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竞赛辅导方法探讨.doc_第1页
自然(生物)竞赛辅导方法探讨.doc_第2页
自然(生物)竞赛辅导方法探讨.doc_第3页
自然(生物)竞赛辅导方法探讨.doc_第4页
自然(生物)竞赛辅导方法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生物)竞赛辅导方法探讨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 黄育稼教师要出成绩,靠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参加业务竞赛、撰写论文;二是通过学生来出成绩,如中考、竞赛等。浙江省在1994年进行了首次生物竞赛,1995年进行了第二次生物竞赛,1996年进行了第一届自然竞赛,1997年第二届,1998年停了一年,1999年进行了第三届自然竞赛,2000年进行了第四届自然竞赛,2001年进行了第五届自然竞赛(奉化市在赛前临时取消,许多学校精心准备而没有参加),2002年进行了第六届自然竞赛,奉化没有参加,2003年进行了第七届自然竞赛,明年将进行第八届自然竞赛。一、分析历届竞赛试卷,把握命题取向综合近几年的自然竞赛生物试题的命题取向,生物试题除兼顾各种能力发展特点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侧重:1、单纯的生物学知识性考查减少,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能力型题目增多生物学科本身既是实验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生物学问题,往往要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甚至人文学科等诸多内容,从历史上看,生物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学科的共同进步,因此,随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物理、化学、数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把生物学做为背景性、情景性的基础内容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由于出题形式、设问角度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要求理解图形来回答的问题较多,而有关材料分析的试题,一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新的题型、新的角度、新的背景会不断出现,这又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特别是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在竞赛辅导中必须重视知识结构,着意各知识间的关联点,在知识网络的联结处多提出问题,抓住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例一:(第七届47题)当生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建造了大量的沼气池产生沼气。据测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是0.2立方米。而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调所用,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可以点亮60瓦电灯工作6小时。请问:(1)每立米的沼气可以产生 1.296*106 焦的能量。60瓦*6*3600秒=1.296*106 焦 (2)沼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3)经研究可知,沼气是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质时释放出来的。甲烷细菌属于 B 。A、好氧性异养型细菌 B、厌氧性异养型细菌C、好氧性自养型细菌 D、厌氧性自养型细菌(4)如果某小山村有30户家庭,生活用电每户平均100瓦,公共设施及学校用电约1000瓦。设全村平均每天用电4小时。为保证全村的正常用电,至少要建造多大的沼气池才够用?请通过计算回答,计算过程中不能被整除的,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全村一天所需的电能:W=P*T=(30*100+1000)瓦*4*3600秒=5.76*107焦至少要建造的沼气池体积是:V=(5.76*107)/(1.296*106)/0.2=222.3米32、实验设计含量增大,开放性题目日益受到重视如前所述,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是要考查的生物学能力之一,这类题目开放性强,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较好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深刻、全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生物学思维方式,有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和亲身体验的经历,相信在今后的自然竞赛中,此类题目或变型题目的比重仍将增大。例一、(第六届37题)鹰、狐狸和臭鼬是生活在某一岛上的3种动物,研究者发现岛上狐狸的数量从1993年到1999年间,由1672只减少到145只,同期臭鼬的数量增加了7倍。科学家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狐狸和臭鼬这两种该群岛特有的食肉小动物的食物差不多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假设:可能某种疾病造成狐狸的大量死亡。假如你是一位研究者,请提出两个合理的假设。假设1: 狐狸可能是某种捕食性动物的牺牲品 。假设2: 狐狸可能缺乏食物来源;3、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造成狐狸的大量死亡;狐狸有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被破坏;5、为获取毛皮,人们大肆抹杀狐狸。 。 例二、(第七届49题)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他均相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12小时。请回答:(1)你认为从这个实验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请至少说出两个结论。(2)你认为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需要改善吗?怎样改善? 答:(1)、开放性试题,只要合理回答出两点即可。例如:水蚤生活的适宜温度是25;水蚤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水蚤在20到28之间都能生存;等等。(2)、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要注意个修改的答案是针对怎样的实验目的。例如:A、假如实验要研究的是水蚤生活的适宜温度,则应该有C组实验,将同样多的水蚤在25中36小时,观察存活个体多少。B、假如实验要研究的是水蚤个体之间对温度的忍受能力存在差异,则实验设计没有补充之处。C、假如实验要研究水蚤生存的温度范围,则可将等量的水蚤分别放在不同的水温中相同时间,再一一观察存活的个体多少即可。 