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趣法合用—“日积月累”之四环导学.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趣法合用—“日积月累”之四环导学.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趣法合用—“日积月累”之四环导学.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趣法合用—“日积月累”之四环导学.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趣法合用—“日积月累”之四环导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趣法合用“日积月累”之四环导学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在每个主题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的这一模块的学习,笔者发现“日积月累”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要不花点时间走马观花;要不就肯花时间集中训练,教学存在偏失,学生也学得平淡无味、枯燥吃力。其实“日积月累”模块中含有大量的成语、名言警句、古诗名句等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意为学生含英咀华。笔者认为“日积月累”的教学可以从“趣”、“法”、“合”、“用”四环入手,分别是一环导趣,绕趣定学;二环觅法,依法导学;三环整合,以合统学;四环活用,促用致学,以此尝试解决“日积月累”“怎么教”的问题。关键词:日积月累 四环导学 趣法合用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有一个显著特点,强调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所以在每个主题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安排了一个新模块“日积月累”。“日积月累”所包含的信息容量相当大,知识含盖面相当广,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成语和大量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含英咀华,浸润在文化之旅中。然而,笔者发现“日积月累”的课堂教学不尽人意,存在着“教学偏失”。现状扫描:“日积月累”的教学偏失纵观当前日积月累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老师采用的是“死记硬背”、“抄写默写”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觉得平淡无味,枯燥吃力。据了解,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日积月累”时往往删繁就简,直奔主题,本着“不理解,积累下来也行”的思想,以读、背为主要方式,匆匆过场。这样做,不但没有挖掘展现这些经典材料的文化特性,还丧失了激发学生对这些经典材料的学习兴趣,也淡化了对经典材料的体会和理解。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现象。花点时间走马观花式由于教学时间少,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是匆匆而过,有时甚至不在语文课中进行,在课外布置一下抄写,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外背背抄抄,然后默写一下就算过关了。肯花时间集中训练式从“应试”角度看,日积月累的经典材料为必考内容,很多老师也非常“重视”。有的教师在期末临近时,集中日积月累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不管是“走马观花”式的教学,还是“集中训练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日积月累学完了,学生的大脑中对其中的经典内容仍然模糊一片,难知其意,不会运用,没有起到真正的“积累”之功效。教师对编者安排这一模块内容的目的性不明,是导致日积月累教学偏失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眼下该模块的教学缺乏可行的参考,无论是教学参考书,还是教案集之类的辅助书,对该板块的教学建议或是视而不见,或是轻描淡写。这方面研究的缺失也造成了教师对这一模块的简单操作。分析定位:“日积月累”的模块解读 “日积月累”所包含的信息容量相当大,知识含盖面相当广,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笔者经过统计发现,“日积月累”模块从一到六年级共编有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读读认认”和“连连认认”、“读读背背”、“我会填”和“读读记记”。低段“日积月累”侧重于识字、组词、补充短语、标点运用等语言积累、语感训练,从四年级开始教材只编排了“读读背背”,主要是成语、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等。而且,笔者发现“日积月累”所编排的内容是有讲究的。其一,适当联系单元主题,深化拓展文本内容,间隔编排。如三年级在学习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后编排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歇后语,在五下的教材第五组中国名著之旅的学习后又出现了“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一类的歇后语,更集中地延伸拓展了单元主题的内容。这两块歇后语的内容编排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区别。其二,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比如一到六年级的语文园地中,对联出现5次,二下园地一中出现“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等句子,此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对联的对应关系;而五下园地三中的对联学习是对前面所学的对联知识的小结,更重要的是还要了解“回文联”、“叠字联”等的特点。简而言之,教师在对待日积月累教学时,应充分认识该板块的编者意图,明确其定位,挖掘其人文内涵,在积累运用过程中下足功夫,从而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趣法合用:“日积月累”的四环导学面对“日积月累”这么丰富的语文资源,教师该如何展开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趣”、“法”、“合”、“用”四环入手展开导学,分别是一环导趣,绕趣定学;二环觅法,依法导学;三环整合,以合统学;四环活用,促用致学,以此尝试解决“日积月累”“怎么教”的问题。一、一环“导趣”,绕趣定学一说到积累,很多学生就会摇头苦叹。