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合理设计“任务”提升课堂共同体的学习质量.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合理设计“任务”提升课堂共同体的学习质量.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合理设计“任务”提升课堂共同体的学习质量.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合理设计“任务”提升课堂共同体的学习质量.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合理设计“任务”提升课堂共同体的学习质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理设计“任务”,提升课堂共同体的学习质量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中小学课堂都在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如何从聚焦老师“教”的课堂,转型为聚焦学生“学”的课堂;如何使得“灌输中心”的课堂教学,真正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一书中谈到,“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由此,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担负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使命,必将成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团体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并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佐藤学老师认为,学习是基于合作的“冲刺和挑战”。怎样才能提供在合作中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呢?设计一份有质量的任务单能引领课堂共同体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支点。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对任务单的设计和实施还存在种种不足,导致课堂学习的效率并不高。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谈自己的反思和感想:一、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存在不足:任务多,实施过程浅尝辄止,许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到学习中去;放任自流,学生成为了“主角”,但课堂缺少应有的深度。改进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确,任务单其实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宏观思考、微观把握的思维方式,缜密构建一堂课的任务,有效组织它的整个实施过程。1、宏观上的整体思考一堂课的任务设计要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是板块状,每个活动的设置要有层次性、递进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来说,一堂课只适宜设计23个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分学习、交流的机会。举例:这是一个作文课案例不一样的乐,除了课后的作业,一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照片欣赏,感受乐的“丰富”1、照片欣赏:运用QQ群相册的分享功能,让孩子互相欣赏同伴上传的照片。2、数据对比:出示两份数据,请学生谈看后的想法?(表一:本次群相册里的分享涉及了二十多个题材;表二:第一次作文练习的素材仅涉及7个方面。)3、老师提升:吃喝玩乐是人类对“乐”最低线的要求;学会观察就就发现不同的“乐”。选材丰富了,对快乐的理解也丰富了。欣赏照片,互相说说看到了哪些不同的“乐”。看2次作文选材的数据统计,通过对比,交流自己的发现:第一次的写作对快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第二次细致观察后发现快乐可以有很多种,乐的含义可以有很多种。二、学生佳作欣赏,感受乐的“独特”1、推出学生佳作:充分利用QQ群论坛的浏览、点赞功能,让孩子互相欣赏、评价。通过课前统计,出示群论坛中浏览量、点赞数最多的几篇作品。2、小组合作学习:请学生再次欣赏这几篇点赞数最高的作品,小组讨论这几篇文章选材好在哪里?3、老师提升: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可以从多角度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这样才能把平凡的生活写出“独特”的乐趣来。小组合作讨论喜欢的作品喜欢的原因(小组讨论后,梳理出主要原因)大组分享交流三、名家作品欣赏,感受乐的“立意”1、阅读名家作品:请学生下载群文件中的文件名家作品,默读思考:名家眼中的乐是怎样的?2、老师提升:要想让“快乐”更有意义,就得在平凡小事中挖掘高品味的情趣、深层次的人生感悟。这是乐的“立意”。 学生默读群文件中的三篇作品养花的乐趣窃读记落花生,交流阅读感受。通过这三个学习活动让孩子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出选材的策略:要丰富,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有高位的立意。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知生活,认识世界,获得思想启迪,实现了一次有意义的文化生命成长。2、微观上的精心预设如果说,板块的设计是一种宏观上的设计的话,那每一个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是一种微观思考。