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播撒阅读种苗 耕种广袤森林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实践研究众所周知,阅读能使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感悟的过程,一个内化的过程。可是,在教学工作中,通过与学生的长期相处,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学生课内阅读理解能力较为薄弱,课外阅读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感觉缺少灵性,缺乏深度和广度。他们往往就篇论篇,文本内涵的理解是孤立的、割裂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比较狭隘。这样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我将两篇或多篇阅读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着读,并引导分清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比较阅读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品位。在比较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的范围,鼓励学生自己选读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有效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单篇课文整本原著比较延伸文学名著经历了历史的积淀,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学生在课本中经常能接触到选自文学名著的片段,课本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选入适合学生的名著片段,搭起沟通学生与文学名著的桥梁。可是,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在课堂中,学生接触名著的面是很狭小的,内容也是很有限的,同时,课本选入片段的改编也局限了学生零距离接触原著作品。如果能以文本为依托,引入文学原著,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更好理解课本的内容与思想,也进一步扩大了学生阅读的外围,对原著的风格、思想内涵的把握也更充分。小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对这些名家名作充满崇拜和好奇,可是在某种程度上,大师的部分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又很难读懂,如果在阅读上存在障碍,就会削减学生的阅读兴致。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以课文为基点,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触角延伸至这个领域。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学生基于以往的文学经验,普遍都知道课文选自水浒传里的一个故事。其实,放在教材中的课文已经被改编过了,避免了原著的深奥晦涩,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情感特征,读起来比较生动易懂。可是原著中出彩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细致入微的描写都是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益于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的。借助这一教材,我向学生介绍了原作及我自己的一些读书体会,告诉他们原著还要具体,故事情节更传神,原著中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满,读原著对把握人物特点能起到很大的帮助。我鼓励学生走进原著作品,激发他们对原著的兴趣,并给予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读完原著写点心得,之后开展活动一起交流。想不到,学生们在我的推荐下,不但读完了原著,还将课文的这一章节拿出来与原文进行比较,发现原作中对人物的刻画比课文还要传神,情节更引人入胜。有的学生干脆把原作中生动的词句摘录下来,有的索性列出与此书有关的问题带来学校。在学生的感染下,我也产生了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上网寻找资料,课余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不知不觉中把名著读得入木三分。另外,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我也为孩子们介绍推荐了呼兰河传,学生透过原著作品,被那份浓浓的祖孙情深深打动。文学名著对学生的影响和感染是一些平常文字无法企及的。从小接受大师作品的熏陶,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一样,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清楚。学生以课本教材为圆心,与关联的文学名著亲密接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内化了语言文字,吸收了文学感知,扩大了接触经典的半径,那么文学积累的范围面积也自然而然扩大了,品位和素养也就自然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二、同一作者数篇作品比较延伸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殊的版块,有着自身的魅力和特点。诗词作品往往渗透着诗人的人生境遇、感悟见解、憧憬向往,同一作者在不同背景之下创作的诗词,是作者不同思想,不同感悟,不同心境的写照。而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的作品通常表现出较为相似的特点和极为接近的思想,将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的数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能够使学生充分捕捉作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受到的历史影响以及思想动态,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提高阅读的品位。如,在教学柳宗元的古诗江雪时,学生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主旨不能很好的把握。我在教学时补充了诗人的生平及江雪的写作背景,同时推荐诗人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诗渔翁。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到江雪里的孤寂、凄凉、幽怨、孤高,又敢于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的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当时压抑心境的真实写照。