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柏泰2005法专班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5、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心外无物 D.物是感觉的复合6、有的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8、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9.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11.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2.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16、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的是:A、“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B、“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D、“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C.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18.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1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根本质变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0、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21.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2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 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23.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25.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26.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出污泥而不染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2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2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2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3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3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32、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不变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33.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它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B.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它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D.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34、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35.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哪些事物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归根到底取决于()A.事物的客观属性 B.事物的内在本质C.人们的兴趣和爱好 D.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水平36.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37、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3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 实践是沟通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 实践是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39.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4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唯理论和经验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41.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4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3.感觉、知觉、表象是()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4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4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4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4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4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49、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血缘亲族关系 B.社会生产关系C.政治思想关系 D.社会交往关系50.劳动过程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C.人们在生产中分工协作的过程 D.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51、在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劳动者的技能B.劳动对象的优劣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质量52.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决定整个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交换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产品的分配形式53.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管理体制 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54.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55、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56.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政体是指()A.国家的政治性质 B.国家的政治结构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57.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 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5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按照一定的思想动机从事历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A.会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B.会与先进阶级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C.会与劳动人民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D.不会与任何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59.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这个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60.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两类B.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两类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两类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61.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D.政治设施和法律设施62、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 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 B 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C 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63、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D 价值标准64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65.马克思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惟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 D.道德标准66.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不同阶级之间()A.思想观点的根本对立 B.政治主张的根本不同C.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67、社会改革是()A.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与革新 B.对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变革C.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D.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68.改革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有重要作用,它是()A.实现社会制度更替的基本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C.剥削阶级向被剥削阶级让步 D.阶级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69.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B.社会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7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A.重视伟大人物的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7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C.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等同的 D.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72.科学是生产力,是因为()A.科学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C.科学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发挥其整体功能D.任何科学都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73、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74.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7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76.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生产关系的类型C.社会文明的程度D.社会制度的性质77.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A.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C.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78.下列各项体现人生观含义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79、人生观的核心是(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8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A.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C.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D.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81.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8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8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84、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三种基本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5.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区别的有()A.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是否强调意识有能动作用 D.是否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E.是否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86、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的有(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基本肯定,积极继承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87.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88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 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E 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89、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E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90.二元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E.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91.经济全球化对我们一方面是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是弊,给我国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我们必须兴利除弊,抓住机遇,化解风险。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E.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9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C.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93.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D.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E.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9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有()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E.否定之否定规律9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表现的有()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C.好事和坏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总结教训,转败为胜E.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9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做实验时,突然发现电流的变化引起磁针的偏转。他抓住这一现象深入研究,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规律,为后来发明电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事例说明()A.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人们的认识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D.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E.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97.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A.认识的客体具有整体性 B.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C.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D.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E.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9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99.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E.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100.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有()A.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E.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10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A.原始社会 B.渔猎社会 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10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风俗习惯 D.生产方式 E.国家政权103.生产方式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原因在于()A.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E.生产方式是人类从事其它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10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D.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E.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105、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106.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A.仓储包装设备 B.地下各种矿藏C.信息传递系统 D.自动控制系统E.能源动力系统107、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A.物质生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B.物质生产在任何时代都走在科学发展的前面C.物质生产为科学研究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D.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E.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0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 )A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 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 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D 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休与主体之间的关系E 交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总和109.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E.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110.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外还有()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C.民族构成 D.地理环境E.宗教信仰11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内容的有()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E.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活动1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为人民服务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3.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C.一种经济体制代替另一种经济体制D.先进的政治制度代替落后的政治制度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114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E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115.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A.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个人的命运C.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社会发展状况E.社会实践形式116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A 个人为社会作贡献,能够得到社会的赞扬和好评 B 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从社会获得更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