其实,积累也需要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是新课程对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可能在学生面前显得枯燥乏味的“日积月累”,我们教师就应该本着一颗善于发现“趣”的心去挖掘文本的趣味,尔后围绕着“趣”进行教学。1、寻词品句 文本藏趣“日积月累”包含内容很多,其中的对联、歇后语很受学生欢迎。其内容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有趣的信息,教师应善于在文本中寻词品句,挖掘文本中所藏之趣味。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再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宿迟,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些民间传唱的耳熟能详的谚语,生动有趣,意味纯真。2、链接情趣 文本探趣教学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着力选择充满情趣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情境创设,巧设名目,尽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动一动,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写一写,从而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体验与学习能动性。课例:四上语文园地一中的对联,教师可采用故事导入。清代,以诗、字、画著称的郑板桥,早年活动在扬州。他虽说家中并不富裕,却常常拿卖画得来的钱周济那些贫寒的百姓。 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去游玩。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郑板桥皱眉一想,急忙返回家去,从家里拿着东西,进了贴对联的这家。这家主人一看,郑板桥送来的东西,正是自己需要的,非常感激,并问道:“您怎么知道”郑板桥说:“我一看门上的对联心里就明白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对联上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六七八九二三四五缺衣少食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采用故事引入,然后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讲解对联的常识。故事导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且在故事中包含了对联的丰富信息,为下一步讲授对联的常识做了铺垫。这样融信息情趣为一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能。3、评词论句 文本学趣学“日积月累”的一贯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变换着花样反复诵读,直至读得烂熟于心,久而久之,总感觉教与学皆有失情趣,还少了语文味!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时,采取以下几步,就上得风生水起,诗味横生。形式的匠心独运,使学生看得赏心悦目,自生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下面是美化后的“日积月累”。花诗 正月七月 梅花香又香栀子头上戴二月八月 兰花盆里装丹桂满枝黄 三月九月 桃花连十里菊花初开放 四月十月 蔷薇靠短墙芙蓉正上妆 五月十一月 石榴红似火水仙供上案六月十二月 荷花满池塘腊梅雪里藏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还远远不够,还须用读和吟理解每种花的特点。读,有扫除生字词障碍的初读,有感知节奏的示范读,有嗅醇美的花香和赏姹紫嫣红的花色的想读,学生读得陶醉于浓郁的花香和应接不暇的花色。学生一唱一和,一唱多和,浅吟低唱,在香气迷人的花的海洋里信步,在诗行中走过烂漫的四季。 二、二环“觅法”,依法导学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这“法”就是要遵循的教育规律。那学习这样综合性的知识,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教育规则呢?我以为重在积累,重在自悟,巧在延伸,巧在点拨。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日积月累”的特质,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1、“主题”:广博知识区例如,以成语为主题的“日积月累”,就可以采用成语大擂台,成语大比拼的方式激发学生学成语,记成语,用成语的积极性;再如以古典诗句为主题的“日积月累“,就要遵循诗句本身的意境,采用诵读体悟,描摹想象的教学策略。课例:四上第二单元(主题是关于动物的成语)组织形式:成语擂台。第一关:快速题板。(裁判出一题目,看哪一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的成语最多。)如:请写出“一”字开头的成语。请写出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第二关:快速抢答。(裁判出一题目,看哪一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说出的成语最多。)如:请说出表示时间短暂的成语。请说出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请说出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第三关:成语接龙。(接不下去者为失败者,谐音也可)中国成语源远流长,其含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浓郁的文学色彩为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成语,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而且会使他们对祖国传统的文化产生消极情绪。所以采用游戏法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2、“想象”:再现知识区“日积月累”中有很多优美的诗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学习优美诗句时,可配上一幅赏心悦目的画,用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学生在吟诵诗句时,感受诗句的意境美时,一并把诗句记在了心里。如教学三下园地二中的一组田园山水诗句,我们可以采取“想象”这一方法,让美景再现。师:同学们,好好读读这些诗句,选择其中一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略)师:你能读出诗句的意韵吗?你的朗读能否也能让别人看到这样“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景象呢?指导学生诵读。