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doc_第4页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1、事故现场处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1)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和现场区域(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4)准备必需的草图梗概和图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有哪些?收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在收集到的所有物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事故的描述,以及估计的破坏程度;正常的运作程序;事故发生地点、地图(地方与总图);证据列表以及事故发生前的事件。、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有哪些?(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a.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d.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e.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a.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b.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d.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e.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f.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g.其他可能与事故原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有哪些?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寻找证人、目击者和当班人员收集证据。与在事故发生之前曾在现场的人员,以及那些在事故发生之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的人员进行交谈(不应采用审问方式)。要保证每一次交谈记录的准确性。如果需要并得到许可,可以使用录音机。应注意:洞察力、听觉敏锐力、反应能力以及证人的通常状态可能影响他们的观察能力。证人可能忽略了整个事故发生的顺序,去伪存真是重要的。、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要求?摄影或录像:1.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2.包括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爆炸引起的损害,受害者的受伤部位等,要及时拍照;3.事故发生现场全貌;4.利用摄影或录象,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绘制事故现场图:1.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的位置;2.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各构件散落的位置并做出标记,测定各构件在该地区的位置;3.查看、测出和分析事故发生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4.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5.绘制图的形式,可以是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等。6、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要明确的内容有哪些?.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分析可选择的事件的发生顺序。7、在进行事故调查原因分析,通常按照哪些步骤进行?(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分析伤害方式:受伤总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能量源和危险物质。(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8、事故直接原因分析有哪些?(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有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和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类。(2)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工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在运转时维修;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忽视使用个体防护;不安全装束和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13种。9、事故间接原因有哪些?(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10、简述主要的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经历了3个阶段,既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代表的二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对许多工厂里事故发生系数资料按如下3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泊松分布、偏椅分布、和非均等分布。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事故遭遇倾向论:是指某些人的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明兹和布卢姆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海因理希事故因果连锁论:1931年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阐明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之间的关系。事故发生不是孤立,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时间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心,以事故为中心概括了3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多米诺骨系列。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1.控制不足管理。事故因故连锁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与工作有关的原因,所谓起源,是在于寻找问题的基本的、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