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doc_第1页
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doc_第2页
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doc_第3页
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doc_第4页
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 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 机房的勘察 勘查信息记录 站址选择 不同的覆盖区域的站距设置 根据不同无线传播环境和天线平均挂高来取定本地区基站的覆盖半径, 根据不同无线传播环境和天线平均挂高来取定本地区基站的覆盖半径,得到 如下的站间距离: 如下的站间距离: 密集市区基站平均站间距: 400m左右 左右。 密集市区基站平均站间距:300m 400m左右。 一般市区平均站间距:400500m左右;县市城关基站平均站间距: 一般市区平均站间距:400500m左右;县市城关基站平均站间距:500m 左右 左右。 左右。 郊区基站平均站间距:1.5左右。 郊区基站平均站间距:1.5左右。 左右 农村、交通干线基站站距设置在4km以上。 农村、交通干线基站站距设置在4km以上。 4km以上 全向站站间距一般取定向站的0.60.7。 全向站站间距一般取定向站的0.60.7。 0.60.7 站址选择 现场调查 待覆盖区域的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分布 周边基站的分布、覆盖现状 (现有网络、其它运营商的网络) 无线传播环境调查(开阔程度、平坦程度、地形地貌 、主要话务 区 、阻挡物 等) 建设条件调查(土质、场地、环保、电源引入、传输方式等 ) 机房所在建筑物的调查(建筑结构、主梁分布、建筑承重等 ) 天线安装条件调查 干扰情况调查 (寻呼台、雷达站、其他通信系统站 ) 对可能对系统信号产生干扰的信号源定位,了解 干扰源性质 ,确认隔离距离 (有干扰分析报告) 社会环境及环保调查 (学校、居民小区等) 建设单位的意见 站址选择 注意事项 1. 应对基站的覆盖距离和效果有所估计,对可能存在的 应对基站的覆盖距离和效果有所估计, 覆盖问题应及时指出 2. 应对候选点的物业产权以及有无可能拆迁有所了解, 应对候选点的物业产权以及有无可能拆迁有所了解, 尽量避开产权不明晰及可能拆迁的候选点 3. 了解候选点周围近期有无高度超过天线高度影响覆盖 效果的新建筑物建成 站址选择 区域划分-按无线传播环境分类 区域划分 按无线传播环境分类 无线传播环境分类表 区域分类 密集市区 地形地貌特征描述 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30 米(10 层以上), 周围建筑物平均楼距约 1020 米;一般在基站附近的建筑物较为密集,周围既有较多 10 层以上的建筑 物,也有部分二十层左右的建筑物,周边道路不算太宽。 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 1530 米(59 层), 周围建筑物平均楼距约 10 20 米;一般基站附近的建筑物分布比较均匀,周围主要以 9 层以下建筑 物为主,也可能有零星的 9 层以上建筑物,周边道路不算太宽。 城市边缘地区或乡镇中心区,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 1015 米(35 层), 周围建筑物平均楼距约 3050 米; 一般基站附近的建筑物分布比较均匀, 周围主要以 34 层建筑物为主,也可能有零星的 4 层以上建筑物,建筑 物之间有较宽的空间。 一般的农村地区, 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 10 米以下(以 1-2 层房子为主),周 围建筑物散落分布,建筑物之间或周围有较大面积的开阔地。 一般市区 郊区、乡镇 农村 站址选择 区域划分-按业务分布分类 区域划分 按业务分布分类 业务分布分类 区域分类 特征描述 业务分布特点 A B C 此类区域位于区域经济中心的特大城市。高 话务密集 级写字楼密集的地区,是所在经济区域内商 业务速率要求高 务活动集中地,用户对移动通信需求大,对 数据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 数据业务要求较高。 话务量较高 工商业和贸易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完善, 业务速率中等 有多条交通干道贯穿辖区。城市化水平较高, 有数据业务需求 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快、人均收入高的地区。 工商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具有相当规模,各类 话务量较低 企业数量较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和人均 只提供低速或不提供数据业 收入处于中等水平。 