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作业.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作业.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1.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2.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形成两大系统是在 a.战国b.西汉c.东汉d.唐朝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 a.技术水平不高b.生产成本低c.供皇室使用d.面向市场4.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6.对下列冶铁技术发明年代的排序,正确的是( )高炉炼铁 灌钢法 使用水力鼓风工具 a.b.c.d.7.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8.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9.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10.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11.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1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b.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c.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握13.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14.荀况荀子王制中记载:“论百工(评论各种工匠的技术),审时事,辨功苦(精巧与粗劣),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管理工匠的官)之事也。”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官府对手工业的制造、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b.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c.汉代手工业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d.官营手工业有专门的官府作坊,不能私自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15.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16.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出现雇佣关系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8.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是史籍关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记载。“便服裘帽,惟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别。”“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赴观焉。南都(指南京)服饰,在庆、历前犹为朴谨。近年以来,殊形诡制,日新月异。”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兄弟当分,异居异财。”“婚娶颇多论财,嫁女竞侈,穷极靡丽,富贵妆资从厚。”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带来的历史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材料二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哪一种形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等,材料的核心意思,即体现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状况。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其余abd三项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中制“瓷技术形成两大系统”的要求不符。3.【答案】c 【解析】【分析】由材料“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可见江宁织造局属于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形态的一种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极高,排除a。官营手工业的产品生产不计成本,排除a;主要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排除d,选c。4.【答案】a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在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供皇室及贵族消费,所以b错;私营手工业面向市场而生产,所以c错; 家庭手工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满足本家庭生活需要,属于自然经济范畴,所以d错。古代中国手工业有三大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故选a项。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比较、分析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题意。其余ab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不相关,是对题干意思的曲解和误读,排除abd。6.【答案】a 【解析】【分析】汉朝时人们开始使用高炉炼铁,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东汉时开始使用水力鼓风工具。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冶铁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高炉炼铁、灌钢法和水排出现的时间。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说明官营手工业禁止技术创新,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显示政府强化对官营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属于间接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a中美国标准化错误;b中多样化错误;d中细致没有体现。9.【答案】d 【解析】【分析】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由“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表明以福州为中心的纺织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c错误;d“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体现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是关键信息。10.【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及其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效率低下”问题,排除;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走向市场;d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成本往往比较高,排除。故选c。1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可知当时已经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东汉早已有制瓷业;c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但不是占领了整个市场,d项表述错误。12.【答案】d 【解析】【分析】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不计成本;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c项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描述的汉代漆杯底部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名字,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分类细化,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说明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d项正确。故答案选d。13.【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中记载的是亳州只有两家能织出“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的轻纱,所以他们两家“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目的是防止自己的技术外传,故选b。14.【答案】a 【解析】【分析】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他们既不可兼作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甚至连劳动都须在官府作坊进行。说明官府对手工业的制造、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c项错误;b项无法体现;d项包含在a项之中。故选。【点评】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产品不投放市场。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居于世界的领先水平。15.【答案】c 【解析】【分析】南青北白是唐朝两大制瓷系统,故a项错误。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定窑在河北,汝窑在河南宝丰,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官窑在河南开封,钧窑在河南禹州,故b项错误。瓷器在宋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故d项错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制瓷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唐宋时期的制瓷业的成就和珐琅彩瓷的特点。16.【答案】c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点评】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1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故答案为c。a、b、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答案为c。【点评】西周时期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官营手工业中的主要的部门在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业,直到春秋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主要的特征是青铜种类繁多,分工细,被称为百工。18.【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反映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发达,正确选项为d项。【点评】本题通过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的历史现象来考查对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繁荣的认识。此考点还可以通过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特征来考查。二、材料分析题19.【答案】(1)特点:在服饰上突破了传统的礼制和等级制度;衣食住行、嫁娶等方面出现奢靡风气和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商贾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传统贱商观念有所改变);出现家庭小型化现象(出现兄弟、父子分产别居现象或人们的私有财产观念得到强化)。(2)影响:政治上: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与传统家庭结构;经济上: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城镇就业,推动工商业发展;思想上:传统贱商思想出现变化,有利于市民阶层的觉醒;社会生活上:奢侈之风造成浪费、贫困加剧等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也是围绕着这些方面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