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吉林省抚松县泉阳镇中学 坚美菊单元教学要求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学习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2、学习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3、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4、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单元教学主题及课时安排主题一:赏名胜 赞古人智慧 教学内容:1、教材中国石拱桥2、主题丛书:布达拉宫、曲阜孔庙主题二:慧眼寻美 教学内容:1、教材桥之美2、主题丛书:灵洁九寨沟、三千里地九霄云主题三:醉美园林教学内容:1、教材苏州园林2、主题丛书:观莲拙政园、赏菊狮子林主题四:无声的讲述者教学内容:1、教材故宫博物院2、主题丛书故宫赋、岳阳楼记主题五:古韵幽幽寄情思教学内容:1、教材说“屏” 2、主题丛书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主题六:善观察,抓特征,条理清晰巧说明(2课时)教学内容:1、教材:课后资料袋 2、主题丛书悉尼歌剧院、拉什莫尔国家纪念公园主题一:赏名胜 赞古人智慧泉阳镇中学 周梦桃 教学篇目:中国石拱桥、布达拉宫、曲阜孔庙。【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准确把说明事物的特点以及顺序。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学会分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一、导入: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荷情万种(一)拙政园,撷山川之灵秀,为世人所钟情,不愧为苏州园林之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世人所敬仰,不愧为花中之君子。你能想像在拙政园赏荷是多么高雅美妙的事吗?所以,当我听说拙政园要举办首届荷花艺术节的消息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一饱眼福了。立秋过后,天还是一样的炎热。走在路上,我还猜度着荷花是否经得起骄阳的虐待,可踏进园门,才隐约听说荷花还没有到盛放的时节。 我略带失望地走在小石子铺成的曲径上,走向了那有名的荷风四面亭。“苏州好,拙政好园林。四面荷风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炎夏惬幽寻。”这是周瘦鹃在吟唱。我站在亭边,愣愣地看着四周大片大片的荷叶。层层叠叠的绿,绿得耀眼,绿得洒脱,从四面八方把我包围融合,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化成一抹绿。我感受到一种清爽直逼我的肺腑,仿佛要洗去心灵的陈年的灰尘。这是荷风!我已经感受到了!可荷花呢?我为何找不到它的影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周敦颐在吟唱。我印象中的荷花应该是玲珑剔透的,花瓣像用淡色的红玉雕刻而成,袅袅伫立在碧波中,纤长而高傲。它不热烈如牡丹,也不忧伤如秋菊,它只是冷静地思索着、展望着。如今,面对这么多游人的期待,荷花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难道这就是它的傲气?它是君子啊,它不会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它只能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荷花美得超然,但不孤芳自赏,它总有开放的时间。它的美不是妖媚,不容任何侵犯。它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是被人欣赏,而是奉献果实。它愿放弃美丽而一心酝酿果实用它的根用它的心。我忽然间领悟到许多,心情豁然开朗。没赏到风姿绰约的荷花固然十分遗憾,但我的心里早已是荷情万种。 荷花(二)盛夏,当你漫步在荷花池畔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到宋朝诗人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你看,那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肺腑;那托浮在水面上的荷叶,青翠欲滴,那滚动在荷叶上的水珠,犹如翠玉盘中的珍珠,明净柔润。一阵微风拂过,会使你有一种暑气全消之感。再吟诵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就更觉心旷神怡了。荷花全身是宝,用途很广,既是食品,又是药物,至于供人观赏,那只不过是一种“副产物”罢了。它的地下茎鲜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矿物盐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很好的水生蔬菜;它既可生食,又可熟食,还可加工成藕粉、蜜饯和糖藕片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是妇幼老弱的良好补品。莲子,鲜可生食,也可做汤菜、甜食或蜜饯;干莲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2%,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65%,钙、磷、铁质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荷梗、荷花、莲蕊、莲须中还含有各种生物碱,荷叶还是很好的包装材料。如果说到荷花的药用价值,那就更大了。荷花的各部分都可入药。莲须,有固肾的功能;莲子,有收敛镇静之用;莲蕊,有清心、利尿、降压降烦之效;花托、花瓣,有活血祛痰之妙;花蒂(叶中央近叶柄部分)能清暑利尿荷花在我国的长江、珠江流域栽植较多,黄河流域也有分布。就品种而言,荷花约可分为三大类,四十余种。其中花藕和花香藕等品种是以向人们提供鲜藕著称;湘莲和向日葵莲等品种,则是以向人们提供莲子而闻名;而花中君子和水花魁等品种,则是专供人们观赏的。莲藕,虽然一生都在水中,但对水的深度却有一定要求。一般生长初期,以三至五寸为宜,生长后期,一般可控制在一尺左右。在莲藕的枝叶长出水面以后,一旦风折叶柄,水就会从茎管灌入,使整株莲藕烂掉。因此,莲藕的生长发育还与风力大小有关。2要求学生粗读两篇文章,并感知它们的区别。 (学生谈阅读的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明确: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去拙政园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续写荷的精神,并巧妙引用古文增添色彩。荷花分别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荷花的分布状况、品种,最后介绍了荷花的生长与水深、风力有关。观赏价值突出其形体美、情态美。食用价值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了荷梗、荷花、莲蕊、莲须。药用价值突出荷花的各个部分,这是我们读者所不了解的。全文语言平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3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过渡: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说明事物特点的文章,在筛选文章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2 阅读探究我阅读(一)、1、快速浏览中国石拱桥 思考:(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分别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常用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查找、概括。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2、局部探究。(1)请以赵州桥为例,筛选信息的方式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关注第四、第五自然段)筛选信息的方法:确定信息范围,选取关键词句,整合提炼信息。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3、说明方法及作用: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4、说明语言:说明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的特点,从文中找到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并说说哪些用词体现这一特点。(二)、链接阅读1、阅读曲阜孔庙思考:文章怎样写曲阜孔庙的,默读并画出相关语句交流批注、赏析:结合说明方法的运用,说说作者如何体现孔庙特点的2、阅读布达拉宫思考:作者如何写布达拉宫的,画出相关语言进行说明。1、 批注、赏析:结合说明方法的运用,赏析印象深刻的语言。3、 作业:总结提升我总结、我运用。1、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你认为说明文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明确:抓住事物特征,注意说明顺序。2、学了课文,你能不能选择一个方面,把它介绍给大家呢?下面我们就用课文作文的形式完成一篇短小的介绍稿。1. 课件出示要求提示。以“_的中国石拱桥/布达拉宫”为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说明文,做到抓住事物特点。提示:1. 把题目补充完整,做到抓住事物特点。 2. 课文中有用的材料和句子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改变后使用,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明。 3. 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要做到语句前后连贯。 主题二:慧眼寻美泉阳中学 王志华 姜媛教学内容:桥之美、灵洁九寨沟、三千里地九霄云教学目标:品味充满情味的文字,感悟作者笔下景物的独特之美,学习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激励学生寻美、赏美、悟美。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说你见过的动人美景。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今天老师送你一双慧眼,带你一同寻幽访美。(板书主题:慧眼寻美)二、新课学习(一)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就让我们借当代画家吴冠中的双眼去找寻“桥之美”。(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速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以及特征。提示:本文说明对象即标题,说明对象特征就是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明确: “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三)品读语言,欣赏美景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并说说你欣赏的原因。例: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本句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作为苇丛它不会“发闷”,更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把作者的感受投射到苇丛的身上,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的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晓风残月”是引用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名句,强调了细枊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雨霖铃 枊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小结: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那么宗璞又是从什么视角带我们走进昆明的呢?三、主题链接,拓展阅读(一)三千里地九霄云1.默读课文,勾画写云的句子。2.美读赏析: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云美吗?