务 主要是山区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话务稀疏 建站的目的是解决覆盖 一般不保证数据业务的质量 D 站址选择 应按上述分类综合划分该候选点的类型 综合区域分类 区域类型 密集市区 A 密集市区 B 密集市区 C 一般市区 B 一般市区 C 郊区 C 农村 C 农村 D 高速公路、国道 省道 重要客运铁路和主要航 道 一般公路、铁路和航道 按无线传播环境分类 按业务分布分类 密集市区 密集市区 密集市区 市区 市区 郊区(乡镇) 农村(开阔地) 农村(开阔地) 农村(开阔地) 农村(开阔地) 农村(开阔地) A B C B C C C D C D D 典型区域 大城市的商务区 商业中心区 高层住宅区 密集商住区 话务较低的城中村 普通住宅区 低矮楼房为主的老城区 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城 一般县城 城乡结合部 工业园区 乡镇 风景区 农村 牧区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的一般步骤 首先,前期应该针对上述地形地貌进行必要的传播模型校正, 确定几类传播模型和典型数据。 结合当地经济、人口情况判断是否具备建站条件,确定是否 需要新增基站。 依据现场调查结果对当地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确认可以适用 的传播模型,提取相关参考数据。 依据网络覆盖现状分析是否可以通过网优方式解决问题,可 以则取消建站计划。 对待建站点,参照典型数据,结合现场地形地物分布,估计 能否达到覆盖效果,确定该站址是否满足通信需求。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施工因素判断该站址是否满足工程施工条 件。 是否符合通信工艺规范要求。 确认站址。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先选密集市区基站,接着选普通市区基站,后选郊区、乡镇基站,最后选农村、 山区、交通干线基站;先选局房(电信局房可行),再选其它站址; 选择市区基站的站址时,以有把握建的基站为依托点,然后按照相邻基站站间 距的要求在地图上逐步把扩展基站的大概位置及基站数目勾画出来; 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则网孔中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四分之一; 可当场在MAPINFO中表示出来并与原先规划的站址做对比。 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 市区选站时,站址建筑应比周围建筑高4-5米如站址是楼房,最好选办公楼, 避免居民楼、小学、幼儿园和敬老院等容易引发纠纷的场所。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300米以上), 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 一是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防止越区覆盖; 二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难度,方便维护; 三是对于GSM系统来说,并非天线越高覆盖半径越大。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及少占良田的地方; 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 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开接收信号的快速衰落; 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 时要注意信号反射的影响; 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 建网初期基站数量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点地区有良好的覆盖。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远离加油站,至少保证: 油量:12m; 501000m3 间距:15m; 10002000m3 间距:20m。 不宜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和有电焊设 备、X光设备或产生强脉冲干扰的热和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医疗单位附近 设站。 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 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 基站尽可能避免设在雷击区。 