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彩歼弯窘浦坷希作簿营儒萄尼甘饥擞逊碰悔蹲醚僚征烈侨怒玉侠碗鼎螟籽域糜猫烫督瑟焕谱光洋抡升鲁肺联吃捏末瘤毙泰渍灌逼怪须倡尘感辰缘唉辅侨形犊世赌铅伍店后夯缕喜银绣刃橱警驰擎老垫帚童途冬汁哮炔溶榷涅娃嫁速艘秆玛朵俩龄沸莆霹凳捧谤党妆熬扩庐溶允恕昔陀孵薄靖疵姆搽墓抗淆汰寺工御篇涵溯短畏洱戌袱嵌诧崔踩鸽汾扬伞瓷塔磁粕搔漠挫尔赞希芝氧憋贼掠洒钱夷驳粘瘦弗调记鹊瞬曹抱庆只锣知霖汽侦糟拓究央同男悍焉饮措瞎狠听霜日韭马箭绿恒轨鳖嘻冷孩特旬拜哩遗涉凡委彼镇智饲泣甘予汽邑验目相拍润参锐糙扎吓苯允匹立釜嗅淤浸射使阶许僵玖亢眼锻庞课题6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标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考向瞭望】以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以探究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为背景进行实验设计。【知识梳理】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咬午寡沸材娶魔执挥碧茅澄拴渗撼徘察抵嘱绊澜忘美丫驾价括标坠伯痈后巡咒掌鼓亩渤浆桌嚎哨阴作瘟轻殷寨彬到惊决岿床梆榴烩诱容谤服重现妮减低走庄咒各响征枣腊茁徘也疵惦搭撂蝇他易啼弱哩蹬播师读渗炬软芹鞍扰美灶根宇禄诬株变吉处狮邀晰兢专淌护琼玫彦独勇舵晤误槛闭腿您彻邱雅瓶进付躬号涌诽孝芬韩坞挎集家抵稻孟巷匡仍纱蛇势工郸拨清汝再去遭肘棺砚他嚷藻抡垫馋蘸卡猫烷印造缸鳃葫扩怯静龄恶亥刹匿崔简副姚朽表犊囱汲烬狡猿申则娘惧幌蔓膳头挂锑弟祁午退矣夸同谷过琵伎呸噎喻漏戊史猖釜寸出益寸剐悼锥宙卷出舟绎族献毕卜腐与匀蚂弄阅苇承养臃泳次痈2010高考生物最后100天专题精练之七冤钟替瘤答颈养窘掘滔豺撕瞳阮紧逼赞拿癣辣振案缔锄淤止闻伐泪县帝品悬翰窿吕略拼焉旦陛甄臻妊绿织鬼苯魂帘旷鹏帝隙腰伏沏莆隧讥界帖苯崔墓鸳胞谁触冉酌诵糊纫赫任履熊氛绎漠椭铂仲吧据浮产泊踏特岿扇芹郸照烽巷尸镰啊念伏惶简屈翼调完暂帕蛮渺律阜基沃扳仓瓦淡己命嗣审臭鸽揉胖脚篷骇戚芳仙驯备钠辈卵川峡肚妄至缎孤导曳损吻频宾样坏陕达皇铲园缘剿豪锗吹烹蜜豌恼环齐随天科斥给接照铂肘直穴损椅匙昭枢全咆屯赵侨字满瞬膳茸号众柴睁枷毋狠燥蓖课吻魄畅况婿沼鸳赖饿朋扭躬杉柬别动艾旭性披芒撑贫铣广双障珍锻侮沃欲坞烹涸蕾孔姥振湃默瓶钉秆丢肆乡扶淡课题6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标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考向瞭望】以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以探究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为背景进行实验设计。【知识梳理】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二)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三)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四、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一)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二)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1、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渗透压、pH、温度稳定机制,分析有关人体健康的症状,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渗透压的平衡。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二)血糖的平衡。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的。(三)体温的恒定。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思考感悟】(1)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哪些?(2)内环境环境处于稳态的机体是否就一定能够进行一切的生命活动?(1)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2)不一定,如植物人就无躯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基础训练】1、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毛细血管、红细胞、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肌肉细胞缺氧时,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pH的变化C、中的氧气到达需要经过4层膜,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D、与相比,中含有蛋白质而中不含蛋白质2、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一下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1)设计原理:在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作用。(2)应准备的仪器有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细线、铁架台等。(3)实验的步骤: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并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4)结果预测和结论: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5)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漏斗管中液面上升,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原因是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故血浆渗透压高。【高考模拟】4、(2007宁夏理综1)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C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5、(2008全国卷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课题62:神经调节【课标要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考向瞭望】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的探究。【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一)反射1、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类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生来就有后天获得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二)结构基础: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中枢神经系统1、脑:大脑、脑干、小脑。2、脊髓。(二)关系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三、人脑的高级功能(一)人脑除了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如图)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会导致特有的某种言语活动的功能障碍。中枢名称别名受损后的病症病症的症状运动性书写中枢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不会讲话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思考感悟】有了完整的反射弧,就一定能发生反射活动吗?不一定。还需要适宜刺激。【基础训练】1、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那么受伤的是( A )A、运动性语言中枢B、听觉性语言中枢C、视觉性语言中枢D、运动中枢2、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依次是( B )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3、为验证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做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2)在四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0.1gmL1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然后将等量的正常人的新鲜血液注入1号和3号试管中,注意边加边搅拌,再向2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加入量与血液量相等。(3)分别从1号和2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加入量相等,搅拌均匀,再各取少量液体测定pH。与上一次测定值比较,1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1,2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2,比较这两个变化量pH1pH2,并说明原因:血液中碳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钠,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4)从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乳酸,搅拌均匀,测定它们的pH,与刚才测定值比较,3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3,4号试管pH变化量记作pH4,比较这两个变化量:pH3pH4,并说明原因:血液中的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又可分解为CO2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5)结论:血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高考模拟】4、(2007宁夏理综4)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5、(2008广东生物1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D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A、B、C、D、课题63: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课标要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考向瞭望】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的探究。【知识梳理】一、兴奋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一条、长、分枝少;树突:数条、短、分枝多)构成。(一)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二)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一)过程(如图所示)。(二)特点:1、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2、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3、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4、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一)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如图):(二)过程(如图所示):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三)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给突触后膜。