例三、(第六届28题)土豆切开以后进行处理,具体实验情况如下:编号块状土豆处理方法5分钟后块茎表面4小时后块茎表面(1)浸入水中不变色不发黑(2)用热水烫过很少呈现浅紫红色很少发黑色(3)不作任何处理有浅紫红色发黑(4)放入氧气中明显呈浅紫红色深度发黑 根据此实验提出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 ) A、若用水处理块状土豆,此块茎就不会发黑 B、块状土豆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 C、若隔离空气,土豆块茎中的某种物质不会变化而产生黑色新物质 D、若对土豆块茎经开水处理,可能使土豆中某种物质减少3、信息题将以生物学发展热点问题为中心,考查学生自学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生命科学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并且越来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发展,关注生物生存状态和人类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课题。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污水处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同时,以课本知识为背景,在给出的材料中求证不符合实验结论的东西,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科学、求真、务实的态度。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题将围绕热点问题展开,不仅在其意义与过程上展开讨论,同时也能通过对其科学局限性和可能形成的负面影响的探讨,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例一、(第六届41题)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 太阳光能 绿色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水和土壤 (1)图中、分别代表CO2和O2,那么其中表示CO2的是 1、4、5 。 (2)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光能 。 (3)大气中的CO2含量过高,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自然环境的 温室效应 现象。 (4)降低自然界CO2含量的途径有多种,请答出两点: 1、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2、减少煤、石油及其产品利用;3、推广使用氢能源、太阳能等。 (5)从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人类应更多地利用和使用 B 。 A、无铅汽油 B、太阳能 C、煤 D、沼气 例二、(第六届45题)某地的一个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把酸性物质释放到空气里,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底是石灰岩,近几年来湖水的pH已从原来的6.8降低到5.7,并保持在5.7不变,湖中原有的鱼是河鲈和鲑鱼。钓鱼运动员抱怨说,自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不断减少。而工厂的科研人员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工厂放出的酸性化学品对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实验是这样做的:科研人员用一只大容器,取来该湖的湖水,并维持pH在5.7,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兴旺成长。假定你是评判者,来对这项实验进行评估,请你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及理由。 答:工厂科研人员所做实验及依据此实验所得结论有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因为该实验测量不出下列因素,或根本没有考虑到,而这些因素都对河鲈和鲑鱼有重大影响的:1、酸对河鲈和鲑鱼的食物数量多少的影响;2、酸会对河鲈和鲑鱼的鱼卵或幼鱼的影响;3、由于降水量的不同所造成的pH季节性涨落的影响而对这两种鱼的影响;4、由于酸与石灰岩所造成的进入水域的重金属的多少以及对鱼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例三、(第七届45题)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是十分迫切的事,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1)(6)是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制取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 通电(1)电解法:2H2O=2H2+O2 催化剂(2)甲烷转化法:CH4+H2O=CO+3H2 1000(3)水煤气法:C+H2O=CO+H2 高温(4)碳氢化合物热裂法:CH4=C+2H2 高温(5)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2H2O=2H2+O2(6)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6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是哪几种?并逐条说明理由。答:在6种方法中(1)、(5)、(6)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将来电力充足时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分解水获得氢气;(5)太阳能是用之不尽的廉价能源;(6)利用催化剂可大大加快水的分解二、辅导方式探讨(一)、竞赛的组织工作:1、学校领导的重视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支持。参加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出好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准备不充分,仓促应战。建议从初一抓起,专人抓,持之以恒。理化生教师分别辅导,让学生吃饱。2、选择参赛学生坚持自愿报名选择原则,让学生报名,然后挑选对自然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参加,因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不懂时敢问肯钻,学习劲头高,自觉性强,选择这部分学生参赛比较有利。选取各科成绩优良、基础扎实的学生,这些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分析问题能力比较强,并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强,不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也不会因参加竞赛辅导而影响各学科的学习或其它学科的竞赛。