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2.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2.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2.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学习本课内容后,你应能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掌握以下要点1理解掌握: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2综合运用: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总结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探究以下问题1探究归纳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探究分析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2内容(1)农业: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2)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3评价(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2)失败原因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苏共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预习交流1有人说,改革中的赫鲁晓夫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种说法合理吗?提示:合理。赫鲁晓夫一方面挑战着旧的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并没有彻底摆脱旧体制框架的束缚。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原因: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内容(1)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2)农业:采取了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3结果: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原因: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2措施:开始阶段主要进行经济改革。(1)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宏观决策缺乏可行的配套措施。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行。预习交流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为什么仍以失败而告终?提示:(1)忽视国民经济平衡发展;(2)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3)改革阻力重重。3结果: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一、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在走外延发展的道路,而现在外延增长的因素已经枯竭。因此,必须把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上日程,必须依靠行政命令转向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必须重视已经开始的新科技革命等。当这些问题被提到苏共代表大会上时,只是讨论了一番,实际上,一切依然如故,毫无结果。摘自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关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论述材料三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提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上的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2)材料二中,有关苏共代表大会上对经济学者的积极建议,仅仅表现为“讨论了一番”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苏共领导层未能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对原体制的小修小补。(3)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提示:20世纪5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6070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改革、80年代中期以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是没有真正触动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例如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1)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提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的体制只是小修小补;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2)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进行,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提示: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后者的重点在工业领域。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2)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经济改革因未见成效而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后者虽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2苏联经济改革的教训及启示(1)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通过对苏联改革受挫的学习,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坚持改革开放、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以扩大地方权力解析:赫鲁晓夫不切合实际,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体现了“蛮干家”的特点。答案:c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c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答案:b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答案:b4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继承主要体现在()。a优先发展重工业b给企业放权c以市场经济为主d调整所有制结构解析:抓住题眼“继承”。a项为苏联一贯的政策,并非继承赫鲁晓夫的,排除a项;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