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控制总结范文.doc_第1页
张力控制总结范文.doc_第2页
张力控制总结范文.doc_第3页
张力控制总结范文.doc_第4页
张力控制总结范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力控制总结范文 张力控制 一、开卷机、卷取机控制开卷机和卷取机采用间接张力控制:上图为开卷机和卷曲机的控制框图,主控制环还是速度电流控制双环,但其设定值和速度主令有一个速差。 在主控制环的速调输出上叠加一个张力限幅值,这个值就是开卷机和S辊间的张力值转换为的转矩值。 二、活套控制活套控制采用直接张力控制主控制环也还是速度和电流控制双环,另外根据活套的张力设定值,通过张力调节其输出速度调整量,叠加到到速度调节器的输入上。 张力调节器的实际张力值1)张力计2)进行间接计算。 三、张力辊的控制张力辊为S辊,其分为两类 (1)速度控制张紧辊主辊做标准速度电流控制双环,速调用PI调节器,从辊也是速度电流双环,但是采用P调节器,其I于主辊(因为P和I调节器分开,所以一定要关闭从调节器的I环节) (2)张力控制张紧辊有以下4种情况1)直接张力控制,有张力计2)直接张力控制,无张力计3)间接张力控制4)转矩控制注A速度控制张紧辊和张力控制张紧辊都要分为主辊和从辊,其中主辊的速度调节器采用PI调节器,而从辊的速度调节器采用P调节器,其I分量于主辊,因为主辊的积分分量反映了主辊的转矩,这样两辊的出力百分值都相同了。 B两辊中到底那个作为主辊对于P1004功率大的作为主。 P1005,靠近张力计的为主。 在没有张力计的场合,带钢进入的为主。 对于以上1)和2),主辊的控制方法都是在速度电流双环的速度环上叠加张力调节器输出,张力调节器的张力实际值可能于张力计,也有可能于计算值。 作负荷平衡需要SCB2,通过硬线连接,做点对点通讯。 四、速度调节器和张力调节器在张力调试中,调试的主要参数是能够对速度调节器及张力调节器产生影响的参数。 如下图 (1)所示为速度调节器,在程序中所在位置为NOT/H3/NCO200。 如图 (2)所示为张力调节器,在程序中所在位置是TECON/E3/TREG120。 速度调节器张力调节器(一)、速度调节器控制 1、速度环速度给定的由来 (1)速度控制器当采用“经典积分控制环节时”,速度给定用的速度给定参考模型NSET_RM,当不采用“经典积分控制环节时,速度给定用的是综合速度N_ADD。 (2)当采用经典积分控制时,NSET_RM是(速度给定的一个比例环节和加速度)经过一个积分环节得到的结果。 (3)当采用经典积分控制时,TPL327可以修改加减速时的积分时间。 (4)综合速度N_ADD=速度给定N_SET+相关的附加速度NSETA_R+调试用附加速度NSET_(调试员可以随意给定的一个值) (5)给定速度N_SET有很多种(例如有平滑时速度等,主要是X1的速度给定) (6)N_SET在自动化发过来速度给定使能后才有效,如果速度给定不使能,那么速度给定就为0,自动化有自动控制模式和本地控制模式,如下图,正常会采用自动控制模式,N_SET=N_SET_R=MRG发过来的N_SET(线速度m/s)/【3.14*辊径】*减速比*60得到rpm,然后再除最大转速*100%得到百分数速度给定。 下图为本地和自动控制速度给定选择下图为速度给定=MRG发的速度给定N_SET/N_MAX得到百分数形式(和后面ADD没有关系)。 下图为从MRG发的速度给定VL_H/VL_L转换为主给定VL_MAIN (7)附加速度中还包括一个转矩控制输出的一个附加速度给定,是经过速度给定*0.15和0.3(慢速斜率)或者0.8(快速斜率)进行比较积分得出的结果 2、速度实际值的由来现场码盘反馈的速度实际值 3、速度控制器的输出也就是输出转矩+加减速和摩擦控制产生的附加转矩+阻尼控制产生的附加转矩=总的转矩给定,然后经过PZD13输出给CUVC,以及用于计算电机功率。 (二)、张力控制 1、张力调节器 (1)张力给定的由来MRG发过来的TEN_SET经过RGE斜坡发生器产生T_SET,然后除以T_MAX=16.9KN得到百分数。 2、张力实际值的由来张力计模拟量输入,然后经过处理后/T_MAX得到百分数。 3、张力输出 (1)附加速度给定 (2)用于计算速度控制器输出的上下限幅用。 五、调试期间程序修改调试期间,BR3.1的速调在程序BRIDL/C5中增加一个选择块,并将NCONT/B1/L303更改为0。 BR3.1是主辊,BR3. 2、BR4. 1、BR4.2为从辊,在此修改的目的就是将从辊的I-PART选择为BR3.1的CUVC,而不是BR3.1的速调。 另外从辊的L303要设置为1。 更改原因是在调试期间发现T400带的速度调节器调节不稳定,所以更改。 选择块I-PART点对点通讯(I-PART到从辊)从辊在此接收主辊所发I-PART 六、参数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