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doc_第1页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doc_第2页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doc_第3页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doc_第4页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课(高中化学必修1 :23)氧化还原反应学号:09030221 姓名:李雯娟 班级:09化(2)1、 说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1) 从初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进一步分析,这个反应中碳得到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从而引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2) 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从化学反应得失氧的基本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并以初中所学的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来完善其概念;同时以一定量的练习针对性的来巩固、全面理解其概念。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本节课介绍第一部分。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2、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从而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事半功倍。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3、理解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1、 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使用范围的观点。2、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学习本节知识,并通过“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怎样用“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并解决问题。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失氧的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生成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程的转化,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意义。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掌握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2、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初中知识的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必“满堂灌”,而是要由具体的例子通过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思考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提高,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并用启发性的综合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3、 说教学程序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引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学生写出硫、铁、木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 + O2 点燃 = SO2 Fe + O2 点燃 = Fe3O4 C + O2 点燃 = CO2 2Mg + O2 点燃 = 2MgO问题:这些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学生随意发挥:化合反应、氧化反应)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实现教学目标(一)、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 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 + CuO = Cu + CO2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了初中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过渡到了本节课的内容中。并问学生,此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你们觉得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独立的吗?并让同学们讨论得出初步结论,这个问题设计的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到这里老师应该指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是对立统一,不能分开的。并告诉学生知识是有阶段性的,许多概念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二)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 写出八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化学反应,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生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这八个化学反应既包括了初中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也有刚认识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有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无法分类的化学反应比如第五个。1、 C + CuO = Cu + CO22、 2Mg + O2 点燃 = 2MgO3、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4、 Fe + CuSO4 = FeSO4 + Cu5、 3CO + Fe2O3 = 3CO2 + 2Fe6、 Ca(OH)2 + CO2 = CaCO3 + H2O7、 2Na + 2H2O = 2NaOH + H28、 2Na + Cl2 = 2NaCl 接下来要和同学们一起对上述的八个化学反应讨论进行分类,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用化学价的升降来对这八个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呢?这时候学生很快就能把这些化学反应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另一类是无化合价升降的。 好,接下来老师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从得失氧的角度和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看,同学们认为哪种分类方法更有概括性?涵义更广泛?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很容易就能得出由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分类涵义更广泛,更有概括性。从而说明了这种新的分类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呢,一是很清楚的反映了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涵盖性更广;二是学习到了一种新的归纳未知类型的反应;三是为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类型反应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们把这种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命名为氧化还原反应。这个时候为了加深学生们对化合价的升降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老师要再问之前的那个问题,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独立的吗?在氧化反应中是否也发生了还原反应呢?在还原反应中是否也发生了氧化反应呢?这个问题设计的意图是要让学生在新建立的分类方法中建立对立统一的观点。(三)、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 课上到这里学生们一定会有这种疑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升降呢?”这个时候我们进入了氧化还原本质的学习。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同样我们也已经学习过了原子最外层核外电子的数目与化学反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的转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想揭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我们需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是学生们现在都习惯于从直观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此我选用了氯气和钠反应的实验来说明这种关系,这个实验的目的呢在于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就是初中我们所学过的,离子是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转变而来的。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是有电子的得失或转移的,我们说的只是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的,局限于特殊性,还没有意识到其普遍性,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告诉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化合价变化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转移,是学生的观点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这时候,学生就知道了,哦,原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呀。(四)归纳小结 那么,好,至此呢,学生已经理解和生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转移,老师就应该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小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知识的层面上,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其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在认识发展的层面上,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到一般来分析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五)巩固练习接下来我们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化合价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并对下一节课氧化剂。还原剂的学习打下基础。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从化合价的升降货电子的得失转移来说明是什么元素发生了生么化学反应。1、2KClO3 = KCl + O22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3 2Na + 2H2O = 2NaOH + H24 C + H2O = CO + H24、 说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2节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 化学反应中既得到氧又失去氧的反应2、 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3、 化学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转移的反应2、 氯化钠形成示意图 3、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得失或转移5、 布置作业(目的在于检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我情况,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