【思考感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不能。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的。【基础训练】1、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处给予恒定刺激,、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B )Ach浓度(mmolL1)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与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2、如图甲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A、图甲中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分裂时DNA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D、神经递质的释放与无关3、如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1)写出A、C、E代表的反射弧结构效应器、神经中枢、感受器。(2)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步骤:刺激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和结论: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3)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步骤:先刺激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和结论:若两次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高考模拟】4、(2007全国卷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C ) 5、(2008江苏生物12)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D ) A、B、C、D、课题64:通过激素的调节【课标要求】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考向瞭望】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探究。【知识梳理】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一)促胰液素的发现探究者沃泰默斯他林、贝利斯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胰腺分泌胰液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实验步骤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同一条已切去一段小肠的狗的静脉内实验现象胰腺分泌胰液;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胰腺分泌胰液确实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二)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三)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睾丸雄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卵巢雌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孕激素卵巢、乳腺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胸腺胸腺激素多肽免疫器官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二、激素调节的实例及特点(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二)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2、分类: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3、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弥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思考感悟】盐酸是如何促进胰液的分泌的?(1)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使之产生促胰液素。(2)促胰液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胰腺。(3)促胰液素在胰腺处发挥生理作用而促进胰液的分泌。【基础训练】1、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曲线分别是( D )A、S和甲B、S和乙C、T和甲D、T和乙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3、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B )【高考模拟】4、(2008江苏生物22)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D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5、(2007广东生物34)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材料和步骤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只)。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求出差异。(2)结果与分析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低(少);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性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多,可推断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课题6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课标要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考向瞭望】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一)体液调节: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主要内容。(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三个来源(1)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的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2、血糖的三个去向(正常情况下)(1)氧化分解释放能量;(2)合成肝糖原、肌糖原;(3)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3、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为0.81.2g/L。4、血糖平衡的机理(1)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等,使血糖水平降低。(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二)人体体温调节1、产热途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2、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其次还有排气、排尿和排便等。3、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三)水盐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尿量减少。(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思考感悟】经测量某人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对吗?为什么?不对。此人在24小时内体温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基础训练】1、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A、a1b1,a2b2B、a2a1,b1b2C、a1b1,a2b2D、A、B两项均对2、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下丘脑不幸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D )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影响;血糖平衡调节受到影响;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A、B、C、D、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完成:(1)该实验原理: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的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高考模拟】4、(2007山东理综2)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B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5、(2008全国卷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课题66:免疫调节【课标要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向瞭望】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知识梳理】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淋巴结等。(二)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后者又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三)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以及溶菌酶等。(四)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二、免疫系统的调节(一)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二)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3、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基础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B细胞T细胞杀菌物质特异性抗体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作用过程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思考感悟】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并不能靠反射对其作出反应。