严禁将基站设置在矿山开采区和易受洪水淹灌、易塌方的地方。 基站站址不宜设置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 业附近。 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 并且需经相关部门批准。 高压线附近设站时,通信机房应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铁塔离开高压线距 离必须在自身塔高以上。 主要内容 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 机房的勘察 勘查信息记录 无线参数确定 针对站址选择的每一种方案,制定相应基站参数: 针对站址选择的每一种方案,制定相应基站参数: 候选点站址经纬度、海拔。 塔桅工艺:塔桅类型(落地塔/屋顶塔/拉线塔/桅杆等),塔 桅高度。 预建天线有效高度(相对于覆盖面)。 天线安装位置。 天线选型。 天线水平方位角、下倾角,天线隔离度。 站型选择。 设备选型。 无线参数确定 站型选择(宏基站) 站型选择(宏基站) 基站扇区配置 全向站 单扇区/两扇区 适用原则 主要解决信号覆盖;针对较为平 坦、话务量较低的区域 主要解决信号覆盖;针对有明确 覆盖需求和话务量集中的区域 主要承载话务,同时解决信号覆 盖;针对话务量比较集中的区域 主要解决信号覆盖;针对有明确 覆盖需求,当前话务较低的区域 典型使用区域 农村地区 高速公路、室内覆盖(地 下停车场) 市区、密集市区等 三扇区 功分站 服务区边界、初期话务量 不高但发展潜力很大的区 域 无线参数确定 不同的覆盖区域采用不同基站类型 密集市区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以宏基站为主体、 密集市区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以宏基站为主体、射频拉远模块辅 助用于解决建宏基站较难的区域, 助用于解决建宏基站较难的区域,解决覆盖的同时用于吸收话务 室内分布系统解决酒店、写字楼等重点区域的室内覆盖。 量;室内分布系统解决酒店、写字楼等重点区域的室内覆盖。 一般市区及下属县市城关,采用宏基站、功分站和射频拉远模块。 一般市区及下属县市城关,采用宏基站、功分站和射频拉远模块。 城乡接合部、郊区、繁华乡镇,采用宏基站, 城乡接合部、郊区、繁华乡镇,采用宏基站,功分站和射频拉远 模块,其中射频拉远用于覆盖话务量不高的区域。 模块,其中射频拉远用于覆盖话务量不高的区域。 农村、交通干线,采用功分站、 农村、交通干线,采用功分站、S11、O1站、射频拉远模块、直 、 站 射频拉远模块、 放站。射频拉远用于覆盖话务量不高的区域或交通干线;直放站 放站。射频拉远用于覆盖话务量不高的区域或交通干线; 用于覆盖较为封闭的区域,减少对施主基站的影响。 用于覆盖较为封闭的区域,减少对施主基站的影响。 无线参数确定 塔桅类型 角钢塔 圆钢塔(单管塔/三管塔) 拉线塔、杆 桅杆、抱杆 塔型 角钢塔 占地面积(含新建 机房占地) 100m (10m10m) 2 2 优缺点 造价高,结构合理,技 术成熟,安全度高,适 于爬梯、馈线安装 占地省,美观,安全度 不如角钢塔高且造价最 高 造价低,技术成熟,安 全度高,但高度受限, 一般低于20米 造价较低,应需要拉 线,楼面面积要求较 高,高度受限,一般低 20米 适用区域 郊区、乡镇和农 村 部分一般市区、 风景区及租赁面 积受限的地区 密集市区及有较 高楼房的市区及 发达乡镇 密集市区及有较 高楼房的市区及 发达乡镇 圆钢塔 60m (10m6m) 楼顶桅杆 拉线塔 851m (23m37m) 2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高度 同一基站不同小区的天线允许有不同的高度。这可能是受限 于某个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也可能是小区规划的需要; 在市区中,天线挂高应大致一致,一般城市,平均挂高35米; 大城市,平均挂高40-45米。且天线高度落差应小于12-15米。 对于郊县基站,天线高度可适当提高,以获得大覆盖。 天线高度过高会降低天线附近的覆盖电平(俗称“塔下黑”), 特别是全向天线该现象更为明显; 天线高度过高容易造成严重的越区覆盖、同/邻频干扰等问题, 影响网络质量。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选型 市区基站天线选择 通常选用水平半功率角6065的定向天线; 一般选择15dBi左右的中等增益天线; 最好选择带有一定电下倾角(36)的天线; 建议选择双极化天线。 郊区基站天线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水平半功率角65或90的定向天线; 一般选择1518dBi的中、高增益天线;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预置下倾角; 双极化和垂直极化天线均可选用。