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作文教学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策略.doc_第1页
小学论文:作文教学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策略.doc_第2页
小学论文:作文教学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策略.doc_第3页
小学论文:作文教学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策略.doc_第4页
小学论文:作文教学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策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教学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策略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会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凝聚着个体生命的情致。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策略既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更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尊重生命,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需求: 新加坡教育部在颁发给每位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是如此不同,每一个都是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抱有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确实,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人类特殊的认知活动,但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从生命活动层面关照作文教学,作文应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灵气的展示,认识、情感的宣泄,是最富个体创新性的作业,也是语文应用能力最重要的体现。“情动于衷而言于外”,作文这种直抒胸臆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与真心相通和真情相牵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感受,它是以学生个体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情感主体那种关心自我存在的显示。要使学生作文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的成为习作的主人,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人生。我们要做的是:一是从学生的交际需要出发,每次作文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从而产生习作的欲望、需要和热情;二是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以此来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写作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爱写乐写,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自发的需求。二、直面生命,让作文展示生命的原生态: 据报载,某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本是一个引导考生切实关注自我、深切表现真实感受的好题目,可是,江苏批卷老师统计,该地考生中胡编乱造父母离异或贫困失学面临选择的不下30%。作文的虚假和空泛,一方面反映学生生活积累、知识积累的贫瘠,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作文教学的弊端: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根本上有违作文生命活力的本真,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必将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那真是作文教学的悲哀。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套话。作文应当是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命活动的。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也是最珍爱的。如果学生在作文时能以自我为中心,以熟悉的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生命活动为半径画圆,那么,他们的作文自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从“真”字入手,让学生作文表达生命的原生态,回归本真的作文,乃是作文的最高境界。1、展示内心世界的生命轨迹: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作文中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捕捉心情的瞬息变化,宣泄喜怒哀乐的情绪。冰心曾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见此时此刻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纸上。”小学生的习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文应当是学生心灵的独白,情感交流的园地。几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写“心语”,并把“心语作文”分成三大系列:l 人际关系系列:主要写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引起的内心种种矛盾冲突;l 心理独白系列:让学生表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挫折苦闷;l 成长发展系列:让学生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取得进步而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有个学生在分数一文中记叙了自己的测验成绩引起父母情绪的喜怒变化,作者真实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烦恼:“分数,让我喜欢让我愁。” 妈妈,我想对你说则是另一个学生在双休日被家长安排上各类补习班而与许多“东西”无缘:不能看电视,不能踢足球,无奈地在日记里诉说心声:“妈妈,您这样做,想为我的人生写下美丽的篇章,但对于我的童年来说,少了很多回忆的故事。” 这样的作文,真正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写出了真我风采,从而实现了“我手写我心”。 2、描述实践活动的生命轨迹: 活动是生命活动的轨迹,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孩子们的生活,成为生命赖以存在的本质表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最具生命活力,也最喜好活动,让作文来全面地记叙学生的各种活动,就能确保作文从“真”起步。活动作文要求记叙的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如从活动空间看,有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等;从活动内容看,有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社交活动、家务活动、旅游活动等,作文描述实践活动,即是为学生打开了生活的大门,生活浩瀚如海,学生习作,以活动为切口,沟通生活,作文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如,时至深秋,带孩子们去赏秋,尽情地漫步于秋的怀抱后,让他们写写对秋的印象。翻开作文本,我仿佛又一次步入了秋的画卷,学生们有写秋的色彩的;有写秋的足迹的选录两首小诗于下: 枫叶红了 我把秋天带回家枫叶红了 秋日 我提着一个大竹篮 小弟说是淘气的小金鱼游上了枝头 走到村边的小河旁 捋了一串火火的红叶,绕在篮挽上爸爸说看来秋也爱喝点酒 我走到田埂旁, 采了一朵蓝色的马兰花。围在篮沿上妈妈说 我走到桔树旁这上面写满了醉人的秋 摘了几个桔子放在篮里边 我走到草丛里我说呀 捉了一只花蝴蝶,停在我的花朵上是美丽的秋姐姐正害羞 秋阳洒满了竹篮 我把秋天带回家 作文走进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让作文展示他们生命活动的轨迹,作文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歌唱,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作文教学才会鲜活生动起来。三、呵护生命,给学生以表达的自由:作文是学生生命原生态的展示,表达的是小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那么可能他们所表现的主题相对幼稚,甚至会有错误,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成人有相当的距离,但只要是真是健康的,就应该得到尊重与呵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习作改革的核心已成为小语界的共识: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童言童真写童心童趣,不人为地设置模式与套子,不手握所谓的“中心”与“立意”的尺度,去垄断学生的思维,多一份体贴,多一分关爱,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那么发自内心充满灵性富有个性的文句才会自然流露在他们的习作上。1、 开放思维方式,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表达。社会的进步需要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才,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保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对学生不同的认识感受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如写妈妈,可写妈妈的勤劳、善良,也可写妈妈的缺点、不足;写雪,既可写雪的纯洁,也可写它的冷漠 2、开放表达形式,爱护个性化的话语倾向 (1)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完全不必只局限于记叙文,开放文体,让学生写童话、寓言、科幻故事、调查报告、产品说明、广告词、建议书、主持词、日记、随笔、诗歌等。这既是发展的时代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作文就能闪现学生个性的风采。2、 爱护个性化的言语倾向: 小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著名作家胡旭湖说:“儿童们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或许小学生习作中的言语不尽规范,不够标准,但却是童心童真的直接体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小天使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完成的作文呢?请读读这些虽然稚嫩但又那么富有灵性的话吧! “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 或许他们说得不太好,但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四、扶持生命,让作文提高生命的质量: 韩军在论述语文教育与精神教育的关系时指出:“言语是人的精神的最基本的构成物,是人的精神本质。”由此他做了形象的比喻: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领进一个新天地!确实学生在学习母语,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能力时,也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的生命过程。作文本来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它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升华。也就是要通过作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从关爱并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点拨、去引导,去扶持,让作文与做人一起成长。 1启示悟性:所谓悟性,就是一种能从森罗万象的事物中有一种本真体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摸,去亲身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用敏锐的感觉去捕获作文的信息。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能于风光奇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鸟的啾啾,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 果的酸甜只有用心灵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学生的作文越是濡染这种“感情色素”的东西,就越是鲜活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反之,缺乏感悟的生命活力,他们就不会为善而激动,为美而欢呼,为丑而伤感,为恶而不平没有感悟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情感的生活是荒漠的。让我们的作文教学重视悟性的培植,在塑造一个个丰富美好的体悟的心灵的同时,学生的习作园地,也必将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2、培植灵性:如果说悟性是一种能力,那么灵性是一种才气。它在作文中呈现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作文可以把学生教聪明,也可以把学生教蠢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灵性是培育、激发还是漠视、扼杀。培植灵性,首先必须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是学生作文的专利。 其次,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培养灵气,决非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要求我们为学生铺设一道人文背景。因为生命需要养分,习作则需要知识的积淀。具备了各方面充实的积累,就能激发作文的灵感,提升审美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从中外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丰盈自己的生命,写作的灵性定能“厚积而薄发”。 3、铸塑人格: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唤醒。作文教学尤为如此。作文是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的反映。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就是人生方式。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关注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人生意义,努力使学生的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让学生用自由之笔书写体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