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构成 作业.docx_第1页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构成 作业.docx_第2页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构成 作业.docx_第3页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构成 作业.docx_第4页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构成 作业.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群落的构成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b 群落的垂直结构利于群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 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d 玉米和花生套种利用了群落空间结构的原理【答案】c【解析】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a项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空间和资源的能力,b项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决定了动物的水平分布也是不均匀的,c项错误;玉米和花生间作套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d项正确。2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d表示两种生物取食食物种类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如争夺其他环境资源,a错误;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错误;d越小,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激烈,c正确;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m、n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增长,d错误。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依次是( )a光照,食物 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 d温度,食物【答案】a【解析】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 用低倍光学显微镜,就可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c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酒精,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 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都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蛋白质,a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所以根据是否产生酒精,可判断呼吸方式,c正确;运用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但运用固定化酶进行生产时,不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d错误。5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 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 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答案】b【解析】略6下列古诗与生物学原理不符的是( )古诗生物学原理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低温叶绿素不稳定,易降解。b“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现象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种间竞争的现象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营养生殖的现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由于低温下叶绿素不稳定,易降解,液泡内色素的颜色显露出来,a正确;“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的是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现象,b正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的是种内互助的现象,c错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的是植物营养生殖的现象,d正确。7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能提高k值b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种群的出生率为0d两曲线间的差值表示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k值表示该环境下对于该种生物的最大数量,当环境条件改变时k值会发生波动,a正确。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错误。j型曲线与s型曲线间差值表示环境阻力,即被淘汰的个体数,d正确。8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可能是生产者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答案】a【解析】9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卵的种群密度b 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d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上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属于种群特征【答案】b【解析】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卵的种群密度,可采取样方法,因灌木类行道树所处的地段呈长方形,因此可用等距取样法进行调查,a正确;小麦田里的小麦是种群,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不能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c正确;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属于种群特征的范畴,d正确。10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下列有关对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a k值一旦确定,就不会再改变b 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减小c 在“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中都存在k值d 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保持在k值不变【答案】b【解析】k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k值变化,若环境条件改善后,k值变大,若环境条件遭到破坏,k值变小,a错误;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则不利于大熊猫生存,k值变小,b正确;j型曲线不存在k值,而s型曲线存在k值,c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在k值左右波动,d错误1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 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 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 一个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后,将永远呈“j”型增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解: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a错误;b、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而捕食属于种间关系,b错误;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种间关系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c正确;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d错误12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nd在t1一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0t1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t1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少,到t2时种群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依然增长,到t2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错误;b正确;d错误;由于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环境负荷量(k值)约为2n;c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请回答:(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理由是_。(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的比例增加,通过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_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4)复合种植园中,_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答案】(1)不能 因为有些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3)光能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荔枝 山绿豆 杂草 分解者 营养结构【解析】试题分析:(1)对于活动范围小的,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范围大的,活动能力强的昆虫应用标志重捕法,故不能都用样方法。(2)由图可知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百分比增加,它们和植食性昆虫是竞争或者捕食关系,所以种植园中植食性昆虫减少。(3)山绿豆耐阴,荔枝是乔木它们搭配种植可以提高对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复合种植园中植物荔枝、山绿豆、杂草都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分解者。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14右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上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选a或b)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 。(选a或b)(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答案】(1)a 过度繁殖 (2)b (3) 种群密度 样方法【解析】试题分析:(1)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数量呈现“j”型增长,即a曲线。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理论来分析,出现“j”型增长的原因就是在环境充裕的条件下的过度繁殖。(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会呈现“s”型增长,即b曲线。(3)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样方法。15某学校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培养了一批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并以这些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请根据下列具体实验情况回答相关问题:(1)取30株大豆幼苗随机均分成a、b两组放到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随后又对两组幼苗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a组添加高浓度的kno3溶液;b组注射“呼吸阻断剂”。组植株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能发生现象;b组植株对k+的吸收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原因是_。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_。(2)将数量不等的大豆植株幼苗随机移栽到 5 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地块,每一地块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地块号1号2号3号4号5号 地块植株数20406080100荚果数/植株数8.36.83.92.72.1每个荚果中种子数3.02.93.22.93.0请用生态学原理解释“地块植株数”、“荚果数/植株数”两个统计项目中数据产生变化的原因_。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如果要全面调查了解5 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的调查。(3)取50株大豆幼苗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种植于不同的地块中。一段时间后,甲组叶片出现发黄现象,乙组叶片生长正常。为了查明原因,同学们运用课本中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探究,最后证明:甲组叶片发黄是由于叶绿素含量减少所致。请你根据下列要求,把同学们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原理:略实验步骤:(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即可)a选取甲组适量发黄叶片、乙组相同部位相同质量的正常叶片;b_;c_;d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