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选型 农村基站天线选择 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90、120定向天线或全向天 线; 所选的定向天线增益一般比较高(1618dBi); 一般不选预置倾天线,高站可选择预置下倾天线; 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公路基站天线选择 一般选择窄波束、高增益的定向天线; 公路基站对覆盖距离要求高,因此一般不选预置下倾角天 线; 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所选定向天线的前后比不宜太高。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方向角 天线方位角的设计应从整个网络的角度考虑,在满足覆盖的基础上,尽可 能保证市区各基站的三扇区方位角一致,局部微调;城郊结合部、交通干 道、郊区孤站等可根据重点覆盖目标对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 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密度区,可以加强该地区信号强度,提高通话 质量; 天线方位角指向区域应无近距离(50米内)阻挡物。 天线的主瓣方向偏离同频小区,可以有效地控制干扰; 市区相邻扇区天线交叉覆盖深度不宜超过10%; 郊区、乡镇等地相邻小区之间的交叉覆盖深度不能太深,同基站相邻扇区 天线方向夹角不宜小于90; 对于市区内江河、湖面的覆盖,尽量使天线主瓣方向与河岸、湖岸平 行,采用旁瓣进行覆盖。 为防止越区覆盖,密集市区应避免天线主瓣正对较直的街道。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下倾角 (1)中心市区由于基站预定覆盖范围较小,天线下倾角控制在612度。 中心市区由于基站预定覆盖范围较小,天线下倾角控制在6 12度 (2)一般市区基站天线下倾角可控制在58度。 一般市区基站天线下倾角可控制在5 (3)交通干线、郊县区乡镇基站天线下倾角可控制在35度。 交通干线、郊县区乡镇基站天线下倾角可控制在3 (4)全向基站常常存在“灯下黑”现象,特别是在基站海拔较高的情况下。 全向基站常常存在“灯下黑”现象,特别是在基站海拔较高的情况下。 建议使用带2度或3度电子倾角的全向天线。 这种类型的天线在现网中应用较多, 建议使用带2度或3度电子倾角的全向天线。 这种类型的天线在现网中应用较多, 效果较好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类型(下倾角) 天线类型(下倾角) 天线波束倾斜可以采用电子和机械两种方式:电子下倾的角 度与选择的天线型号相关,一般是固定的;机械下倾角度可 调,但是受安装配件和无线信号传播特性限制,一般不超过 15; 电下倾和机械下倾方法,产生不同的表面辐射,下倾角度较 小时,区别不大;但随着下倾角度的加大,区别较为明显, 机械倾角的天线方向图将产生畸变,而电子倾角的天线方向 图正常: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隔离度 基站的收、发信机必须有一定的隔离; 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为天线在实际安装的情况下,信号从一个天线 的端口到另一个天线端口之间的衰减; GSM系统:两发射天线之间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隔离度至少 30dB; 水平隔离度Lh2220lg10(d/)(GtxGrx) 垂直隔离度Lv28040lg10(d/) 倾斜隔离度Ls(LvLh )(/90)Lh d:天线水平间距(米);Gtx、 Grx:天线增益;:两天线在垂直面内的夹 角 ;为天线工作波长 无线参数确定 天线安装环境 对于天线附近环境主要考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和天线受铁塔、楼 面等的影响,应尽可能的利用建筑物隔离; 基站天线在安装时还应该注意其在覆盖区是否会产生较大的阴影, 安装时应尽量避开阻挡物,如:安装在楼顶的天线须注意楼顶天 面对无线信号的阻挡,应尽量靠近边沿安装。 主要内容 站址选择 无线参数的确定 机房的勘察 勘查信息记录 机房勘察 机房内的勘察内容 机房长、宽、高(梁下净高); 门、窗、立柱和主梁等的位置和尺寸; 判断机房建筑结构、主梁位置、承重情况(BTS机柜承重要求 600kg/m2,一般的民房承重在200-400 kg/m2,需采取措施增加承 重),并向建设单位陪同人员和业主索取有关信息; 机房内已有设备的位置、设备尺寸、设备生产厂家、设备型号; 交直流供电的情况,室内接地; 走线架、馈线窗的位置、高度; 其他障碍物位置、尺寸: 尽可能考虑机房设备摆放的各种方案,从中选择确定机房设备布 置方案、室内走线架布置方案。 机房勘察 机房外的勘察内容 机房所在楼层; BTS机房相对整体建筑的位置; 建筑物的外观结构; 铁塔情况及相对位置; 天馈及馈线走向; 市电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