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东亚和日本课件(64张).ppt_第1页
人教版东亚和日本课件(64张).ppt_第2页
人教版东亚和日本课件(64张).ppt_第3页
人教版东亚和日本课件(64张).ppt_第4页
人教版东亚和日本课件(6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 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气候 河流 2 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第二节东亚和日本 一 地理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80 e 145 e20 n 50 n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1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中国 北京 韩国 首尔 临海国 内陆国 半岛国 岛国 蒙古 乌兰巴托 朝鲜 平壤 日本 东京 一 地理位置 2 范围 读图查阅 1 东亚地区有哪些国家 2 临海国 内陆国 半岛国 岛国分别是 二 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 思考 东亚的地形 地势特征 1 西部多高原 山地 东部多平原 丘陵 山地 丘陵面积广大 2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3 海岸线曲折 多半岛 朝鲜半岛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 和岛屿 日本四岛 台湾岛等 优良港湾 概括东亚的河流特点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以某条大河为例 说出其水文 水系特征 1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流量变化显著 夏汛为主 2 半岛 岛屿上河流短小流急 3 地势起伏大 河流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分布在哪里 怎么形成 有什么特点 2 气候 西部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显著 成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 海陆冬夏温差大 气压差大 海陆热力差异大 山地海拔高 气候垂直差异大 三 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数量及分布 据图分析东亚人口主要分布特征 试分析原因 地形 气候 交通 开发历史 2 城市夜晚灯光分布图 据图城市夜晚灯光分布图 试分析造成这样差别的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 试分析造成东部沿海工农业发达 人口城市众多 内陆以畜牧业为主经济落后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 平原广阔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长期耕作 土壤较肥沃劳动力充足多优良港口 交通发达经济发达 科技水平高 东部沿海地区 工农业发达 多高原山地干燥 大陆性气候明显草原广阔矿产丰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科技力量较弱 西部内陆地区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主 日本 日本的书法 感受日本 茶道 日本的相扑 相扑 武士道 新干线 日本的和服 古老的京都 一 自然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30 n 45 n130 e 145 e 130 e 145 e 30 n 45 n 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北临鄂霍次克海西南临东海和朝鲜海峡 濑户内海 日本海 太平洋 二 日本 2 领土组成 九州 北海道 四国 本州 日本海 太平洋 由北海道 本州 四国 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特点 濑户内海 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约1 2亿 人口单一 99 以上为大和民族 面积狭小 人口稠密 一 东亚概况 二 日本 3 地形 地质 1 山地 丘陵面积广大 中间高 两侧低 平原狭小 多分布于沿海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2 地壳不稳定 多火山地震 3 海岸线曲折 人工海岸1 3 多优良港湾 富士山3776m日本最高峰 是一座活火山 有200多座火山 其中活火山80座 每年有感地震1500多次 平均一天4 5次 火山之国 地震之邦 一 东亚概况 二 日本 c e b f a d 太平洋 日本海 海岸线曲折 多良港 东京 横滨 名古屋 大阪 神户 北九州 一 东亚概况 思考 日本海岸线漫长 曲折且多优良港湾对其经济发展有利影响 多天然良港 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 对外贸易 大陆架广阔 利于发展渔业 独特的海岸风光 利于发展旅游业 一 东亚概况 思考 为什么日本 韩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位置较中国偏北 中国33 n 日本38 n 海陆位置 日本暖流的增温增湿 4 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 上海年温差较大 年降水量较少 大陆性强 东京年温差小 年降水量较多 海洋性强 右图中甲气候类型是 乙气候类型是 若图中甲乙是下表中的两地则甲应是 两地气候的主要差异是 甲 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 试比较两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上海年温差较大 年降水量较少 大陆性强 东京年温差小 年降水量较多 海洋性强 日本海洋性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年降水量偏多且季节分布较均匀 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夏季较凉爽 冬季较温和 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 原因是 受海洋和日本暖流影响 思考 据图分析日本东西侧降水差异及成因 日本海 太平洋 西侧 东侧 冬季 西北风经过日本海而湿润 在日本西侧受地形抬升 形成较丰富的降水 降雪 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偏少 日本海 太平洋 夏季 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吹来 在日本东侧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而西侧处于背风坡 降水偏少 日本海 太平洋 西侧 东侧 4 气候 特殊天气 梅雨 6月中旬 7月中旬 台风 8 10月夏秋 太平洋沿岸 5河流 材料 日本河流众多 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 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 从河流的长度 流域面积 水流速度 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 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 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 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1 日本河流短 流域面积小 水流急 