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doc_第1页
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doc_第2页
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doc_第3页
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doc_第4页
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利用校园文化进行美育教育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王国维也认为,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美育“即情育”也。美育的过程,一方面是教育者用美的对象来教育人,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美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在学校里,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语文课,同学们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激发起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愿望;上音乐课,同学们屏息静听优美的歌曲,沉浸在梦幻般的音乐境界中,尽情地享受着美的愉悦:上美术课,同学们被各种绘画佳作所吸引,跃跃欲试;学校组织郊游,同学们面对着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内心洋溢着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这就是美育。但一般来说,美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再如致橡树优美、深沉的抒情。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动情的。因为,诗歌崇尚的美使学生始终处于美感的激情之中,甚至于课后,那种向上的激情仍要长久地留在同学们心中。梁启超也曾说过:“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可见,美育引起强烈的感情活动,使人处于美感的激情之中。正是这一特点,使美育的情感教育作用得以发生。利用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美育教育不仅得天独厚,或者说更有教育意义。一, 对雕塑的欣赏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矗立在校门口的“马踏飞燕”一定令他们驻步留连。因我校是中山市唯一的旅游学校,做为全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自然成为我校的重要校园文化建设之一。利用“马踏飞燕”对学生进行第一堂美育教育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关于雕塑的欣赏,我就从“马踏飞燕”开始了。首先讲述“马踏飞燕”的发现过程及来历,提起学生兴趣,原来“马踏飞燕”还有一个那么曲折的出土故事。在甘肃省武威县北门外,有一高大的土台,上有一雷神庙,故称雷台。1969年当地农民在此挖战备工事时,在一三人合抱的老槐树下发现一东汉晚期古墓,并从墓中发掘出39匹铜奔马。几人将其装入麻袋送至省博物馆。当时,它们并未引起注意。1971年,郭沫若到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见之大喜:此乃宝中之宝!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即使拿到世界上去也是一流的艺术珍品。不久,铜奔马被送至北京博物馆展出。敦煌学专家常书鸿见之激动不已,这正是他和徐悲鸿20年前谈论要找的一件珍贵文物。原来,1951年他和徐悲鸿谈论壁画艺术时,从敦煌壁画中的马谈到法国画马名家吉利古尔的马及世界各国的画马,认为无一能创造出天马行空的理想神态。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此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马首高昂,三足腾空,右后蹄轻踏一只飞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运动速度和整体平衡相统一的完美无缺的天马行空造型,是古今中外艺术家心驰神往的理想神态。可谓绝世珍宝。1983年,国家旅游局将其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现也是武威市的城标。接着,深入此雕塑的审美意义在于:为了突出天马奔跑的速度,从马头和马尾两个点分别与踏飞燕的马蹄的点构成一个倒立的三角形。这种不稳定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速度感,再加上踏飞燕的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天马飞奔速度超过飞翔燕子的雕塑内容。其实马踏的鸟是神话传说中的风神龙雀,马则是行空之天马,故称之为:超越风神龙雀的行空天马,简称马超龙雀,俗称马踏飞燕。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马踏飞燕是不准确的。最后,加深难度让学生欣赏米开朗琪罗的著名雕塑大卫,从对这个美的形象的感觉开始,欣赏他那厚实健壮的身躯,充满力量的臂膀,头部微俯,怒目直视,右腿前跨,右手下垂握石,左手拿着肩上的“甩石带”的迎战的雄姿给学生以壮美的强烈感受。几乎同时,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感情被激发了,于是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产生一种似乎有要同他一起投入战斗的渴望。在此之后,教师进一步让学生知晓圣经旧约中大卫杀敌卫国的故事,并了解米开朗琪罗当时痛恨暴君,向往民主与共和的思想倾向,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米开朗琪罗所要塑造大卫的形象,并不是要单纯再现圣经中的传说故事,而是要表达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保卫民主共和国的人文主义理想。通过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对大卫形象的感觉更清楚、深切,情感体验会更鲜明、强烈了,从而受到了美的熏陶。推而广之,让学生懂得去欣赏雕塑或对雕塑的艺术性产生兴趣,并在欣赏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产生高尚的情操。