朗读并赏析勾画的美句。(比喻:这一朵如山峰,层峦叠嶂,厚薄相接处有溪流落下。那一朵如树丛,老干傍着新枝。如堆绵,如积雪,一会儿,绵和雪变化成一群白羊,一只大狗)(二)灵洁九寨沟研读思考: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九寨沟水之美的?(清澈灵动;色彩缤纷;平静温柔)2.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九寨沟水之美的?朗读句子并赏析。(例如:色阶丰富的恬静神秘水色,你,来自何方? 色阶一词表现出九寨沟水色绚烂并呈阶梯状,层次分明又缤纷绚丽,并通过第二人称你发问,简直不相信这是人间的水,抒发了对湖水的赞美之情。) 3.为什么作者说九寨沟是“灵洁”的?(沉浸在九寨沟圣洁的水里,宁静的山中,我的心灵如同被洗涤了一般,变得洁净而美好。)四、小结:美景离不开真情,“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交融方为美。愿我们都拥有一双慧眼、一颗爱心、一支妙笔,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五、作业: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画面上有高山、流水、长桥、树木、雾霭。要求学生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进行生动描述。板书设计:抓住特征慧眼寻美 修辞助美情景交融 融入情感主题三:醉美园林吉林省抚松县泉阳镇中学 坚美菊教学篇目:苏州园林、观莲拙政园、赏菊狮子林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3、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一、导入新课:大家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有“天堂”的美誉,与它拥有众多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是分不开的,这些园林之美无不叫人迷醉,我们来欣赏图片。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明确:“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具体名称,而是苏州一带的园林群体。其中比较出名的园林有: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师:是啊,苏州园林真是美如图画,我们去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明确:本文是叶圣陶先生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三、走进苏州园林(一)、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美1、师:阅读说明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出示:(1)明确说明对象;(2)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3)了解说明的结构和顺序;(4)关注说明方法;(5)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2、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3、交流解决问题(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评价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明确:“标本”,理解“标本”的意思。(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4)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并体会其作用。(二)、合作探究寻访美 1捕捉“画意美”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3)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明确:(大处)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2、品味“语言美”师:表现美的事物,同样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请找出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过渡:这么美的苏州园林,一定激起了大家的向往,下面我们随周瘦鹃的笔墨,再去苏州之名园观莲赏菊吧!四、学习观莲拙政园和赏菊狮子林速读两篇课文,关注幻灯片出示问题: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习得的方法学习课文。1、 本文的说明顺序?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五、教师小结:苏州园林的美景醉了我们的眼睛,也醉了我们的心扉。苏州的园林不限于拙政园和狮子林,苏州的美景不限于园林,中国的美景不限于苏州,让我们携着自己的书,带上自己的梦,追寻诗和远方! 六、推荐阅读:在长城上万里长城的构造中国的宫殿主题四:无声的讲述者抚松县泉阳镇中学 姜 媛 王志华教学篇目故宫赋(节选)、故宫博物院、岳阳楼记(汪曾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历史遗留建筑的地位与特点。2、学习两种文体特点。3、品读选文中具有文言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历史厚重感和对现实的警示作用。【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设想】一、展示本课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一)、故宫赋节选:1、了解赋这种文体,2、大致了解故宫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及衰落。划出优美语句进行背诵积累。(二)、故宫博物院 1、了解本文说明的结构、顺序和方法。 2、根据课后图示了解故宫的大致情况和主要宫殿的功能。 3、无声的历史讲述者,就现在故宫的开放区介绍它博物院的功能。(三)岳阳楼记(汪曾祺) 1、图片简介汪曾祺。 2、另类角度从古建筑中了解历史。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北京故宫远景图。