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绝句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绝句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绝句优秀教案.doc_第4页
绝句优秀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句杜甫 优秀教案 执教者:陈迎春 2013.4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1、背诵望庐山瀑布。2、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杜甫的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绝句这首诗。3、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绝”字。谁能给“绝”字找找朋友。(绝种。绝缘 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要求):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请出这些生字的拼音朋友来?(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出示生字,指多名读)3、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开火车组词4、出示词语,齐读。三、解读诗题,了解作者1、师: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说说都有那几步?( 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情、悟诗意。)2、这节课,我们试着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学绝句这首诗好吗?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看看这首唐诗是谁写的?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 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课件出示:绝句解释)引: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诗人杜甫在四川成都有一间草堂,叫杜甫草堂,他在他的草堂欣赏美丽的春光,他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草堂,诗文)于是,他就随兴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能读懂什么?不懂得请做上记号。(生自由读) 2、学习第一句(1)出示第一句,问:谁读懂了第一句,讲给大家听听,好吗?.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鸟名,也叫黄莺。板书:“鸣”:叫。)(2)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是什么颜色的?那么“翠”是什么意思呢?(3)能再说说诗意吗?(4)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5)“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里的位子,看看该怎样写,才写的漂亮。(生:左中右结构、挂下来的柳枝正好写在竖中线上)A、师范写,生书空。B、谁能给它找找朋友?(柳条、柳枝) 3、学习第二句(1)出示第二句,问:谁读懂了这一句,请读懂意思的同学说一说?(生:)(2)瞧!这就是白鹭。(出示课件)(3)古诗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上下的词语相对,我们可以根据这种特征来理解古诗。如“两个”表示数量,“一行” 也表示数量;“黄莺”是鸟,“白鹭”也是鸟。根据这个特点,你能理解“青”的意思吗?(4)晴天的时候,天是什么颜色的?(生:蓝色。)师:对。青天就是蓝天。(5)那根据古诗的特点,跟(板书:“上”)对应的又是那个字?(生:鸣)那你能想象,这群白鹭从水面向蔚蓝的天空上去会是怎样的画面呢?(生:边飞边叫 边拍翅膀边唱歌 )师:想想看,它们可能会怎样叫、怎样唱呢?(生:)(6)现在能准确地说说这句是的意思吗?(生:)师:“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是靠什么器官感觉到的?(生:)“一行白鹭上青天”呢?还能听到吗?(生:只能是看到)师:当你听到黄鹂鸣叫,看到白鹭高飞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生:)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请看图朗读(出示图)(指2、3名读,小组读,齐读)(7)要想读出古诗的美,就要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出示有节奏诗)现在再来读读看。(齐读)4、学习三、四两行诗句。(1)出示第三、四句,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从这两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生:雪)(2)现在老师可疑惑了,刚才诗人听到黄鹂叫,看到白鹭飞,一派明媚的春光,而现在却看到了雪(板书:雪),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师: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那么就是说一年只有“一秋”,所以“一秋”也就是一年;那么“千秋”是什么意思呢?(千年)师:谁能理解“千秋雪”的意思?真的有千年吗?师:知道“西岭”在那里吗?(课件解释)师:我们知道: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因为我国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所以西岭上积雪终年不化,这“千秋雪”指的就是常年不化的积雪。(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这“窗”字也是“我会写”中的生字,这字谁能教同学们写?(生:上下结构、)A、师范写,生书空。B、谁能给它找找朋友?(窗户、窗门)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把这幅“千秋雪”的图,框了起来,镶了起来,那作者为什么不用“框”“镶”,而用“含”。(板书:含)(生:)师:看看我们教室里的这些框框里的东西,都是静静的,那只是一种静态的美;而“含”字好像把窗框写活了。窗框就好像照相机一样,把远处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拍下来,展现在作者的面前。师:可见这个“含”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诗,读出“含”字的韵味悠长。(第一组先来,第二组,第三组,齐读)5、同学们诗人看罢积雪,向门外一瞥,又看到什么?(板书:船)师:作者为什么说是“万里船”?(1)同学们上册的数学中知道“米”、“厘米”,是长度单位;这“里”也是长度单位。1里=500米。我们学校的塑胶跑道长是100米,那么1里就有我们5个塑胶跑道那么长,想想看“万里”该有多远?(2)现在谁来说说“万里船”的意思?这里的“万里”真的是一万里吗?(对!和“千秋”一样表示虚指。 “千秋雪”写出了时间的久远; “万里船”绘出了空间的辽阔。)(3)这“万里船”来自哪里?东吴指什么地方?(生:)(课件出示:东吴)(4)师:草堂在这里西岭在西边,那么东吴应在哪里?(师板画)万里之远的东吴船只,现在就停在门口,可见这个“停”字就是诗中的哪个字?(板书:泊)(4)回忆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再次出示写作背景)师小结:同学们因为多年战乱,一些道路和河道被封锁,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现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了,这些可以自由来回的“万里船”又重新停泊在门口了,作者可以坐这些“万里船”回自己的故乡了,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又将是如可呢?能用你的朗读声,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吗?试着读读看(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6、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生说,师出示课件)7、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课件出示1、2)五、总结全诗,感悟诗情。(1)(课件出示:引画节奏)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觉得美吗?要想读出古诗的美,就要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你能给这首诗画节奏吗?(2)(出示有节奏诗)师:好!现在我们来读读,看看感觉怎样?(指一二组读)(3)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声,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瞧(出示看图朗读画面)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魅力。咱们再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课件出示:看图读古诗)(3)(课件出示:引画节奏)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觉得美吗?要想读出古诗的美,就要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你能给这首诗画节奏吗?(4)(出示有节奏诗)师:好!现在我们来读读,看看感觉怎样?(读一次,背一次)(5)师: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A、(课件出示:)(板书:黄、翠、白、青)B、(完成课堂作业p4,t3)。C、校对。(6)、小结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边说边板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六、作业自选超市(三选一) 1、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 2、读一读、学一学杜甫写的古诗。3、再给大家背一首自己课外所学的古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它用词精确、凝练,年代相隔久远。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上完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配乐朗读,课件的制作,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法指导是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己学会知识由此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我们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生学会这首古诗时,我旨在让他们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等),希望他们在课外能够自学更多的古诗。 三、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在会读的基础上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