老师必须要思考每一个版块中学习任务如何开展、深入、提升的实施方式,因此,课前老师要有充分的预设,课堂上才能真正参与到学生中间,掌握学生的学情,给予最必要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学力。如,一路花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想想你从寓言中悟到了什么?老师出示的任务单是这样的:请各组成员在组员的带领下依次分享读书所得,并将讨论出的收获填入魔袋取物卡,一个圈圈可以写一个收获;请选择一位成员填写,选择另一位成员汇报本组最大的收获;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这个学习任务相对比较开放,虽然学生的答案经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有了一些梳理和归整,但仍然是呈散点状的。但是,当几位学生的交流涉及到文本核心时,老师就用一个问题引出了课文重点段落,引出了对文本重点的探究:你是从课文的哪里悟出来的呢?基于学生讨论的焦点引出了课文重点段落的学习。老师先设计了一个心理补白的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挑水工: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破水罐: 。挑水工:那是因为我早就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破水罐: 。挑水工: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主人的花瓶里。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破水罐: 。学生通过心理补白,深刻地体会了挑水工每一句话的意思和情感。自然而然的就读好了每一句话。我觉得,这个任务单的设计、实施、深入是比较有效的。二、处理好习题(问题)与任务的关系存在不足:简单地把习题(问题)改成任务,任务缺少“挑战性”。我们在课堂上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合作的内容仍然是以往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老师仅仅是把以往的习题(问题)变成了合作的内容。改进策略: 一些探究性习题(问题)可以成为任务的内容,但是绝对不是所有任务都是习题(问题)。如果,仅仅是把以往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成合作活动的话,也许会走向另一种极端,为追求形式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我们才会这样感慨,课堂上只要一合作,时间就来不及了。我想,其实我们可能还存在这样的状态,穿着新鞋子,拎着旧鞋子,还是在走原来的老路。所以,真正的解决办法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及最近发展区,设计出能激活学生思维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一课前,让学生借助网络和课外资料做好充分的预习,并在QQ群广场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看了学生的预习作业后,老师基于学生课前预习已经能从字词、诗意、背景等方面做了搜集、分享,有了比较好自学的基础,所以,本堂课可以设计这样三个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读诗:小组内互读,相互挑战,寻找组内好声音。小组学习时,老师参与到一些小组的活动中去,截取、培植一些需要的教学资源。然后,大组交流,朗读诗歌,通过寻找班级好声音,引发组际之间的交流和挑战。老师只需要追问,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自然而来会深入到对诗意、情感的探究。第二个任务是演诗:小组讨论、研究,运用合理的资源,把这首说理诗演出来。这个活动中老师会给学生一些资料:诗的背景、一些音乐、百度搜索。这只是提供了资源的路径,怎么用,要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当然,老师仍然会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去寻找教学资源,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引导孩子们深入学习。试想,无论是配乐读也好、分角色读也好、创意课本剧也好,能选择合理的背景音乐、能还原诗的画面,不就是理解了这首诗的情与理了吗?学生在欣赏大组交流的时候自然会吸收到很多很多。第三个任务是拓展:陆游在当时的年代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一生创作了九千三百多首诗,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小组讨论一下,选择一个方面开展学习,并整理汇报。学生有学习路径,可以看老师的资源包,也可以百度搜索,完全可以从很多个方面去开展小组学习,也许会欣赏一下陆游的山水诗、史诗、爱国诗、爱情诗,也许还会去了解他生平的各种故事,并把他的生活与创作勾连起来佐藤学老师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协同学习,包含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三个要素。用这句话来验证这三个学习任务,既保住了语文教学的底线要求,读好诗、读懂诗、读透诗,也引发学生把这首诗、这位诗人读厚了,使这堂课显得无限广阔,把诗与学生的认知、生活、情感勾连起来,也引发了学生对诗人、对诗歌文化的探究。另外,本堂课的任务都是学生在共同活动中的分享、倾听、对话,实现了佐藤学老师提出的“学习是相遇与对话”的理论,既促进了组内学生合作的质量,也促进了组际之间的分享和对话。三、处理好情境与形式的关系存在问题:任务单的“要求”总是那几个版本,缺少吸引力。也许在实践初期,我们会看到许多任务单的语言方式、操作方式都有些“雷同”。 改进策略:也许,任务单怎么设计,学习活动怎样开展,学生怎样汇报和交流,这些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形式上的要求,但它也不能走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