江雪渔翁形象地反映了柳宗元贬官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侧面:一是抗争,一是隐遁。无力改变现实,痛苦无奈时,便转向超脱,自我安慰,这也是千百年来,士人仕途失意时的两种无奈选择,两种不同的心态。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了更深层次地提高,对诗歌表达的意境和主旨也就能较好地把握。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把握作品意境和主旨,也可以帮助学生丰满作者形象,深化理解文本中心主旨。通过纵向的比较,学生可以拥有一种发展的眼光来贯穿历史演变,分析人物内心,感悟思想内涵。例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将这首词与同本教材中的夏日绝句进行比较阅读。同样是李清照的诗词,却是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思想。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清晰地分析出李清照早期和后期作品迥然不同的根源在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年少的无忧浸润在如梦令愉悦的郊游之中,而对南宋朝廷腐败不能的痛恨,对项羽宁死不屈的歌颂便镌刻在夏日绝句的字里行间。后来我又补充了她的声声慢,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国破、家亡,再加上丈夫逝去,李清照这个曾经幸福的女子“怎一个愁字了得!”以课本教材为依托,借助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感性认识,在比较中更加全面地把握作者情感,既能丰满作者的人物形象,对作者某一时期或一生命运有鲜明的感知,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又能引入教材,解决原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时代背景,冲破障碍,填补空缺,呈现多元化的语文课堂学习。三、同一题材不同体裁比较延伸同一个题材可以有不同的体裁来展示,让学生在接触一个题材的同时,能领略到不同体裁的表达效果,既有同一题材的基础,又有不同体裁的比较,这样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又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如教学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样表现孩子蓬勃生气、赞美春天的文章时,我会帮助学生回顾贺知章的赞美春天的古诗咏柳,学生们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感悟到春天的美,感悟到古诗的精练与对仗美。另外朱自清的散文春也是我推荐的课外读物,在阅读的基础上说体会,写心得来感悟不同体裁带来的美感,也可以通过仿写来加深感悟不同体裁在表达同一个题材时的不同美感,以此来提高阅读的质量。又如,教学敦煌莫高窟一文时,文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精美的塑像,惟妙惟肖的壁画,及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学生阅读后,一种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情不自禁地向学生推荐了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莫高窟等,虽然是一样的题材,但作者所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和对这些敦煌艺术的毁坏以及被外国人运走而痛心万分,向世人展示中国当年的荣耀和耻辱,相信学生阅读了这样的文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有的学生第二天干脆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搬进了班级图书角,全班学生分享了阅读的快乐。把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比较延伸,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风格与特点,或于优美文字中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意味,或汲取说明文的严谨科学,亦或沉浸于唐诗宋词的意蕴悠长。学生在不同体裁文本中博采众长,使得自己的阅读拥有了深度,思想内涵也更为丰富,既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不同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不同体裁写作的手法技巧。或许学生只是有了些许初步的感知,但是,心里播下了“种子”,他日必能枝繁叶茂。四、同一主题不同作者比较延伸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作者的视角不同,感悟不同,就会向读者展示不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相同内容的文章所表达的不同内涵,让学生初步懂得相同内容会有不同的感悟。如,我在教学墨梅一课时,同时补充教学了白梅雪梅早梅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对梅花的不同情感,还为他们介绍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根据文中慷慨激昂的词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体会到了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同时又向学生推荐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虽然同是“咏梅”题材,但有的吟咏梅花玉洁冰清的韵致,有的赞颂梅花的贞洁自守的品质,有的寄托不媚世俗的气节,既全面认识了梅花的特点,又感悟了不同诗人借梅花表达的志向,领悟了作者托物言志的用意。在教学童话丑小鸭一文时,我根据题材内容所表达的内涵向学生推荐读物,像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读书的目的,不管是童话、小说,还是报告文学,其归属是一样的,让人受到教育。针对同一主题,解读不同作者的文本作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延伸了阅读的广度。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的笔下则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传达不同的情感,表明不同的内涵,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欣赏水平,更重要的是面对一个题材可以把触角延伸到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写作特点,从而感悟不同的哲理情感,同时在不同作品中间又能提炼出相同的主题内涵。这样,学生逐渐在共性中体会个性所长,又在个性中回归共性所在。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良好的阅读品性的拥有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受益一生。课外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