尽可能选拔没有参加其它学科竞赛或很少参加其它学科辅导的学生参加竞赛,优秀的学生很全面,往往英语、数学、自然都参加,这些学生精力牵制大,平时负担重。如所选的学生精力充沛,学习时能专心致志,不会分心,负担也不会过大,也不会影响平时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得奖率较高。鼓励学生参加,激励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3、确定辅导时间时间是生命,时间是胜利的保证,到了初三各学科平时的学习都比较紧张,为不影响参赛学生的正常学习,就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辅导,必要时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不定期地进行辅导。竞赛辅导应从初一开始,因为初一、初二已辅导过的,到初三时就相对较轻松,且底气足,易取得好成绩。4、确定辅导内容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渗透较高且有开拓性的教学内容。以竞赛用书为中心,适当插些生物奥赛题。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目前的学习,使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更加扎实,并且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有利于以后学习中知识面的开拓,辅导过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深奥问题能加深理解,自行动脑,一般问题自己能鉴别对错,往深一层去考虑,并能在教室里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辅导课的兴趣,用深一层内容去刺激这些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增,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辅导的效果。辅导用书:1、自然科学竞赛导引,海南出版社,何永锡主编,99年9月;2、自然科学竞赛阶梯训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3、浙江省初中自然科学竞赛试卷汇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月;4、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指津,浙江教育出版社,沈复初、方红峰主编,1998年。(二)、加深辅导法:具体可参照高中课本的有关与初中有关联的内容。(如第六届第36题,是高中的实验题:肝过氧化氢酶)。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主讲,边讲边练,加深对要领的理解,有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仿佛已经掌握了,但实际上未必。例一:一个成年男子每100毫升血液里,血浆蛋白的含量大约是多少?(3。85克)有的学生却选7克,分析学生为什么会错?学生把100毫升血液当成100毫升血浆。例二:气体交换这一节,通过肺循环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通过体循环使动脉血变静脉血,这多数同学都知道。但肺泡里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要透过几层细胞膜(5层),学生就比较模糊。利用板画,让学生思考,细胞是立体的,上皮细胞平摆有几层膜?气体透过的顺序怎么样?一经开导许多学生马上露出了理解后的微笑。例三:心率与心输出量关系,身体强壮的人,心率次数少,用增加每搏输出量来满足对氧的需要,不健康的心脏用增加每分钟的心率来满足对氧的需要,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一般同学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要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就有困难。如某成年男子的总血量为5600毫升,储备血量占总血量的10%,心率为72次/分,每搏输出量为70毫升,从理论上计算,其循环血量全部在肺部做一次气体更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感到有困难,我分析储备血量占总血量的10%,那么是560毫升,总血量减储备血量,然后每搏70毫升*72次/分的心率,那么气体更换时间就出来了(1分钟)。一般的分析首先抓住重点,象上面把储备血量先拿出来。然后一步步分析,学生易懂。例四、人体产生尿素的主要器官是(A )、肝脏 、肾脏 、胰脏 、心脏此题容易错解为B,原因主要是有些学生由于受日常生活的影响,再加上平时学习时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想当然地认为尿素是由肾脏产生的,而误选B。其实人体的尿素是在肝脏中合成的,然后通过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排出体外,故正确答案为A。例五:用颜色不同容积相同的玻璃罩分别罩住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光照相同的时间后,罩内氧气最多的是( D ) A.绿色罩 B.红色罩 C.蓝紫色罩 D.白色罩 解析:由课本知识得知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而就认为红光和蓝紫光下光合作用最强,结果误选B或C。殊不知,色素对各种可见光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所以全光下要比单色光下的光合作用更强。正确答案为D。 例六、能正确说明酶特性的是( D )A、酶都是蛋白质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A供选答案是对酶概念的迷惑,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B供选答案指明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是正确的,但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是对酶的特性的证明的迷惑,我们通过实验知道酶是可以在试管内起催化作用的。C供选答案是对酶会受温度影响这一特性的迷惑,因为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正确答案应是D。例七、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D )A、水进入肠胃里B、精子进入输卵管腔中C、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这道题A、B、C都有可能被误选,误选的原因是学生对内环境的概念理解不透。所谓内环境就是指高等动物体中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的细胞外液,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而本题中的肠胃、输卵管腔均是属于外部环境。而C项“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里”这是发生在细胞内,所以也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三)、实验观察法: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因此,紧密地配合辅导内容,适当做补充实验相当重要。