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 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 不利于航运 水能资源丰富 思考分析 3 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 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 解释其原因 4 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冬季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 夏季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地形 6 自然资源 水能 森林资源丰富 跟地形 气候有关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河流 河流短急 水能丰富 地热 硫磺资源丰富 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活跃 渔业资源丰富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矿产资源缺乏 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石油 西亚 东南亚 煤炭 中国 澳大利亚 铁矿石 巴西 印度 澳大利亚 棉花 中国 美国 1 东亚岛国 地狭人稠 四个大岛 2 山丘为主 平原狭小 关东平原 3 海岸曲折 港湾优良 神户 横滨 4 火山之国 地震之邦 富士山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5 季风气候 海洋性强 冬暖夏凉 降水较多 6 矿产贫乏 林水丰富 森林覆盖率高 河流短促 水能丰富 自然概况 发达的 加工 贸易型 经济 三 人文地理特征 渔业发达 农业单产高 人口众多但自然增长率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东京人口密度高达6992人 km2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 发达的 加工 贸易型 经济 1 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劳动者素质高 较高的科技水平 岛国 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海运便利 矿产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狭小 京滨 名古屋 阪神 濑户内 北九州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2 工业主要分布区 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集中于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的五个工业区 多属临海型布局 1 传统工业区 想一想 岛国多优良的港湾 海运便利 降低成本 矿产资源缺乏 沿海分布有利于进口原料 燃料 国内市场狭小 沿海分布有利于产品出口 日本工业集中在 三湾一海 的原因 东京湾 伊势湾 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 存在问题 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 易受国际局势变化 经济危机等影响 污染严重 地面下沉 用地紧张 地价上涨 用水紧张 科学城 筑波硅谷 北九州 2 新兴电子工业向国土的南北两端 九州岛南部和本州岛东北部 扩展 1 太平洋 濑户内海沿岸的老工业区已呈现 饱和状态 地价昂贵 工业成本高 根本原因 2 工业污染影响严重 3 环境较好 4 有现代飞机场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支撑 思考日本工业布局向国土南北两端发展的原因是 人文地理特征 经济 3农业发达 51 东亚 日本 农业生产条件 人多地少 且多山地 种植业发展受制约 岛国 岸线曲折 海域广 渔业发达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种植业生产特点 机械化 生物技术 良种 精耕细作 水利建设 季风水田农业 1 小农经营 2 单位面积产量高 但商品率低 3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4 水利工程量大 特点 渔业发达 自然条件优越 大陆架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市场广阔 地狭人稠 饮食习惯 4 重要城市首都东京 最大的城市 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全国政治 经济 交通 文化中心 科学城 硅岛 岛 最大贸易港口 汽车城 地处名古屋区 钢城 地处濑户内海区 造船中心 地处北九州区 古都 文化旅游城市 京都 奈良 筑波 九州 横滨 神户 丰田 福山 长崎 一 东亚概况 总结 材料一 日本的位置和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及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 1 根据材料一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 日本大部分领土位于北纬30度到北纬45度之间 东临太平洋 西临日本海北临鄂霍次克海 西南临东海和朝鲜海峡 2 根据材料一 指出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 结合材料一 二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 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 工业原料依赖进口 产品依赖国际市场 沿岸多优良港湾 海陆交通便利 临海布局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 3 试举一例说明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 当代日本文化具有东西融合的特点 例如服饰方面 日本人平时多穿西服和便服 只是在节庆之日才穿和服 在饮食方面 既吃传统饭菜 也吃西餐和中餐 使用筷子和刀叉等 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课堂练习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 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同时引发多种次生灾害 材料二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 若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 等温线 请分析a b两处等温线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28 答案 1 a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b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原因 a处是海洋 b处是陆地 此时是冬季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a处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地区高 b处较同纬度两侧地区低 a受暖流影响 气温较高 b处海拔较高 气温较低 2 海啸 核泄漏 山体滑坡 火灾等其中任选二例即可 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是随大气环流和海水运动扩散 中国位于亚欧东部 太平洋西岸 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 且流经该地区的日本暖流的流向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