二, 对诗歌的欣赏在办公大楼的左侧是当代 “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脍炙人口致橡树。丁建华字正腔园的朗诵,配着优美的画面在教室里徊荡。教师醉了,学生也醉了,诗是感情的艺术结晶。一首好诗,能以所抒之情,拨动人的心弦,激励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诗是抒情的艺术,欣赏诗应从分析诗入手,诗有无激情,是诗的优劣的重要标准,同时要把握诗的形象和诗意,诗的情、景、意统一于形象,才能使人获得美感。该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此诗之所以采用整体象征,也由于诗人的构思意图不一定把作品题旨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要求得到另一个人的重视不只是我的抽象人格,也不是我的人格在某一具体的孤立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事例中的体现,而是我的主体性的整体,我应该把这主体性所包含的一切,把我这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样子,全部渗透到另一个人的意识里去,成为他所追求和占有的对象。”由脉脉含情到心心相印,爱情诗的美,由于展现了人格的价值面变得崇高了。爱既要心灵相通(根,紧握在地下,),更是人格的相映(你有你的铜钢铁枝,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爱情要忘我却不能丧失自我。忘我是对爱情如交易,视人格如财物的一种超越;不丧失自我是对视恋人如靠山,视自己如附庸的一种超越。只有平等才有交流,只有并进才有共勉。这种女性的自尊心理,这种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新女性的自觉与自强。同时引导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和客观的。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妙笔生花的精彩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文明,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这就是美育的教育作用。三、对当地历史文人的敬慕郑观应祖籍三乡雍陌村(与我校直线距离大概一二公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一位。孙中山先生与郑观应既属同乡并早有交往,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曾受到郑观应盛世危言的影响,郑观应还曾致书洋务巨头盛宣怀,请其将孙中山引荐给李鸿章。郑观应的主要成就在于:首先,他认为,设议院、达民情、实行君民共治的民主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决条件。其次,郑观应明确提出了工商立国、富强救国的口号,为中国经济近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郑观应特别重视西学,提倡格致,注意新式人才的培养,并设计了一整套培养人才的制度和方法,在人的近代化和文化近代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可以说,郑观应是一个务实求真的人。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富强救国”,全面实现近代化的道路、方式和方法。虽然他以思想家著称于世,但他更是一个用思想指导行动的实业经营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个风气还未大开的时代里,郑观应所言所行,不仅激励了同侪,而且也鼓舞了来者。所以我们的学生多多少少是了解和知道一些关于这位久富盛名的老同乡故事。我在介绍郑观应时同学们显得聚精会神。在读到盛世危言通论教养时,他们显得更专注了。因为在教学大楼前侧不仅有郑观应的半身浮雕像,更有该文的节选部份:盛世危言。通论。教养我中国文明开寰宇之先。唐虞之时已臻盛治。迄乎三代,文化尤隆。设学校以教士,授井田以养民。其时庶物咸熙,人怀帝德,猗欤盛哉!夫天生民,以教养托之于君,故有国家天下者,其责无过于教养。降及春秋,群雄竞伯,人各自私,生民涂炭,教养之道荡然无余。然而去古未远,遗风尚在四、书法的欣赏经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已经养成用“艺术”的眼光搜索校园文化建设的习惯。当我提到“厚德载物”时,同学们已经异口同声:在校园角落的那块大石上,镌刻两个大字:厚德。而隔石相望则是:自强。绿色草地上的四个朱丹大字在校园里特别强眼。引得学生频频驻步。如何引领学生体会书法的艺术美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周易。清华大学亦以此为校训。乾卦的“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这里“自强不息”的含义是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不懈地奋斗、进取。其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中华人民变革创新,奋斗不止。坤卦的“象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宋朝大思想家朱熹在这里注道:“至顺极厚而无所不载也”。“厚德”即地之德,“顺”是它的根本点。“地势坤”即“地至顺”,即合乎规律而动。艺术是用情感来打动人的,没有情感的艺术,也就失去了它人生命.书法家用书法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欣赏者用书法作品来接受思想感情的感染.但是书法作品如何表达思想感情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与绘画小说等艺术不同,与音乐相比,倒有类似之处。音乐靠旋律、节奏的“流动”的乐音表达思想感情,书法靠用笔有墨的点画“飞动”的线形来表达思想感情,都是极其概括朦胧的。它以点画的配搭,表现出种种的形态美,显示出不同的气势和情感力量,引人欣赏,令人心旷神怡。以行书表达的“自强”和“厚德”用笔连绵而字体独立。如“自”和“强”二字,疏密结合,显得既严紧又疏散。特别是“自”如孤傲之鹤,离鸡群。而又和“强”息息相关,相倚相偎。书法给人以美的感受,还来自线条的美。“自强”“厚德”笔画敦厚,线条流畅,用笔柔韧曲折。更能表达体会大地母亲,顺应天道变化的规律,以最崇高的“无疆”之德默默地为人们奉献一切。“自强”与“厚德”点画呼应,配搭匀称。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就要象欣赏一支乐曲那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