如观察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变:取新鲜动物血液放在透明玻璃杯内,凝固后观察。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呈鲜红色,紧贴杯壁的部分呈暗红色。用刀划开血块,翻起,几分钟后由暗红色变鲜红色。又如胃液对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实验,利用学生家长,到医院里弄一小杯胃液,把一块薄薄的牛肉片放下去,十分钟左右牛肉片变小溶化了,然后学生传递着观察,说明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再结合以前做过的唾液淀粉酶实验,使学生对酶的专一性进一步加深理解。再如利用青蛙做三个实验,先做搔扒反射,再做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利用蛙板观察蛙的肠系膜或蛙蹼);最后剪下青蛙的一条腿做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实验。一步步做下来,当学生看清搔扒反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善、破坏脊髓、剪断坐骨神经后,电刺激腓肠肌使肌肉收缩的现象。学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较浓厚的状况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学得愉快,容易记忆。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实验设计了分别向两只注入浆糊的试管滴入清水和唾液,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分钟,冷却后加碘液观察,一只试管变蓝,另一只试管不变蓝,从而说明淀粉酶有消化淀粉的作用。而在香港牛津版的基础生物学的相关实验中,设计了温度、pH值对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影响,且在实验过程中,每隔2分钟取一滴试管中的液体,滴到盛有一滴碘液的白瓷板上,记录蓝色不再出现的时间,填表分析。也许有人说:这种实验设计对学生来说太难了,可以到大学再做。可我要说:我们的实验太简单了。实验直奔结果,不注重对比分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这个实验是用来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为了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看到呼出的气体中确实是二氧化碳多这个结果,设计了让实验者直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试管中的石灰水与澄清的甲试管中的相比变浑浊,于是验证了“呼出气体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书上这个结论的深层意思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多”!但实验中的甲乙两试管根本是没可比性的,甲试管中并没有向里通入与人吹出气体的量相同的空气,怎么能和乙试管比较?(空气中是有少量二氧化碳的,如向甲试管中通入大量空气,则甲试管中的石灰水也会变浑浊,而乙试管中如吹入太多的呼出气体,则反而会变澄清。)我在上课时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们改进,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先用口吹起一个气球,再用气筒吹起一个同样大小的气球,然后把两个气球的气体分别通入甲乙两试管,再加以比较。再如,“植物散失水分”实验,直奔结果的实验方法就是用透明塑料袋罩住一带叶的枝条,现象是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说明植物叶片进行蒸腾作用。可这同样没有对比实验,不能说明水主要是从叶片散失出来的。实验分析多看重直观结果,不重视数据图表论证利用直观的实验结果来说明问题,很多时候都有其明显的优势,比如淀粉遇碘变蓝色、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萝卜条放入盐水中一段时间会变软、种子萌发时温度上升直观的实验现象是一种定性的描述,具有模糊性,终究不如定量的数据来得有说服力。比如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不仅仅只是用定性的“放入盐水中萝卜条变软”来描述,而是在实验时,用打孔器取相同口径、长度的萝卜条两组,分别称重并记录,实验后用吸水纸吸干萝卜条外面水分,再测量长度及重量填写下表(甚至还可改变盐水的浓度)。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不是吗?学会制表统计分析,学会绘制曲线图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可我们的中学生物实验中竟然没有一个这方面的训练。 只求学生摹仿操作,不求学生创新设计这一点的遗憾可以说是致命的。实验的目的除了有实践、验证以外,还有给学生提供质疑、解疑、创新设计的活动空间。看看我们的实验报告册,竟然全是让学生填写预想好的标准答案(尽管是经过实验得出的),而没有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的栏目,更没有鼓励学生改进实验的做法。而在国外的一些学生实验报告册上,随处可见:如果要想更进一步验证你会怎样改进本实验;再利用一些其它辅助设备,你能证明吗?更有直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做法。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都很重视学生设计,它是学生能力的一种综合的高级体现,学生在学习、创新的过程中去理解知识的内涵,去体现自己学习的价值。多一些让学生自我设计的实验,多一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评论性的简述题。例1 给你洋葱、蔗糖、蒸馏水及必要的工具,请设计一个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析 (1)实验原理:水分的渗透作用。(2)实验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如5、10、15、20)。制作上述各蔗糖溶液处理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用显微镜按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逐个观察装片。(3)结论:该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介于能引起与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两种相邻浓度溶液的浓度之间。该实验的设计是按照一般实验法的原理,直接通过实验组而得出结论的。例2 取相同数量的国光和红富士不同苹果品种的果实,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卡尺、刻度尺、量杯、量简、台秤等工具,设计一种测量苹离果实大小(体积)的方法,并用所测数据比较两种不同苹果果实的大小。析 苹果的果实属不规则形状物体,可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体积,即在量简内先放入一定量体积的水,然后放入待测的苹果果实,通过测量筒内体积增长情况,即可求出不同品种果实体积的大小。