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精五步”教案设计表课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计划课时:课时(第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导入: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独学: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自由读课文,将词语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互学: 1、读词语,并理解词语。展示交流:深邃:深奥;深奥的哲理;难懂的哲理。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婀娜:形容柳枝等较为纤细的植物体态优美或女子身姿优雅,亭亭玉立。给予::使别人得到。赭红:咖啡色偏红,类似铁锈红。一茬:就是一批、一次的意思。铸造:锻造。肆虐:任意作恶。坚韧:指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抑制:压制;控制抱怨: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吟诵: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卓越:杰出;超出一般。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目力所及:及:到,达到。表示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地方。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婀娜多姿:形容女性姿态各异,轻盈柔美。风情万种:说这个人的仪表举止有很多种,现在多指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面貌,百看不厌的意思。漫天飞舞: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雷轰电击:指那种很恶劣的环境,或者是为了渲染一种很凄凉悲惨的环境。分层练习学习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抄写课文生字2遍。回顾总结课后自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务处签名:“两精五步”教案设计表课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导入: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独学:一、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1、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理解: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望而生畏:望:看见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形容非常崇敬。 近义词:望而却步、停滞不前、缩手缩脚。伫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读3、4节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苍凉:凄凉,战火弥漫的村庄,满目苍凉。悲壮:悲哀雄壮。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因为这个地方悲壮苍凉,作者突然看见了这株柳,心里感到惊奇。)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2、学习第二部分(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枝干粗实坚硬,叶子苍郁深沉)二、学习六、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因为其他柳絮都被干旱全毁了,只有这株柳树存活下来。)理解“不可思议” 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3)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的作用。(起到作者在总结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互学:一、学习课文第八节。、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种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二、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仅仅只写柳树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展示交流:一、教材第自然段第句话叙述了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的。、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是: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的努力。、“同是一种柳相差何远”的意思是: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经历的道路及命运也有所不同,差距就很大。二、这句话不仅仅写柳树。意在:(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到,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分层练习1、第自然段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它神奇在因为它在很恶劣的环境下可以生长得那么高大而粗壮,令作者望而生畏是它不放弃一点生存的希望。它具有顽强的精神。回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