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精讲】【重难点“精讲”】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建立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2确立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突出特点(1)制度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4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三个中央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二、皇帝制度(1)秦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2)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构成: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军事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法律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2产生根源:法家思想、封建小农经济。3矛盾与趋势:4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素质拓展】1、史料与史证(1)史料主题:秦朝的官僚政治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史证史料反映了秦朝官员的任用和选拔,体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吏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2、史料与史证(2)史料主题: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封建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史证史料一肯定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史料二指出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具有独断性,违背人性。两则史料从积极和弊端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解题技巧指导】以“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解答非选择题,应对网上阅卷大家都知道高考阅卷是“网上阅卷”,所谓网上阅卷主要是指评阅非选择题。从评卷的操作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考生尤其要注意。第一是字迹一定要清楚,答案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如果模糊不清,扫描之后很难保证阅卷人能够从中找到得分点。第二是一定要注意答题区域,有的考生答题时粗心大意,如把26题的答案写在27题的答题框内,这样造成了失分就太可惜了。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着要点。 “两个原则”:(1)答案“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回答非选择题要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嗦。(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前面。要紧扣设问,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分别写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回答的要点。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和唐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2)以对地方的统治措施为例,说明宋朝统治者是怎样根据时代的需要对政治制度作“变动”的。(6分)(3)为什么说明清时期中国政府是“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6分)(4)结合你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谈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2分)得分15考生甲考生乙 得分9考生甲卷面整洁,答题体现了“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要点(1)、(2)、(3)、(4)清晰条理,要点简明有利于阅卷,第(1)问和第(3)问回答较好。存在的问题在于审题方面不够细致。第(2)问忽略了题干中“地方措施”的要求,答非所问,基本史实记忆也不扎实,汉代、宋代史实相混。考生乙值得肯定的地方:从作答现状看,该生历史基础较差,但在答题技巧上,能依据所学知识,按照设问分要点作答,有些地方也答出了得分点。存在的问题:考生乙未能按“一个前提,两个原则”条理解答非选择题,答题欠规范,有些要点与采分点一致,但在表述过程中,并未明确表述出来。有些要点虽已答出,但表述零乱,阅卷老师并不一定认为是要点。第(1)问对“中央集权”概念理解不到位,对唐代主要政治制度记忆不全面。第(2)问漏答,根源可能是识记不清。第(3)问回答中出现识记性错误。(1)避免粗心,平时解答非选择题应严格按“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训练。(2)强化对主干知识,重要概念的准确理解识记。(3)科学审题是方法,规范解答得分是目的,而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是一切的前提,应下苦功。【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舍生而取义者矣”d. “教亦多术矣”【答案】a2下表是秦始皇时期所任丞相的情况,此表反映了秦朝姓名籍贯任相时间位序吕不韦濮阳庄襄王元年至始皇十年右昌平君楚始皇元年至二十一年左隗壮?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右王绾?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左冯去疾韩上党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右李斯楚上蔡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左a. 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 b. 以地域划分进行管理与统治c. 丞相协助天子处理国家政务 d. 大事上存在明显的制度局限【答案】a【解析】材料只是涉及丞相的籍贯和任职年限,和以地域划分进行管理与统治无关,排除b;c只是涉及丞相的职权,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和丞相制度的局限性无关,排除d。材料表明秦始皇大致同时设左右丞相,互相牵制,体现了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故选a。3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a. 人民习惯了压迫 b. 王朝财力充裕c. 国内上下一心 d. 实现了中央集权【答案】d4东周时期,各国相继扩大征兵范围,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不但从“国人”每家一名“正卒”延伸到“余子”,而且还扩大到原只肩负力役的“野人”。各国纷纷在既有城墙外修筑外城“郭”,以扩大城区范围,建立户籍制度。各国也先后颁布成文法律,以普遍、一致的条文保障平民利益。这些变化共同体现了a. 战争的频繁 b. 平民的崛起c. 法治的兴起 d. 专制的强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东周各国对平民力量的重视与维护:扩大征兵范围(平民成为战士代表平民地位提高),扩大城区范围(修筑城郭保护更多平民),建立户籍制度(户籍是对平民身份的确认),故答案选b。ac项题干没有体现;专制王权的强化出现于明清,排除d。5秦朝统治者曾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同时又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原秦国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这主要是为了a. 开发边远地区 b. 落实重农抑商政策c. 国家长治久安 d. 抑制手工业的发展【答案】c6柳宗元封建论中说:“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材料肯定了a. 九品中正制的科学性 b. 分封制的稳定性c. 三省六部制的合理性 d. 中央集权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实行府、州制,这都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无叛吏无叛无叛州” 肯定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九品中正制,且九品中正制再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选项错误;秦朝也没有分封制,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对于每个制度的内容、作用等能够正确识记和再现,同时从一般规律和线索出发,即中央集权的加强,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即可正确判断。7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a. 各诸侯国设郡由郡守管理地方 b. 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c. 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意图 d. 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边远之地、拒秦、韩”等字眼意在强调郡的设置在于巩固国防,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设郡由郡守管理地方是在后来的秦朝,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官僚制度的日趋完善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点睛:在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本题涉及的内容属于专制主义部分还是中央集权部分,搞清楚这一点往往可以排除一定的干扰项。如本题涉及的是专制主义问题,所以可以排除a选项的干扰。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 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b. 世袭制度确立c. 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公元前221年指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是先秦时期就存在的制度;b选项是夏朝建立时确定的;c选项实习周时期的制度。点睛:材料中所说的三个革命分别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明确这三个内容本题很容易回答。10秦的制度对西汉有很大影响,史称“汉承秦制”。这种继承性主要表现在a. 沿用了郡县制 b. 发展了军功爵制c. 继承了封国制 d. 强化了什伍连坐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其中汉朝继续推行秦朝的郡县制,a项正确。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排除b。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汉朝重新恢复分封制,排除c。秦朝强化了什伍连坐制,汉朝不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公在秦汉时代并未真正存在。三公只是对最高官吏的一般称呼。三公正式成为法定官名,是成帝时的事,绥和元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这是对丞相地位的进一步抑制。东汉实行的就是这种三公制,但官名有多次变化,且三公并没有实权。国家大事,多由皇帝近臣尚书办理“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三公往往因为灾变而被策免。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安作璋秦汉官制史稿材料二把“王权一分为二”可以被看作是后世分权观念的萌芽,是柏拉图发现了混合政体的原则,这项原则就是若干世纪以后孟德斯鸠重新发现的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型,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这一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1)分析汉代“三公”与尚书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后世有何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权力制约思想形成的背景,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分析其影响。(3)上述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1)趋势:三公的实权越来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优特面试题库及答案
- 绿色办公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检测卷包含答案详解(精练)
-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特泥河哈达图浩特陶海农牧场招聘172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上库力、三河、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预测试题(典优)附答案详解
- 新时空科技盈利质量分析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选聘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9人笔试备考及完整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4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军训动员大会校长发言稿9000字
- 2025至2030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泌尿科膀胱灌注护理课件
- 脊柱区课件教学课件
- 村集体经济培训课件
-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
- 信息网络安全考题「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339)
- 2025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反诈骗知识竞赛问答试题及答案
- 矿井建设工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