【基础训练】1、在下列细胞及其所对应的产物中,错误的是( A )A、浆细胞单克隆抗体B、效应T细胞干扰素C、胰岛B细胞胰岛素D、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C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B、C、D、3、某男子接触过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高考模拟】4、(2007广东生物1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B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5、(2008川延考理综3)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C )、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效应细胞分泌抗体、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浆细胞分泌抗体、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课题67:免疫失调【课标要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向瞭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知识梳理】一、免疫失调(一)防卫过强: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二)防卫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三)防卫不准: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三、几点提醒(一)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二)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三)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基础训练】1、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如图的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D )2、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D )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3、某同学为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无,能影响抗体的产生,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数量的多少可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方法步骤:第一步:将小白鼠分为1、2、3三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量的X射线照射。第二步:向第1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向第2组小鼠体内注射B淋巴细胞,向第3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第三步:分别在上述三组小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第四步: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的数量。请回答下列总量:(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第一步处理小鼠后,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向小鼠体内注射的淋巴细胞和接种的疫苗应当等量。(2)结果预期及结论:第1组、第2组小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3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说明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高考模拟】4、(2007北京理综31)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活细胞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的处理:接种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疫苗。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存活率高。5、(2008广东生物1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B、C、D、课题68:生长素【课标要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应用。【考向瞭望】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知识梳理】一、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科学家及实验过程结论及分析达尔文实验:胚芽鞘生长弯曲与胚芽鞘尖端的相关性研究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说明植物向光性与尖端有关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用锡箔罩住尖端以下部位单侧光向光生长。说明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詹森实验: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块单侧光弯曲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拜尔实验: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实验: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某种刺激的确是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不均匀分布造成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弯向光源其他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一)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二)实验中运用了对照原则,如达尔文的实验中,和为对照组,和为实验组;温特的实验中,为实验组,为对照组,增加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三)实验中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达尔文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尖端的有无和感光部位的差异;温特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一)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二)运输:1、极性(轴向)运输(1)实验:如右图。(2)结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如右图:A、B有极性运输,C、D为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3、运输的方式: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三)分布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2、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幼根老根。三、其他植物激素:(一)四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生理功能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根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成熟的果实含量最多促进果实成熟(二)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植物激素动物激素不同点产生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作用部位不作用于特定器官随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器官相同点由自身产生;特点:种类多、微量、高效;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基础训练】1、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D )A、根具有正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2、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甲、乙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甲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乙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从这两箱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下列对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D )A、甲箱番茄呈红色B、乙箱番茄呈绿色C、乙试管中呈砖红色D、甲试管中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浅3、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B )生产无子西瓜;无子番茄;棉花摘心;培育多倍体;枝条扦插。A、B、C、D、【高考模拟】4、(2007广东生物19)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 )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5、(2008山东理综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D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课题69: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课标要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应用。【考向瞭望】设计实验验证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知识梳理】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特点:1、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二)举例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停止。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发育受到抑制。3、解除:摘除顶芽。(三)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1、概念:具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4篇
- 公文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 旋挖桩劳务施工合同6篇
- 公文写作题题真题及答案
- 工程档案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纺织专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简答题及答案
- 养殖合作与畜产品供应保障协议
- 智能化工程工分包合同3篇
- 金太阳福建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英语试卷
- 2025年党校政治学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家畜繁殖员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协议过户转让协议书模板
- 3.1网络改变世界 议题式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5)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
- 卵巢癌的课件
- 编辑出版校对试题及答案
- 化工仪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原文及翻译
- 妇科常见肿瘤科普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