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双手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身为教育者的姜孟之通过对张迎善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的手的 描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教学本文时注重让学生把握文中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特征;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知道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2.练习标画并品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继续做好批注笔记。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3.运用本单元“金钥匙”所教授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从整体内容理解),初步学习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4.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继续训练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难点 :理解张迎善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ppt课件、半截松木 教学流程:一、 复习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双手(板手课题)师:通过上节课学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能试着完成这个填空吗?我会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林业工人的。你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想提出哪些问题?1.我想知道这双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2.我想知道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3.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双手?(板书:一双手、为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为理解全文做了良好的铺垫。】二、品读感悟,层层深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张迎善的这双手吧!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课文318自然段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大家赶快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把它划下来,等会我们交流。出示课件:我会学1. 读:认真读3-18段课文。2. 勾:勾画出具体描写张迎善手的词句。(用“”勾画句子,3. 用“ ”勾画词语。出示句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1)方法指导:出示实物(老松木)结合生活实际感官体会:活像老松木一样的手是什么感觉?(板书:粗糙)1. 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2. 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这手好粗糙呀!(2) 对比出示:男女生分别读,比较两句的不同。(3) 指导朗读:读出这句话里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句2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比一比,这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生交流。句2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木色)师: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1)引导深入体会:他的手已经认真洗过了,为什么仍染着黑土色?(特别强调是认真洗过的,平时更看不出皮肤原本的颜色。)(2) 抽生范读(3) 全班有感情齐读小结:这双手的颜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句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1) 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鼓皮 ,把手指比作老干蘑,突出了张手的 硬。(2)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3)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4)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5) 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句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1) 抽生说感受(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做一个合理的猜测: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没有指甲?手指个个关节都缠上了线?(栽树被磨掉了,被磨掉的过程该是多么疼啊!缠上线治手裂。)(3) 教师语言渲染激情(板书:受伤)(4)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1)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板书:大)小结:你们看,这就是张迎善的手,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次感受张迎善的这双手吧,引读出示课件:师:这就是张迎善的手生读:1.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师:这就是张迎善的手2.生读: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师:更让人心疼的是:3.生读:“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师:这就是张迎善的手4. 生读:“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我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达到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三、品读感悟,探究原因师: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师:这双又大又硬、粗糙、伤痕累累的手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可是年仅32岁的小伙子的手啊,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板书:为什么)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认真思考: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原因。自读课文,要求:1请用横线勾画相关的语句。在重点词下打上“”,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感受,把感受简要地批注在旁边。2.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句子。”3.同桌交流、补充4.请生汇报,全班交流。(ppt出示)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动词 “拣”“送”“插” 来体会张迎善不怕吃苦,不畏艰辛。(当学生找到原因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以引导。)(1)(关注动词,从动词中感悟张迎善劳动的辛苦,对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师:在张迎善的眼里,一棵棵树苗就像是一个个婴儿必须百般呵护,精心照料。在他辛勤的劳作中,这双手已变得伤痕累累。你看,引读:“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3) 生分角色读:师:“指关节缠线做什么?” (治手裂)师:“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生:“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师: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出示句子: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用“铁铸”衬托“肉长”,说明血肉胜过钢铁,赞美了张迎善比钢铁还要坚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亏得”一词含庆幸、赞叹之情。5.引入计算,计算启情。师: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师: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1) 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2)指读数据,计算激情出示: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1垧=( 15 )亩 33垧=( 495 )亩(把抽象变为具体)举例: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师: 正是因为长年坚持不懈不畏艰辛的劳动,他在短短的4年间(引读)“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正是因为张迎善超乎常人想象的无私付出,让他的手慢慢变了样(引读):“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解决了心中的疑惑,明白了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那么同学们想想?张迎善这样是为了什么?(板书:改变环境,绿色金库)师: “绿色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要把森林比作绿色金库?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师:(在音乐的渲染下)就是这样一双近乎丑陋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伤痕累累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创造了这座绿色金库,改变了环境。6联想升情师: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透过这个省略号,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我会说: “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是啊 ,看着这双手,仿佛看到了一车车的木材,一弯弯的清泉,一群群的小动物,还有像张迎善这样常年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板书:无私奉献)5教师展示,生齐读:“谁能让荒山成为绿塔?谁能让浊水成为清溪?一双手,改造迹地林,次生林44.5垧;一双手,仅4年种树26万多棵!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他是一名普通的育林工人,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山,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苍山之上;他像一棵小草隐没在山林之中。一双无私奉献的手,创建了永恒的美!”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找出重点词句、通过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通过数字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张迎善工作的艰辛和贡献之大,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六、作业设计:让我们记住感动我们的张迎善,以及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们。让我们记住他们无私奉献的“一双手”。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严寒酷暑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请你仔细观察,以“ 的手”为题,来描写,赞美你看到的一双不平凡的手吧!我会写请你仔细观察,以“ 的手”为题,来描写,赞美你看到的一双不平凡的手吧!我们先来看看1.学生写2.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重视了学生在写作上的训练,通过学习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仿照写一篇的手。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也有一双手,让我们伸出自己的手,告诉大家:我们也能用自己的双手造福人类,创造美好未来!板书设计:一双手粗糙张迎善 一双手 大 坚持不懈伤痕累累 无私奉献 改变环境为了什么 绿色金库教学反思一双手主要是通过对林业工人张迎善一双手的描写,塑造饱经风霜、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感人的形象。这篇课文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围绕这几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教学环节: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手的外形,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大多数学生都概括的很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通过学习819段,在学习中重点通过对“每天栽一千多棵树、手往土里得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等数字的体会,让孩子自己动手算出张迎善的手与土壤接触的次数是多么的频繁,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由衷地赞叹这是一双比钢铁还坚硬的手;还抓住“26万,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给人深刻印象的数字,鼓励学生把这些抽象难懂的数字与我们熟悉的学校面积做对比,了解到张迎善造的这33垧林几乎相当于50个学校那么大;而他所改造的44。5垧迹地林和次生林,也就将近66个学校那么大。他所生产的1300立方米木材,放在我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50层!让学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双手所创造的奇迹,此时此刻,学生面对这样一双手,对它的认识已经比上课之初深刻了许多,以“你觉得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重塑对这双手的情感建构,透过这双手感受到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三、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在这个环节中,我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找出重点词句、通过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通过数字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张迎善工作的艰辛和贡献之大,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在这个环节中,我重视了学生在写作上的训练。通过交流探讨,学生透过张迎善的这双与众不同的手,体会到了张迎善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和巨大贡献。孩子们无不怀着敬佩之情去赞赏张迎善的那一双手,此时老师动情的叙述:“让我们记住感动我们的张迎善,以及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们。让我们记住他们无私奉献的“一双手”。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严寒酷暑清洁工人的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专题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一年级鄂科版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2018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16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智能化升级策略研究报告
- 小吃市场需求预测模型-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低空经济航空机场信息化建设研究报告
- 2025年低空经济B2B2C市场用户支付习惯与消费决策研究报告
- 2025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新能源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Unit 1 What did you buy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外研版(三起)(陈琳主编)
- 2025年深圳低空经济立法政策与场景应用创新趋势研究报告
- GB/T 46199-2025非开挖铺设用球墨铸铁管
- 手机外壳的注塑模具设计
-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7单元)
- GB/T 12190-1990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 01第一章-稻谷的加工汇总课件
- 六年级LOGO小海龟编程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指南课件
- 驻足思考-瞬间整理思路并有力表达
- Unit 2 Lesson 3 Running and Fitness 课件 高中英语新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2022-2023学年)
- 炸药库建设方案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检查制度(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