近景金水桥边天安门,故宫三大殿图。 导语:在各种媒体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紫禁城的画面。养心殿、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漱芳斋等等我们非常熟悉的宫殿名称,会让我们想起那些在历史上或是真正发生、或是戏说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会让我们想起那些历史上曾经陌生的名字逐渐在我们眼前一点点清晰,会让我们随着自己的好恶产生对那段历史的兴趣,会让我们对那些历史古迹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穿越时空的梦想,走进曾经神秘的皇宫,品鉴它的地位,了解它的构造。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文故宫赋,学习“赋”的特点,了解感受:紫禁城的建造和明清两代的简单兴衰史。教师提示:将文中具有韵文特点的句子划出,了解修辞特点,将具有评价性的句子积累、分析,了解故宫的地位。读出其中的历史感。2、问题设计:(1)、明初成祖朱棣营建北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描摹一下它的规模。(2)、故宫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及故宫见证了什么样的中华历史? 3、教师小结,过渡下文:故宫经明清两代的营建、使用和发展,至今已经六百余年,虽经多次的修葺和维护,但是,衰老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今天,我们称它故宫博物院,部分开放展览,而它更主要的作用是展示文物,见证历史。 四 、研读文本,了解说明1、文体简介:社会科学说明文,结构简单,即总-分-总。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 明确: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2、再一次默读文章,互相合作完成故宫的结构图填写。 3、 在学生交流阅读的基础上,师提出问题同时过渡下文: 紫禁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成为人们回顾历史的一个见证,它所展示的每一件文物,都掩藏着一段时光下的秘密,也许有些秘密永远无法解开,但是它用沉默讲述着曾有的沧海桑田。放眼祖国大地,这样的遗迹比比皆是。我们下面来感悟汪曾祺的岳阳楼记。五、拓展阅读 放眼天下1、简单提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阐述名句。2、快速阅读本文,恰当的进行批注。3、思考问题:(1)、岳阳楼由谁始建?谁重修?为什么人们只记住了重修者?(2)、岳阳楼并没有多么宏伟壮观,为什么却能名闻天下,为后世景仰?人们景仰的是这座楼吗?(3)、“文以载道”、“文以载物”,我们应学会怎样的写作思想? 六、联系实际,口语训练 你曾经参观过哪些历史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你有什么感悟?你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为什么?附:故宫赋 泱泱九州,悠悠千年,故国十都,独荣京城.春秋燕赵之富饶,强元天下之大都,莽苍之境,荣辱百世,终为今日之繁华. 元璋举兵于野,掠蒙元之权,族异己之臣,统揽皇权,筑绵亘之城于金陵,群宫耸起,岿然雄伟,俯观云端,方知其势之宏,飘飘瞻逸,不禁愕然.然太祖崩,棣叛于燕,叔夺侄位,建文之不甘,纵火焚宫,烟光凝于金陵之上,十日不绝,棣叹惋.移兵回燕,大兴土木,还燕之旧都,摹已焚之宫,筑于京城,其墙之高,宫之华,地之广,势之宏,俱过矣,是为紫禁城也. 明之宫斗,实宦戚之争也.明室帝胄,皆疏于政,愦愦乎而弃世焚溺,缅缅乎而庸虚文薄.至于崇祯,虽图志而终难守宇,自缢以殉祖之基业.闯王霸宫,复之三月,遁京,复又数年,汉人之天下尽为女真族矣,然清传十世,终为外夷所驱,昔日天国,今时病夫,何也? 故宫之沧桑,此溯六十载止.忆往兮之浮华糜沸,瑟瑟生悲.春雨乍落,吟啸扼腕,方觉夜已参半,此宿难寐矣. 北京紫禁城者,皇都帝宫故址也。历时明、清两朝,江山二十四君临朝垂统,淫威四海,摄牧华夏,帝祖龙风凡四百九十又一年。囊为皇都兮凝王气,九州紫禁兮凤脔之地;宣其名为中华昂扬屹立东土神州,炎黄儿女攀夸于异域人前者,阖族骄骄之凭资也。凡文能撼天地,才具驭鬼神者,不可无齿之,作此赋。主题五:古韵幽幽寄情思吉林省抚松县外国语学校 韩慧娟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 谢美英教学内容:说“屏”、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的大门教学目标:了解屏和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的知识,感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领悟作者的幽微情思。教学重难点:感知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领悟作者的幽微情思。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出示关于屏和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的图片。屏是一种传统的家具,天津小洋楼和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建筑,它们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寄托了作者的幽微情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幽幽古韵,感知作者的情思。二、 精读说“屏”,品味屏韵 (一)阅读说“屏”,思考:1、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2、 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作者对屏怀有喜爱、赞美之情)(二)朗读诗词,体会:屏这种传统的器具具有浓浓的韵味,作者是借助什么将这种韵味体现出来的?(明确: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增添了文章的浓浓诗意,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三、赏读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的大门,感知古韵天津小洋楼和北京四合院的大门都有着丰厚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