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doc_第1页
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doc_第2页
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doc_第3页
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doc_第4页
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世纪之交,我国第八次课改风生水起、波澜壮阔。这次课改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新的定性和定位:对习作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意义”这些要求已不再是孩子作文的束缚;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儿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应当最贴近写作主体的心灵世界和生存状态;明确“要求学生说真活、实话、心里活,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切中了传统作文教学根本性弊端,明确提出作文必须求真、求实;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高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深刻地体现了把活语权还给学生和改革作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而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淡化了对写作技巧的要求,重视了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培养。新课改的理念如一缕阳光,一阵清风,它让我明白作文要呈现习作者的生命本色。这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让孩子的生命之花尽情地自由地绽放。让作文不做作,不掩饰,不无病呻吟,而是自主由衷地倾吐与释放,作文要呈现习作内容的生活本色。习作应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里,忠实于生活,尊重生活,更尊重习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内容是真实的,而非虚假的;是自己的,而非他人的;是五彩缤纷的,而非清一色的;是个性化的,而非标准化的;是真情表白有感而发的,决非装腔作势、言不由衷的。作文要呈现习作形式的自然本色。它倡导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童言表达童心,不受束缚,不学“大人腔”,说“老头话”,不说空话、套话、假话、人云亦云的话。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不是如何教学生写作文,而是呵护童真,激发童趣,释放童语,解放童心。让孩子的创新思维,在无忧无虑的绿色教育环境中萌发,也让孩子的灵感在自由奔放的激情中,喷发出灿烂的火花。在这些新的理念指导下,我开始了自己的作文教学探索之路;一、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阅读教学的目的,一是会读,二是会写。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写作教学时间就相对少了很多。因此我努力利用手边现有的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架起作文教学的桥梁。1、灵动补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可以挖掘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作文。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课文,与课文对话,合理找出课文中的“空白”,利用学生的想象去填补课文当中的空白,把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含蓄的地方写完整,用自己的经验诠释空白,放飞自己的灵性。让文本更充实更饱满。就拿燕子专列为例,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描述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寻找燕子,我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想象,都有哪些人走出了家门呢?他们可能到哪去寻找燕子?学生们会说有老人,有中年人,年轻人,还有孩子。当时的天气如何呢?十分寒冷,风呼呼地吹着,雪积得厚厚的,这样的天气走去家门,你的感受如何?还要再这样的天气中去寻找落到了四处的燕子,可以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就可以抓出这一个契机,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丰富课文的内容。文本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下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学生在放飞想象中得到了一次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2、想象续写。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3、照样仿写。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描写了故乡的杨梅树和杨梅果,作者又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写得具体生动。学完这课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杨梅果的段落写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枇杷树,然后以我爱校园的枇杷为题让学生练笔,学生兴趣极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写好。如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外,还有哪些颜色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然后,要求学生按着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下来,要写上变化快的词语。这样,学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二、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直以来,学生作文存在着“三无”(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的状况,学习了新课改,究其原因,就是缺少鲜活的生活。当年鲁迅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所以他没有少年闰土见多识广。今天的孩子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甚至连四角的天空几乎也看不见了。所以,我努力地想办法,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春天,我让他们到护城河边去看柳枝轻扬,看桃花朵朵开,去看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夏天,我让他们到公园去欣赏亭亭玉立的荷花,秋天让他们到山上采撷野菊花,去嗅嗅能飘到十里之外的桂花香。我和我的同事们带学生去职业技术学校,参观生物标本陈列室,用天文馆的望远镜观看浩瀚的天际,一起去打食堂吃套餐;我们去位于邓城大道的锦绣园去看鹤首葫芦,麦克风瓜,去神农园赏菊;我们去考察护城河,感受护城河之美,名声之响作用之大,历史之悠久;去了解夫人城,回味一千六百多年前,韩夫人带领妇女筑城杀敌的英雄壮举,站在夫人城上看城外汉江水滚滚东流,看两座大桥飞架汉江南北,看夫人城广场花木锦簇,亭廊迂回,假山嶙峋有了这些源头活水,学生回到教室自然是对自己的见闻津津乐道,对生活近距离地接触大大激发了他们说的冲动,写的冲动,他们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就是作文。当然,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同样也是学生创作的源头。记得有一次正在上语文,我班周雨辰带的一只名叫西红柿的鹦鹉从笼子飞了出来(他带鹦鹉到学校是因为科学课老师上课要用),此时好多同学的目光集中在了鹦鹉的身上,于是,我下令“把鹦鹉逮住”,于是,教室里边上演了一场人与鹦鹉的大战,最终,鹦鹉的脚被一个同学拿的扫把绊住,乖乖地束手就擒,这一绝佳的训练学生习作的机会我自然不能错过,没有方法技巧上的指导,只是一声令下,把刚才发生的一幕真实地用文字再现出来,结果,不到15分钟,同学们几乎个个拿出了妙趣横生的习作。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有人曾就读与写形象的打过这样的比方: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于是我不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三十篇文章上。课外阅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年级孩子刚学完了拼音,我们就开始引导孩子课外阅读了,读拼音读物,读连环画,一年级时,我们针对小孩子的特点在课内重点指导孩子阅读儿歌三百首。这些儿歌就像积木和魔方一样,给予孩子们以梦想和力量。它就像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一样,最先点燃孩子们的想象之灯。使孩子们对语言本身产生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领略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孩子大一些认识的字多了,我就开始把一些好的书目推荐给孩子和家长,我告诫他们不要只读故事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如蜜蜂酿蜜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有限了,百科类,历史类的书籍都要涉猎,读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书,如学了争吵就推荐孩子们读爱的教育,学了蟋蟀的住宅就推荐他们读昆虫记,优秀的报刊杂志在老师的推荐下也上了他们的书桌。我教给孩子读书的点金术,让他们读书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即要阅读也要重积累,让他们做到“博览与精读”相结合,我努力地在班上营造读书的氛围: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我带的这届学生一年多来已经有近20篇习作发表在襄阳晚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