(四)、归纳、对比法:归纳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书中有不少处可采用归纳法。如提到关于一层上皮细胞结构的器官,只提醒学生毛细血管的壁,肺泡的壁,其它的要求学生在辅导结束后到书中去找,其他还有哪些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器官与作用,上第二节课时抽查,提问后教师归纳。又如两端都连接毛细血管网的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连接毛细血管网的静脉(肝门静脉),两端都连接动脉的毛细血管网组成什么?(肾小球)两端都连接静脉的毛细血管网在什么器官内?(肝脏)再如全身含氧多、含氧少、含养料多、含尿素多、含血糖浓度最高、血压最高、血压最低分别是什么血管等等。经过这样的归纳,学生顺藤摸瓜,对书中有的问题加深了理解,学会了如何看书,如何复习,克服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对比法可采用列表、坐标、曲线的方法。在搞清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区别,采用列表的方法。心率与心输出量,酶催化作用时与温度的关系,采用坐标比较。血糖浓度与时间,淀粉、蛋白质、脂肪初步消化时的起始器官,用曲线来表示。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求得了记忆,这样多层覆盖,层层渗入新内容,学生学得比较轻松,与老师配合默契。(五)、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自然竞赛试题中,有不少是以现实问题作为命题的载体,从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考生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考查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应用、对人类行为和研究成果的鉴别、反思和评价,这样留给考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的舞台就较大。要让自然科学与社会、与生活、与科技相联系,跟上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辅导中做适当的渗透和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非典、日军毒气弹、血吸虫病、沙尘暴、环境保护、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开发、战胜癌症的新策略、感染和自身免疫的相关研究、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带来的“生命伦理”概念、人体营养与保健等;如污水处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赤潮、空气质量报告的分析等;如绿色食品、白色污染、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如艾滋病、烟草、毒品与吸毒等等。当然当今生命科学的发展,使得作为考试素材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善于借助此类以热点问题为素材的信息题,着力培养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能力培养,是立足基础的,这里的能力是建立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上的,具体是指能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学生的生物学事实、方法、概念和原理;能理解生物学常用图、表等各种表达形式的意义,会用多种表达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学现象;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地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现实问题,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对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分类和概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每一章节知识点的典型习题,要能举一反三,做到实际联系理论,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和条件。要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剖析,不但要弄清“是什么”,更要理解掌握“为什么”(原因与条件)、“还有什么”(与其他事物、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深入理解分析,形成科学理性的认识;对一些新角度新背景下的新题型,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这类题型的命题意图是:从能力立意(决定考查哪些知识和原理)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确定设问(提出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审题找出问题的实质联系相关的学科知识写出完整答案。这就要求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住生物现象的一般规律、原理和特征,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对解题思路的剖析不仅有助于同学们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热点一:伊拉克战争与贫铀弹阅读下列一段材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贫铀弹,是指以贫铀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导弹、炸弹、炮弹、子弹等。贫铀弹以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的贫铀合金做弹芯,爆炸时,产生高温化学反应,可以用来摧毁坚固建筑物和攻击坦克。贫铀弹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仅美国就投下了至少5000箱贫铀炸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也投下了不少的贫铀弹,大量含有铀235和铀238的贫铀成分物质被以弹片或烟尘的形式遗留在海湾地区。由于战争中使用了贫铀弹导致这些地区白血病、皮肤癌等患者猛增,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具有放射性的贫铀成分属于物理致癌因子,会使生物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产生。热点二、非典型肺炎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非典型肺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其他未明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非典型肺炎主要由受感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受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个小时,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部位,这些黏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进入人体的通道。