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期末语文模拟卷2013119修改.doc_第1页
九上期末语文模拟卷2013119修改.doc_第2页
九上期末语文模拟卷2013119修改.doc_第3页
九上期末语文模拟卷2013119修改.doc_第4页
九上期末语文模拟卷2013119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2013、1)语文模拟试卷班级 姓名 分数 (全卷共5页,65小题。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第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划线字词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A.诘责 追溯 shu 一泄千里 忍俊不禁 jnB.庇护 针砭 bin 眼花缭乱 锐不可当 dngC.休憩 挑衅 xn 毛骨悚然 气冲斗牛 duD.干涸 哽咽 yn 名符其实 孜孜不倦 z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断张取义 媚上欺下 廊然无累 吹毛求疵 B辛苦恣睢 衣冠阵齐 风俗习贯 根深蒂固 C不言而喻 袖手旁观 味同嚼蜡 怀古伤今 D对答如流 重蹈复辙 唯唯连声 精血成聚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刚发行的祝福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4、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舍文轩,而取敝舆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不舍昼夜B. 行道之人弗受 得道者多助 道阻且长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顾此失彼 D. 陶后鲜有闻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鲜为人知5、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王伦让晁盖七人下梁山去“大山头”落脚是“义”,林冲拳打镇关西也是“义”。B、保尔与冬妮娅青梅竹马,在冬妮娅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然而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保尔是与妻子达雅同甘共苦,最终完成了著作暴风雨中所诞生的。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D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骆驼羡慕牛有一对非常厉害的角,于是向宙斯请求赐予,宙斯非常生气,认为骆驼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好处还不知满足,就把它的耳朵变小了这个寓言说明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往往会失去更多。第卷 非选择题(135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6、古诗文默写。(12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3)正是江南好风景, _。(江南逢李龟年)(4) ,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5)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论语中,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道理相同的一句话是“ ; 。”(8)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7、名著阅读(6分)(1)简爱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 、 、圣约翰家。 (2分)(2)下面是一位同学看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后写的“人物印象”,请你参照该同学写的示例,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也写一段“人物印象”。(80字左右)(4分)示例:史进,绰号“九纹龙”,史家庄少庄主,自幼不事农桑,喜欢舞枪弄棒。独斗少华山强盗陈达,见其英勇;义释少华山强盗陈达,见其仁厚;攻打东平府被缉拿入狱,严刑拷打而不招,见其坚韧;十两银子送金家父女,见其仗义。沙僧 朱赫来 虎妞 花荣8、请参考下列句子,仿写出一个结构,修辞与例句相近的句子。(3分)例: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9.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一条广告语是:“中国平安,平安中国。”请分析这条广告有何创意?(4分) 二、阅读。(5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0、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一处(4分)(1)吾妻之美我者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14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4分) (二)阅读下面散文,完成第1520题。(18分)故乡滋味 凸 凹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的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住几天吗?”母亲问。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晚上,母亲问我:“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的我,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日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踅(xu)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读者2011年第1期,有改动)15结合文章分析第段中“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16如果去掉第段画线句子中 “意外的”、“潮潮的”两个词好不好?为什么?(3分) 17第段中“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这句话运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人物描写方法: (1分)言外之意: (2分)18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19第段中的“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感觉” 为何大不一样?流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4分) 20仿照第段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2分) (三)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面各题。(14分)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2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2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3分) 。 。 。 2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2分)2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 。(2)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 。25、谈谈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想(3分) , 。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美丽,是如诗如画的风景,漂亮俊朗的容颜;是丰富渊博的学识,乐观豁达的胸襟;还是脚踏实地的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丽无处不在。请以“ 如此美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3)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为写作内容。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2013、1)语文模拟试卷答案第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选择题 1.C 2、c 3.C 4、a 5 D6、君子好逑万里赴戎机落花时节又逢君仍怜故乡水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米粟非不多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空1分,错1字该空不得分,共12分)7、(1)罗沃德慈善学校(罗沃德孤儿院) 桑菲尔德庄园(每空1分,共2分)(2)略(4分)仿写、请参考下列两个句子,仿写出一个结构,修辞与例句相近的句子。例: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这里分别采用的是拟人和比喻,内容都是关于人生的话题。因此仿写的句子必须也符合这两个要求,可以写出这样的句子,如:勤劳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梨耙;困难说,人生就是暗礁中行进的航船;挫折说,人生就是坎坷曲折的山路。二、阅读。(5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10、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一处(4分)(1)吾妻之美我者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3分)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要求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B项里的“欲有求于我”的“求”是“请求、乞助”的意思,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求”是“寻求”的意思;C项里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而“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中的“诚”是“如果”的意思;D项里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的“左右”是“身边的人”的意思,而“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是“两旁、附近”的意思;A项里的两个“孰”字均为“谁”“哪一个”的意思,所以选A。12、(3分)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之”字的理解。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句的“之”是代词,B句的“之”是代词,C句的“之”是助词“的”,只有D句的“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因此选D。(只要能够从“之”字所处的位置进行判断就可以了,不必分清词性。)13、(4分)因为: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每答对一点得1分,照抄原文扣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并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王之蔽甚矣”是“由此观之”的结论,而“此”指的是:“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齐国是一个大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所以必须归纳出这几点内容。14、(4分)启示:人贵有自知之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只要能答对一点,并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回答不完满酌情扣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和进行拓展思维从中获得启示的能力。要求能够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同时,获得有益的启示。能够就提出的问题,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