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作业.docx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作业.docx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作业.docx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作业.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一、选择题1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a直接计数法 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 d标志重捕法解析:选b蚯蚓为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适合用样方法调查。2下列实验中,最适合标志重捕法的是()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种群密度解析:选a标志重捕法适合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适合于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3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存和繁殖的机会b减小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选d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保证较多的幼小个体得以生存,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控制网眼尺寸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4.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解析:选da种生物种群密度较小时,存活率最高,说明一般个体较大;对于生物b来说,种群密度中等(d)时,存活率较高,此时种内斗争并不是最剧烈的。5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306只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b本题中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而不是样方法。6下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统计一个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选d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结构,而超过d点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维持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统计一个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二、非选择题7下面为种群年龄结构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据图分析,a、b、c各为什么类型?a_;b_;c_。(2)种群c的密度会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图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密度会逐年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图_(填代号)。(3)濒于绝灭的生物其年龄结构的类型可能是_。(填代号)。解析:图示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a属于增长型,b属于稳定型,c属于衰退型,据此可判断出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答案:(1)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2)越来越小a增大b(3)c8实验探究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调查,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_。(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尾。若上述结果成立,那么前提条件是_。(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少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次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 m2)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捕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依数据作图。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在样方中计数时,对位于边线上的个体只计相邻两边及顶角处即可。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及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的数为n1200尾,第二次捕获数为n2160尾,其中有标志的数为n310尾,则种群总数n(n1n2)/n33 200尾;在调查过程中标志个体不能死亡、外迁等,否则结果误差很大。(3)若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则捕获量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如题干中的数据;若数目不随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