师:刚才我们用嘴读出了诗句的意思,你能用笔描绘出诗句的意境吗?学生描绘诗句的景象,交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然美景。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再通过画一画想象诗句的意境,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然风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具象经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而且在转换语言描绘风景中锻炼了学生语文能力。三、三环“整合”,以合统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日积月累”的教学定位,“日积月累”首先可以独立成一个整体,但它又是依附于本单元的主题需要选编而成的。所以,它既是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独立篇章,又是对本单元主题学习的深化拓展。因此在教学“日积月累”时,我们要“整合”。所谓“整合”,笔者认为可以从内整和外融入手。1、内整:整于文本之内的日积月累“日积月累”的内部整合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有效整合学习园地中其他的模块,如“我的发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等;其二有效整合日积月累与阅读教学。内整1:日积月累与其他模块的整合语文园地中有不同的模块,如在教学四下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主题是反映自然现象的谚语时,笔者认为可以整合“我的发现”展开教学。在品读完“我的发现”中关键字词所包含的含义之后,适时引导,我们刚才发现句子中有些关键的字词所带来的不同的表达效果,请同学们用心读读“日积月累”,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用“发现”串起这两个板块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探究的精神。内整2:日积月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日积月累”在单元中是特别的存在,它是对本组课文学习内容的补充,这部分的内容不能单独列出来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相机补充。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 出示“有志者事竟成”;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出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让孩子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读一读背一背格言,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心中深化,用小积累影响大积淀。2、外融:融入文本之外的日积月累拓展“日积月累”的知识外延,有效整合一些文本之外的信息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四下园地三中的谚语,在前面提到的内整之后,我们可以再进行外融,补充其他的谚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拓宽知识外延。如整合其他的谚语:“云层如高塔,不久雨哗哗”“青蛙叫,大雨到”“燕子低飞要落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等。而在学生充分感受这些谚语所包含的祖先无限的智慧之后,再次整合一些不同地区所反映同一个节令所不同气候的谚语,如山东和黑龙江关于清明的谚语“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从这些谚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地方的清明前后天气以阴雨为主。这样让学生在拓展延读、发现辨析中明白关于反应天气等自然现象的谚语是当地百姓根据当地千百年的自然规律总结出的经验。四、四环“活用”,促用致学 学习语文,目的是为了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其中,运用语言是最终目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同理,学生在学习“日积月累”后,更要“活用”所学知识。而事实上,学生所学的“日积月累”却常处于休眠状态,不能学以致用。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致用致学呢?1、启动:依托文本致用致学不少“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和单元主题相符,如十册第七单元中的四字词语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说话情态等方面的词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把这些词语活用。“满面春风”形容王熙凤的仪态,“巧舌如簧”形容她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再如九册第一单元主题是读书,在学习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时,结合课堂教学引用“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些名句。如此举一反三,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语言,在积累语言后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依托文本,启动日积月累的致用致学。2、出发:凭借习作致用致学积累的东西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语言交流、写作中去,我想这是“日积月累”的目的之一吧。如五下第七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而本单元日积月累是“文质彬彬”“神采奕奕”等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四字词语,我就结合这些词语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人,哪些词比较适合他,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他的特点。通过对这些词语的交流沟通,学生对人物特点把握得更加正确了。在准确把握并积累了这些词语后,让学生用上这些成语写一个片段。如此,能凭借习作把日积月累所学得到活用。3、前进:放眼生活致用致学新理念下的语文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如在教学六上第四单元的 “日积月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