目前,科学家已分离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为了搞清楚它的来源,科学家作了基因的分析比较,发现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达到64。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的第一种方法称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即把感染病毒的细胞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病毒,然后把病人的血清滴在这个上面,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它俩就可以结合,然后加上另外一种带有荧光的试剂,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上会有荧光显现。1、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间同源性的方法叫做(基因组测序)法;2、根据材料分析,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通过(基因变异)产生的全新品种。3、快速检测非典型肺炎时,病毒与抗体之间的反应称为(免疫反应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时,玻片上有荧光显现,说明(病人感染SARS病毒);4、根据这种冠状病毒造成的传染特点,你认为该如何预防,并写出预防的措施。 SARS是一种传染病,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都是有效地 SARS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对空气的传播的途径切断是行之有效的,如病人和接触者戴口罩,保持空气流通,对空气进行消毒等 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伤人事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近日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泄漏致多人受伤事件。目前“”中毒事故的住院人数已上升至39人。据悉,中方已就清理现场、医疗护理和人身伤害等问题向日方提出赔偿要求。中国副外长王毅8月12日下午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日本遗弃毒剂伤人事件再次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近年来,河南、河北、江西等地,血吸虫病肆虐。国家环保总局月报:黄河、海河等水系污染加重 (2003-10-02 ) :“神舟五号”10月中旬发射升空。立足基础知识,热点问题最终还是考查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竞赛命题的材料来源。(六)、综合题型、开放题型的训练:今后的自然竞赛会越来越多的涉及跨学科综合问题,这要求学生在把握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突破单一学科的知识能力的限制,逐步加强学科之间渗透与综合,以体现现实生活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学习中要善于挖掘这方面的内容。例如:1、从人体健康知识角度挖掘的内容有: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吸烟、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碘在人体里的作用;糖尿病的病因;金属盐、细菌、矿物油和菇类中毒等。2、从农业生产角度去挖掘的内容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定性定量;植物渗透吸水知识与物理、化学的渗透、扩散现象的联系;植物的离子交换吸附与化学中水的净化等。3、从环境保护角度去挖掘的内容有: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导致的赤潮、酸雨、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土地沙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及大量动、植物灭绝、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等。4、从新材料和新能源角度去挖掘的内容有:在城市,有如何开发一些成本较低、机械强度较好、能完全被微生物降解的新材料聚乳酸、淀粉塑料麦秆和蔗渣餐具代替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不能焚烧的塑料制品;在农村,如何用秸秆作原料进行沼气发酵,以促进物质循环,防止大气污染,获得高效、清洁的能源等等。以上几方面的内容可将各科知识有效综合在一起。所谓开放型试题是按命题要求的发散倾向分类,答案具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惟一或者解题方法多样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问题情境,学生要自己选取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来解答,使学生“灵活运用”是这类试题突出的特点。为加强对开放型试题的研究,现将这类试题分类例析如下:1、条件开放型这种类型的试题题目给出了部分条件及确定的结论,要求学生深入认识题中的内部联系,写出能得到结论的有种条件。这类试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归纳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例1、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试写出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依据。解析本题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考查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但又不能照搬生物体区别于非生物的七个特征,要切合题设要求生物来自于池塘中一滴水,因此它们是生物的根据是对刺激能作出反应,有细胞结构,能繁殖(或细胞分裂),能自主运动(游动)。只要符合上述集几种条件即可判断生物的存在。2、方法开放型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设条件和要求,寻找切合实际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学生的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例2、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不考虑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请设计出不同方法来培育图示的植物盆景,并说明原理。解析方法1:给予单侧光照。