夏”当从“东西南北”中找答案。果然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剩下来是三个字对三个字,便不费吹灰之力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衔远山、吞长江”,综合起来,下联必填“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无独有偶,2005年湖北黄冈中考语文题中也出现对联题: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上填写省名。1、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2、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显然本考题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表现了“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观点。以春节晚会的对联为命题载体考查的却是历史、地理、语文、典故等综合文化素养。第一副对联中“洞庭湖”、“黄鹤楼”很容易联想到课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及崔灏的黄鹤楼,考生有印象,自然而然想到“湖南省”与“湖北省”。第二副对联命题者的人文意识、资源意识凸现题上,由“石林”、“琼海”等应该能想到“云南省”与“海南省”。假设江西中考题也以晚会对联为题,肯定是: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那么考生应该由“黄山”想到“安徽省”,由“瓷器”联想到“景德镇”,再想到“江西省”。其实下联还蕴含一个知识点:“瓷器”与“中国”用英语单词表示都是“China”。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鉴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得到,对联教学更具有其必要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做该方面的训练。笔者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我校每年冬季都要举行校运会,校运会上都要挂条幅,贴对联,以热闹气氛。每当此时,我总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写对联,或写出一上联,请学生对下联,然后再与老师拟的对联作对比。分析自己“对联”的优劣。我们常拟出:1、上联:琅琅书声,沙沙笔响,学子齐奏风华曲,下联:声声呐喊,阵阵助威,健儿同谱青春歌。2、上联:勤奋学习,学子光荣榜上留芳名。下联:顽强拼搏,健儿运动场里显威风。3、上联:德才兼备,争取成绩,争取友谊。下联:智勇双全,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如此一来,师生互动,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学生通过几番实践,发现对一些简单的对子,也非难事。除此以外,还要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对联教学时可布置学生一些任务。如到老百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租车责任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最搞笑协议书
- 2025年新冻库摊位转让协议书
- 碳汇功能空间分异分析-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用户保密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昆明拆迁协议书
- (2025年标准)项目合作服务协议书
- 2025年新丰田维修保密协议书
- 2025年结婚遗产分割协议书
- 2025年队员受伤赔偿协议书
- 2025年9月新版用工合同(合作协议书)范本(可规避风险)
- 人民调解员培训课件
- 血液透析学习汇报
- 2025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0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年物理高一下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培训钉钉课件
- 新建洞室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及成本分析
- 砖厂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麻醉管理要点
- 2025年粮油仓储管理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课件】新高三启动主题班会:启航高三逐梦未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