其原理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光侧分布少,背光侧分布多,结果背光侧生长较快,植株向光弯曲生长,利用的是植物的向光性原理。方法2:将花盆横放,使植株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待植株向上弯曲后再摆正。其原理是地心引力引起生长素在近地面分布多,背地面分布少,结果近地面生长快,植株向上弯曲。此题考查了学生“能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布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用生物不同知识有不同解法,除上述两种方法外,如果题设不加限制,还可考虑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开放性。3、答案开放型标准化答案会禁锢人的思维,导致学生无条件服从书本和答案,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这类开放型试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有不同的答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答案开放的试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教与学提供更大的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综合开放型这种类型的试题只给出一定情境,表现为条件、方法和结论开放的若干组合,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自行设计相应的条件、方法和结论。例3、某地种、养殖品种及生产的某些因素如下表。请依生态学原理,选择种、养殖生物各两种,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以物质循环示意图方式展示,如有必要请作简要说明)。种植:玉米、小麦、棉花、苹果养殖:猪、鸡、牛、鸭施肥:农家肥、化肥(25千克/亩)虫害: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农药:适量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生态学知识,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条件、方法和方案具不确定性。其要点是做到投入少,产量高,要有效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要以生物能转化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为基准点。根据题设要求,种植和养殖可随意选取两种,同时可考虑设置沼气池将秸秆和粪便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供家庭生活用,沼渣供植物作肥料,植物草茎可作为养殖动物的饲料。施肥要求用农家肥,防止环境污染不用化肥。同样为避免环境污染,治理虫害不用农药,而采取生物防治方法,甚至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从而具备抗虫功能。象此类题型,给学生以较大的思考空间,有回旋余地,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可得出不同的答案,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作答不可忽视。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六)、对作业的处理法: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少不了让学生做练习,先分章节做练习,然后再做综合练习。练习一次批改一次并记分,有错的地方打记号,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让学生知错就改,并知道为什么错。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卷,对教师来说,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学生个别辅导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用来复习和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所以,学生若是抄作业或考试时舞弊,就会反馈给教师错误的信息,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而对学生本人害处更大,发现不了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老师的个别辅导失去了针对性,骗了老师更骗了自己。三、竞赛题解题探讨: 1、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 组织液 ,B液为 血浆 ,C液为 淋巴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内环境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胰腺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胰岛素 可进人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葡萄糖 浓度升高,导致 糖尿 病的发生。 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D) 3、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下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化。(省第五届复赛) 花盆浇水量施肥量1与以前相同与以前相同2与以前相同比以前少1/23比以前少1/2与以前相同4比以前少1/2比以前多1/25不浇水比以前少1/2 如果想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以比较哪2个花盆?(C) A1与2 B2与3 C3与4 D4与5 4、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OC快速上升至40 OC。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血液的流量时间/分0100150BAC15 OC40 OC15 OC50(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发生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血流量急剧增加,其意义是能将体内更多的热量带至皮肤散发出去)(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2项变化是什么?(皮肤血管舒张,可增大血液流量,皮肤温度升高;出汗。)(3)如果室温在C时刻快速下降至5 OC,该曲线将上升、下降还是不变?解释你的理由。(曲线将下降;为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皮肤血管将收缩,血流量将减小)答案:(1)血流量急剧增加(1分);其意义是能将体内更多的热量带至皮肤散发出去(1分)。 (2)皮肤血管舒张,可增大血液流量(1分)。皮肤温度升高;出汗(答全给1分)。 (3)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